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健康教育,规范采供血行为,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和原料血浆的质量安全,防止艾滋病等疾病经血液途径传播起到了重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单采血浆站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障供血浆者健康,保证原料血浆质量,根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8号《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10月31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国办发[201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一)严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在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5.
国办发[201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相似文献   

6.
犯罪嫌疑人拒供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嫌疑人拒供是侦查讯问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影响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原因中,拒供动机是较难把握的一种现象。通过对国外学者的观点和国内的相关研究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分析拒供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或弱化各类拒供动机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山西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无合法证照的小砖窑非法用工和黑恶势力拐骗农民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使用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台法权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会同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制订了《关于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集中力量于2007年7月至8月。以乡村小砖窑、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这套被称为劳动护法“组合拳”的专项行动,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并于2007年6月26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转发了《专项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8.
不断普遍化、复杂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给立法、司法带来挑战,从客观行为角度对其进行类型化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可分为“非法提供型”和“非法获取型”两大类。“非法提供型”行为以“出售”为典型方式,与“出售”行为并列的还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特定、不特定的多数人提供、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未经信息权利人同意而向他人提供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等“非法提供”行为。“非法获取型”行为以“窃取”为典型方式,法律规定的“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属于兜底型概括性规定,用于规制与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社会危害性相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阻碍中国公众血液捐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健康风险认知,即担心献血会“伤身”和“染病”.这种对献血的风险认知是传统血液文化、历史供血制度延续的结果.一方面,中医的血液学说成为人们解释献血伤身的理论基础,而民间的用血实践强化了血液的生命观和社会性、增添了人们对血液的敬畏;另一方面,义务献血制度由于背离了献血的自愿性和无偿性,不仅没有使公众改变传统的文化认知,反而强化了对献血“无偿”和“健康”的怀疑,而20世纪90年代中原地区不规范的血浆买卖所导致的艾滋病、乙肝等疾病的传播,更让人们“谈血色变”.传统的血液文化与既往供血制度成为人们献血健康忧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以国务院一纸红头文件为起点,“非法集资”在中国从此进入法制视野。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明确规定,“非法集资”属于刑事制裁范围,随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被纳入1997年刑法。然而,12年过去了,何为“存款”,何为“公众”,依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说法”。法律上的陈旧与滞时,形成了民间借贷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之间的灰色地带。“非法集资”与正常的民间借贷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社会公众的质问,使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多年来一直处于法律界争论的漩涡中。更为严重的是,出于对“非法集资”的“见仁见智”,司法混乱也开始抬头。事实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以“民间借贷”形式进行的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早已司空见惯。根据2006年央行调查统计司对民间融资的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已经达到9500亿元,占到GDP的6.96%左右,接近银行贷款的6%。这些民间金融活动大多游走在“非法集资”的边缘。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尽早给“非法集资”从法律上画个框框,司法部门之间的尴尬仍将延续下去,中小企业主频频触叠“非法集资”事件也一定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4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经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第2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l3年1月30日国务院决定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将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中的"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修改为:"非法经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3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已经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第2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30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作如下修改: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工作,清理挖出了一大批政府土地违法案件,如:青岛崂山区违法批地案、山东齐河县政府非法批地案、南昌市政府及青山湖区政府非法批地案、陕西周至县政府非法占地案、江苏常州扬中两市铁本项目违法批地案等等。这些土地违法案件极大地败坏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破坏了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政府土地违法的表现形式1.观念陈旧、盲目用地。其表现形式为:一些地方政府或领导在思想上没有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保持…  相似文献   

14.
神州     
《就业与保障》2007,(7):52-54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强调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税总发[2015]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6号)和《国务院审改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意见》(审改办发[2015]1号),进一步提高税收工作效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文件国发[2012]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主要目的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  相似文献   

17.
云政办发〔2006〕27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关闭取缔非法煤矿的决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二月八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关闭取缔非法煤矿的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精神,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05〕150号…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不应当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娥 《前沿》2005,(7):130-132
本文从刑事诉讼的目的、刑事诉讼的价值及我国的法律文化、司法现状等方面入手并采取利益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证实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不应当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论题。同时,还简略地阐述了否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后,所应当附带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倡导强身防病,防微杜渐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因为中医养生引发的非法行医问题也很多,集中在中医养生师的资质认定以及中医养生是否具有医疗行为性质两个方面。非法行医在行政法与刑法领域均有界定,情节严重是它们衔接的重要标准。中医养生与非法行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主体和行为客观方面。完善中医养生的法律保护,要从规范主体资质的认定,规范执业地点和执业范围,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为监管单位这些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