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学界在"灌输论"的首倡者、精神实质、当代价值、 "灌输"是否具有强制性、西方德育界对"灌输"的态度等问题上看法不一,存在诸多争论.对待这些问题及相关争论.必须逐一细致地予以分析,坚持历史方法与辩证方法、文献研究与现实关注、理论继承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努力做到"四个分清".  相似文献   

2.
灌输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萌发,体现了经典作家认识和处理科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路。列宁通过践行灌输论推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灌输论既阐明科学理论的生成机理和群众实践的发展规律,也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将灌输论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有利于厘清对灌输论的诸多质疑,发挥灌输论的当代价值。第一层次将"灌输"视为一个价值目标,解决"必须灌输"的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第二层次将"灌输"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解决"怎样灌输"的问题,属具体方法论范畴,内容随条件的变迁而变迁。灌输论是原则和方法的统一,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统一。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是从实现思想政治领导、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原则高度提出灌输论的,强调的是灌输论的原则性和强制性。只要当今世界两制并存,就存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斗争,灌输论就具有存在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内容与问题范式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而具有辩证统一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而决不是单纯的理论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由板块构成的,它涵盖了具体结构、分析结构和描述结构。要防止走进“线性”论、“非意识形态”论和板块思维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的灌输问题是上世纪以来西方(主要是美国)教育界、哲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对灌输这一现象,他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各种有效的实验。介绍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吴艳岚 《前沿》2014,(21):76-77
摘要德育方法是改善高校德育效果的重要纽带,也是高校德育过程中的软肋。墨子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如择务法、强说法、自省法、实践法、熏染法给高校德育以启示。高校德育须因材施教;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灌输论"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俄国经济派和部分西方学者歪曲列宁意识形态灌输理论,将其曲解为"唯意志论""教条论""取代论".科学批判和回应这些责难与歪曲,对于准确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规律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在20世纪伴随着历史规律存在性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争论热点。大致形成了“严格必然论”“偶然论”和“可能论”三种观点。它们各有侧重与可取之处,但又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因此,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区分“偶然内的必然”与“偶然外的必然”、坚持“理论的必然”与“现实的必然”、“客观必然与“主体能动”的辩证统一,不仅有助于拓展历史必然性问题的研究视野,对于深化历史规律存在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灌输教育的非强制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民 《理论月刊》2002,1(12):100-10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主义灌输活动的过程的分析,认为我们的灌输教育是非强制性的,进行强制灌输是有害的;在新世纪里,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本质要求,同时进行思想和方法的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强 《理论月刊》2002,(3):11-12
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丰厚的辩证内涵,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突出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立足于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逻辑的因果链;立足于结果与过程的辩证统一,隐含着动态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含义 ,认真探索先进思想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对当前的“三个代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冬阳     
《创造》2021,(9)
正内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列宁是不是“灌输论”的首创者?二是“灌输论”是否具有当代价值?随着“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关于列宁“灌输论”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过时的论调开始在国内学界增多。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一切变得都“皆有可能”,无论是庞大的媒体机构还是个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人人都有自媒体,这不仅使得我们接收的信息增多,而且使得我们接收什么信息、发布什么信息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文化知识灌输为核心,忽视德育,轻视体育,取消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退出教育舞台。德育和音、体、美、劳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是“二等公民”,被冠名为“副科”,从名到实,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德育自身也存在着问题:陈旧、僵化的教育模式;笼统、含糊、超现实的德育要求;乏味的八股式的“政治说教”;单一的固定的成人化的教育方法等等。这些使得我们的德育受到冷遇,长期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言”与“行”的矛盾状态中。当然,改变中小学德育的低迷现状,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也并非不可能,我认为至少…  相似文献   

13.
叙事作为一种德育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说故事”在古代德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社会知识观的转型,使得德育叙事逐渐为道德灌输与说教所代替。随着美国新品格运动的兴起,德育叙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回归叙事已经成为当前提升我国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叙事仍然是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难结,尤其是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叙事方式培养学生德性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学生德性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叙事法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灌输论”,即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从工人运动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把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提高到自觉斗争高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它同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一样,是在斗争中诞生,也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斗争中,这一理论先是为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反对,后来遭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攻击,前些年又成为国内理论讨论的热点,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否定,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和理论混乱。现在,澄清这一理论是非,恢复其本来面目,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灌输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  相似文献   

15.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两个维度: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道德就其理想本质来说,是一种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就其现实本质来说,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上的人性论与社会论、理性论与经验论、绝对论与相对论、德性论与规范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成才 《长江论坛》2010,(1):69-72,77
周作人悲观的一生来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他的“历史循环论”,一是传统文化的浸淫;二是西方文化的感染;三是残酷现实的棒喝。这种“历史循环论”影响了周作人的生活态度,使他产生了“历史悲观论”,并对历史进步论和中国进行的历史变革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搞“分税制”李晓西(国务院研究室副研究员)一、从税收的本质特征来认识分税制对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性税的本质含义在于它是一种由国家强制性征收的收入,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是国家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体现;固定性的强弱,则是判...  相似文献   

19.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与“才”之于一个大写的“人”的重要性,尤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从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到社会氛围,我们一贯重视教化的作用,提倡“德才兼备”,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急功近利的“成功学”影响下的不重视、机械地说教灌输习惯影响下的不得法,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促人警醒。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校园内的几起恶性事件,引发人们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更多关注和忧虑:该如何承担德育之重?  相似文献   

20.
各级公安领导干部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努力探讨公安工作的规律。学习运用“系统论”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学习运用“控制论”观点,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学习运用“重点论”观点,在总揽全局过程中,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学习运用“实践论”观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运用“特色论”观点,在全面发展中咬定特色不放松,争先进位上台阶;学习运用“过程论”观点,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学习运用“矛盾论”观点,努力把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学习运用“群众论”观点,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学习运用“发展论”观点,坚持勤俭建警与从优待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