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笙舞,是贵州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体系中一个主要的类别和舞种。它源于生活,来自民间,深深地扎根于古老夜郎国之沃土,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并经历代人民群众以及民间艺人的不断琢磨、加工和创造,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广场表演艺术,这是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历经沧桑、久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王孔敬 《前沿》2010,(21):150-154
西南地区的苗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宗教、制度等领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面临着诸多危机,本文从分析西南地区苗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表现和特性入手,探讨了其传统生态文化面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而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婵 《前进》2017,(6):48-49
<正>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前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是我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晋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鲜明的特征,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生产生活方式中创造、发展和提炼出来的,体现着特定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特质,并且在发源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民间体育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具有身心健康、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功能。民族民间体育的现代化,说到底是民族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发展的漫长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勤劳聪明的苗族人民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改变,作为贵州苗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艺处在加速衰退之中,面临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一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赵欣 《传承》2011,(27):40-41
礼物交换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苗族礼物交换体现在苗族节日、人生礼仪以及日常生活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苗族礼物交换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研究这些将有利于推动苗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是研究苗族古歌的基础,即将过去孤立的、平面的表层的纯作品研究,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去研究,把苗族古歌视为苗族的一个文化系统,一个有机体,将其创作者,传承者、受传者、传承渠道置于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中去进行宏观的综合考察,从而揭示出苗族人民的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意识以及苗族古歌在苗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展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体育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生活境况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再加上面临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发展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境况堪忧,因此,破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贵州黄平谷陇芦笙节诞生于苗族先民乞求丰调雨顺农耕文化体系,具有崇尚巫术的内涵。谷陇苗族芦笙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赛芦笙、斗牛、赛马、民族盛装展示、狗肉汤锅、对歌、做客芦笙场等场景,承载浓厚着苗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苗族芦笙节也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迁,使黄平苗族传统文化以外显的、物态的形式得到展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笙文化是苗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老文化.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在祭祀活动中,它是祭器也是法师;在社会教育中,它是件具有语义性的教化工具,在文化生活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多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当今贵州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苗族形成了有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进行社会管理的“习惯法” ,如“议榔” ,“理老” ,“鼓社”等。它们成为特定群体认可和遵循的“法”。在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 ,分析和探索贵州苗族法律文化 ,旨在加深对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的了解 ,积极推动现实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代生活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快餐文化”在成为青少年文化的重要潮流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价值观教育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要与时俱进。在“快餐文化”流行的背景下,如何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文化快餐氛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引领青少年正确的阅读习惯和健康的文化活动,拓展富有人文性、人性化、走进青少年心灵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要认真面对的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腐败认同潜意识是腐败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样具有文化的心理调控功能,有很强的传染力,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们的言语行动.它不但纵容了腐败,而且削弱了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使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心理土壤.从文化心理视角出发,减少和铲除腐败认同心理的根本办法,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腐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哲学阐释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加以阐释,认为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统一,就是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就是坚持生存、发展和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符号和表现形态,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体制结构、文化教育环境等有着内质性关联。片面臆断旅游文化在原生态舞蹈上的影响而作肯定或否定,都不免流于局限性判断与非客观评鉴、决策。在此以贵州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对旅游文化与原生态舞蹈二者进行双向动态探讨,以舞蹈人类学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并祈能引起反思,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它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但是它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社会、伦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文章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这一新的领域进行规制提出一些建议 ,以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我国城市老年体育活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以此阐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本着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原则,以顺应现代体育思想,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导入文化因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2):142-144
民族地区要脱贫致富 ,必须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 ,导入中、西文化教育 ,既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对提高民族地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