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目的既是要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也是为维护人民公社体制、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树立一个好的样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情况,并通过支持召开一系列农业会议和批发中央文件来推动运动的深入开展.这场运动的终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大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  相似文献   

2.
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由于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开展得普遍深入,影响遍及中国农村各个角落,至今仍为不少人关注,各种议论也仍然不绝于耳。关于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这场运动对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对运动中政治人物的评论等深层次问题,各家都有不同的认识。"农业学大寨"运动历史留下了一个个"谜",等待解开。毛泽东"农业学大寨"号召是何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周德中今年是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30周年,从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这一号召开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了近15年。"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晚年对全国农村发出的号召,是建国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4.
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中发〔1980〕83号文件)。这是农业战线拨乱反正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对持续十几年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了总结和检讨。“83号文件”的转发,对农业学大寨运动作了盖棺论定,标志着毛泽东时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终结,预示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衰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余波及其式微大寨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发展的典型。陈永贵和他领导的大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坚持集体化道路,改造穷山恶水”而出名。而使陈永贵和大寨在众多的农业典型中脱颖而出的,是1963年的一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将大寨树立为农业发展典型并向全国推广,逐渐发展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一运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根本原因是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直接原因是反驳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质疑,现实原因是通过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壮大集体经济,而其外在原因则是要通过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来“反修防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将大寨树立为农业发展典型并向全国推广,逐渐发展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一运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根本原因是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直接原因是反驳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质疑,现实原因是通过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壮大集体经济,而其外在原因则是要通过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来"反修防修"。  相似文献   

7.
正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了。由于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开展得普遍深入,影响遍及中国农村各个角落,所以至今仍为不少人关注,各种议论也仍然不绝于耳。不用说对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对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对运动中政治人物的评论等这些深层次问题还有许多不同认识,就是对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史实,也还存在着不同说法。"农业学大寨"运动历史留下的一个个"谜",等待解开。  相似文献   

8.
李颖 《中共党史研究》2013,(10):123-124
李静萍教授所著《农业学大寨运动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不仅深入挖掘了学大寨运动发生的历史缘由,而且深度分析了学大寨运动期间大寨典型嬗变的客观背景和主观动因;不仅客观全面记述了学大寨运动兴起、发展、高潮和终结的全过程,而且详尽评述了运动对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产生的正负两面影响。本书把持续16年之久、复杂多变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讲得非常清楚和明白。可以看出,作者是颇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我认为,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文革"前,山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基本上是健康的;"文革"中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这一运动毕竟是一场在党的领导下以改变农业生产落后面貌为目的的农业生产运动,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同步并行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于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普遍发展各种水电站等方面。大致说来,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期搞得较好,后期搞得较差;多数搞得较好,少数搞得较差;之所以搞得差,是因为把大寨经验形式化、绝对化,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学大寨运动后期出现的不顾条件的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是极左思潮的反映,但不能因此否定大寨经验及大寨精神,更不能因此抹杀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学大寨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评价应该是:规模很大,成绩不小;浪费也大,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八年发展农业三种思路的变动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发展农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通过组织上合作化、集体化,思想上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直至发展到狠抓阶级斗争等传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的思路。它在中国的突出表现形式就是人民公社,在“文化大革命”中则主要体现为“农业学大寨”运动。第二种,来自于第一种思路但又不拘泥于它,而是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践的规律、按照群众的要求有所改正的思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思路基本上只能在人民公社框架内,扛着“农业学大寨”的旗帜,通过维护60年代初期制定的“农业六十条”,来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冯东书 《党史文汇》2000,(11):16-18
1977年邓小平曾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对任何人都要实事求是."我是从头到尾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采访过大寨的新华社记者之一,今天就大寨的几件事做一点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60年内,大寨对中国农村社会产生长达15年的影响。尽管早在198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向全国批转了山西省委《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以下简称《总结》),对大寨以及1964年以来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做出政治定性。尽管已有多部关于大寨、陈永贵及"农业学大寨"著作的出版,但至今谈起大寨,人们从各自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农业学大寨     
《湘潮》1992,(6)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寨之路》的报道和《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介绍了当时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的事迹。此后,湖南和全国一样,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湖南农业学大寨运动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是广泛开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开阔各级领导抓农业生产的思路和视野。1965年前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率领地州市主管农业的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到广东、江西、上海、山东等地学习,大力开展以推广良种为中心的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运动,全省先后从浙江、河南等地请进大批农民技术员。后来,全省各地又先后组织了数万名大队支部书记以上干部到大寨参观学习。其次是  相似文献   

15.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作了要全面整顿的讲话。其中,农业要整顿,是他提出的一个方面。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农业要整顿?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与农业整顿是什么关系?有的文章和著述把邓小平提出的农业要整顿与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这样的印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召开是农业整顿的措施。还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农业要整顿,就是农业要改革,要发展。表明农村改革发展思想酝酿的成熟,是对三面红旗思维定式的突破。经过查阅资料和走访当事人,笔者感到这些看法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全国农村被强制推行的"大寨工"(全称是"大寨评工计分法"),本是大寨人从本村实际出发,解决劳动计酬问题实行的一种办法。"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农业学大寨"运动进入"左"的轨道,这种办法被上纲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培养一代一心为公劳动、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新型农民的高度,强行在全国农村推广,结果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各地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劳动计酬管理被冲乱,平均主义大泛滥,"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农业学大寨运动。曾作为我国农业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寨大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发展和壮大了集体经济,在提高和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国家缴售商品粮,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中国农民做出了表率。而孕育于此前和此间的大寨精神,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民为尽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农业而奋斗的强大动力。但是,由于"文革"中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危害,这一运动也  相似文献   

18.
劳模资源被浪费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在向全国人民公社以上党委转发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时,写了一长段批语,批语中在批评和分析一些劳动模范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严重错误时,并没有将责任都归咎于个人,而  相似文献   

19.
刘华清 《湘潮》2010,(3):26-29
<正>1970年5月21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省革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决定说,龙山县洛塔公社、邵东县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是我省"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  相似文献   

20.
余生也晚,农村土改没有赶上,合作化还依稀有记。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及打倒“四人帮”后改革开放,农民再度翻身,发财致富,起楼盖房,这些都身历其境。加之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后来当记者又泡在农村,农村之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