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  相似文献   

2.
谈新时期女警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人文 ”一词 最 早出 自“观 乎天 文 以察 时 变 ,观 乎 人文 以 化 成 天 下 ”,也 就 是 说 用“ 人 文 ”来 教 化 天 下 ,促 成人 治 。 今 天的“人 文 ”一 词 ,从 词 义 上看 ,指 人 类 社 会 的各 种 文化 现象 。[1] 而 人文 素质 作 为一 种内 化 于人 心灵 深处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吕德功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崛起之后,又一次带有方向性的变革,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飞跃。产业化贵在“化”,难也在“化”,“化”是一种联系,一种动态的平衡和要素的优化组合。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竞争为特...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律"化外人相犯"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敏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57-161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是中国封建法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化外人”即外国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所称的“化外人”是指少数民族。通过深入分析,笔者指出:“化外人”包括外国人和部分少数民族。“化外人相犯”条不仅适用于处理外国人在大唐境内的犯罪,是唐代处理涉外案件的原则,也适用于与唐朝关系比较疏远的少数民族,是当时少数民族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5.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共行政学建构路径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学中国化”是中国公共行政学建构路径的一种理性选择。它的重心是从中国公共问题的原生性背景中解读公共性,应当体现出一种对公共性的中国关怀。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公共行政学将是“行政学中国化”可预期的学科成就。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发表曹儒国的署名文章,对权力“期权化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说,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是一种“权力”,不直接  相似文献   

8.
姚晓雷 《探索与争鸣》2023,(9):159-166+180
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历史化”理念不是泛泛地探讨文学和历史的关系,而是要建立一套文学价值评判的话语体系,以解决20世纪末以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学术品质退化问题。很多研究者偏向在历史本体和文学之间寻找某种联系,但所谓“历史化”的“历史”并非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本体视野,而应当是文学的历史经验视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无非是在文学历史经验视野下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对象进行审视。这种范式的合法性来自文学历史经验所拥有的能超越具体历史阶段的“未来性”基因。故“历史化”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依托文学历史经验“未来性”,“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未来化”。不过要警惕的是,文学历史经验的“未来性”并不是不证自明的现成答案,而是需要不断辨析。所以,“历史化”不是一种对经验的守成,而是在探索基础上和文学研究对象之间进行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城乡等值”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一种成功的农村发展模式。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省有关部门联手德国专家和民间机构,将德国农村发展经验“移植”到青州市南张楼村,展开了迄今22年的“城乡等值化实验”。借鉴德国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发展经验,建设城乡等值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南张楼模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一种现实范本。  相似文献   

10.
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相似文献   

11.
附逆后 ,周作人以“道义之须事功化”为其从奸自辩。“道义之须事功化”确与周作人附逆有密切联系 ,但这是周作人片面的、抽象的理解“道义”与“事功”的关系 ,陷入唯事功论。不讲气节 ,不论道义的周氏“事功论” ,是一种自我欺骗的漂亮辞藻  相似文献   

12.
李贺 《就业与保障》2023,(12):118-120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后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卷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虽然在教育发展中也无法抑制其产生,但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愈发普遍、严重。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了“内卷化”的相关内涵,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分析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这一现象的消解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上,传销又被称为“金字塔阴谋”,代表一种危险的金钱陷阱。在社交化、移动化的网络传播环境下,“金字塔阴谋”被披上了“微商”的外衣,更具欺骗性、迷惑性。“微传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道德、诚信体系;作为一种非正当敛财方式,欺骗性销售对参与者、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精神心理造成了双重伤害;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微传销”蕴藏的更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名人往事     
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听说汉朝的东方朔认识一种虫,名叫“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虫就消失了。鲁迅冥思苦想,也弄不清楚“怪哉”到底是一种什么虫。有一次,须发花白的寿镜吾先生讲完课,鲁迅赶忙问: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长白学刊》2012,(5):26-30
人民群众需要理论,理论更需要人民群众.但是“理论掌握群众”并不是理论“化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化大众”是一种主观“灌输”,人民群众只是理论灌输进程中的被动接受者,是被“化”的对象.而“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是现实的个体的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众者,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以往简单的理论“灌输”回归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大众化主体历史出场者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基于内心自觉自愿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起哄缘起何故肇始何时,我无从考证。反正我尚在懵懂之时就刚为“互助化”欢呼,马上又为“合作化”雀跃,一直到“公社化”都是心存喜悦,一路高歌。搞到食不果腹,粮票布票油票不一而足的时候,也都不去想这“化”那“化”是否顺乎天意合乎人情,是物在“化”,还是人在“化”,抑或“神”在那里化。伴随这些“化”的尚有全民大炼钢铁、粮食卫星上天、超声化等等,涉及地域之广、人数之众、行业之多,甚至连严谨治学、苦求真理的科学家都卷了进去,真可谓今古奇“化”,旷世之哄!也就是“化”哄到了巅峰直至疯狂的时候,“红卫兵”、“红海洋”、“红像…  相似文献   

17.
“本土化”、“台湾化”这两个政治术语现今在台湾被大量运用着,其含义却早已转化了。“台湾化”成了台独分子政治诉求的一种主张,“本土化”则被视为排斥大陆籍人士、扶植台籍人士和重用追随李登辉的政客们的政策。早先,国民党大陆籍人士所提出的“台湾化”,虽说指的是“起用台籍人士扩大政治参与”的意思,毕竟有些语焉不详,让人产生省籍差别的错觉。在台湾,让台湾籍人搞“台湾化”,岂非要把大陆籍人赶下海。  相似文献   

18.
依据影响职工思想情绪的五种特殊性,即流动性、集中性、突击性、多变性、半军事性。今年,党委进一步探索和确定完善了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路子。它的框架是“六化、一法”。 “六化”:一是政工机构流动化。主管政治工作的党组织工作部门与群团组织结合并坚持在施工期间始终保证有两至三名党工团干部到生产一线工作。对工地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做到了及时了解掌握,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二是思想教育超前化。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抓住“五个关键时  相似文献   

19.
警惕“气功会道门化”危害社会牛奔气功会道门化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潜在的重要不安定因素。一、气功会道门化的表现气功本来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但一些所谓的“气功大师”却别有用心地无限夸大气功的用途,宣称自己的气功文化“将天道、地道、人道、政治、...  相似文献   

20.
李英华 《新东方》2011,(3):30-34
“六祖革命”是指慧能对传统佛教观念及其修行方法所做的一系列变革、革新.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使中国佛教表现出明显的入世性、儒学化与心性化特征.这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完成.“佛教中国化”给予后人深刻的历史启示,即必须确立一种文化自觉精神、确立中华文明的自性,以“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的无上智慧铲除、廓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