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总是以为,西方是最自由的,可以表达各种观点,可以直接批评政府,甚至点名批评政治家。但是,在各类智库里看多了,你会突然发现,在东西方关系上,尤其是对中国的评论上,他们的逻辑是高度一致的。你更会愕然,它们的研究和报道,虽然有细节或观点上的不同,但是,价值观和西方利益至上的思维却主导甚至垄断着世界话语体系和整个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2.
福柯在<词与物>中通过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古学分析,得出"人之死"的结论."人之死"可以被解读为主体的消亡,这一论断建立在福柯的话语理论基础之上,即主体是话语建构的结果.福柯的话语/主体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影响了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批评实践,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当下中国多元、开放的语境中我们需要批判性地评价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3.
从精英主义看法国高级公务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虽然精英主义理论也遭受了许多批评和责难,但 它能提供分析上的准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4.
民主,在西方历史上受到持久而漫长的批评,并在近代以来也曾不断地被仿冒.但民主一词的西方本义是"人民的统治",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和政治操作者也都受到这一理解的影响.但是,西方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同西方的民主本义之间却一直存在着人们试图弥合而又始终难以弥合的背离、矛盾和冲突,如:谁是人民?人民能够直接统治吗?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吗?怎样的"多数"才算"有效的多数"?代议机构及其成员能充分代表和体现民意吗?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正是在主动或被动地破解这些诸多难题中,形成各种民主理论流派,并在总体上推动民主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它在1918—1923年间西方国家的革命相继失败的历史背景下诞生时起,就是一种既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在西方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又批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种种缺陷和弊端的思潮。在哲学世界观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按照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唯心主义流派的基本精神去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历史决定论,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相标榜。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府改革的管理途径和伦理途径在意识形态上通常被认为是右和左的体现;我们提到在新公共管理大行其道时对它的批评,也看到新公共行政推行不久后便被新公共管理取代因而表现出它的不足和缺陷。这两种取向不同的途径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交替出现,有没有一种途径将这两种不同的途径结合起来呢?文章认为,西方政府改革的中道途径或许是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7.
伯恩施坦的议会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他的渐进改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卢森堡尖锐地批评伯恩施坦"议会迷"的思想,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实现议会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对其思想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是由于缺乏与本土男性批评者的对话意识,才导致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某种程度的认同与盲从.对于女性文学批评而言,如何理解“对话”的含义、如何理解“性别身份”、如何处置西方女性主义与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关系、如何对待女作家创作是保持批评生命活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身处主流批评领域的男性批评者能够参与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话,是在为女性文学批评的更好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镜子     
刘心武在八九年第一期《东方纪事》上发表了“高雅的话题”,批评中国人重口腔而轻肛门。认为我们既然要进入现代文明,就没有理由不接受西方那种漂亮舒适的抽水马桶……。这意见,我是赞成的。但有些话,说得叫人不明白。  相似文献   

10.
田耕 《瞭望》1988,(37)
在已问世的几种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五卷本),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这部190余万言的巨著,不仅内容丰富详尽,超过现在已有的几种著作;而且在研究方法与观点上,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满足于客观地评介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重要文学理论,而致力于探索、揭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找出其规律性,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美学观念与西方的文学理论不  相似文献   

11.
“全盘西化”在理论上的谬误 顾晓鸣撰文批评了“全盘西化”在理论上的谬误。 文章指出,不存在一个抽象的单一的西方。被人们统称为“西方”的国家中,不但国与国在政治形态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每个国家都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文化和思想上存在着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至于在一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穷人和富人、劳动阶级和剥削阶级的差别就更大  相似文献   

1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春季外长会议于五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次会议虽属例行性质,但因它是在美苏关系恶化、美欧间在战略问题上的分歧表面化、以及海湾地区形势紧张的时刻举行的,因此受到各方的注意。北约外长会议着重讨论东西方关系的有关问题。会议发表的文件表明,北约的基本立场是:在继续加强军备的同时,呼吁同苏联恢复对话。会议在《华盛顿声明》中批评苏联“大规模地扩充军备”,“继续威胁着联盟的安全和西方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13.
彭富春 《团结》2013,(2):46-49
教育关系到人的培养,因此,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其中,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以下简称为"幼小教育")是开端和基础,是启蒙教育。启蒙就是开启蒙蔽,用光明照亮黑暗。启蒙是否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必须思考:用什么去启蒙?如何去启蒙?现在的中国教育全民关注,幼小教育也不例外。人们批评现行幼小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试图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借鉴西方的或者是复制古人的,但这也往往招致了人们新的批评。目前的幼小教育包括了语言、知识、技能和品德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其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它表现在市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中。其中,所有制是反映该社会经济基础的制度形式,国家是以这种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政治结构的主权形式,意识形态则是表现在制度上的反映这种政治结构的文化。据此,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制度主义往往有舍本逐末之嫌,而其目的不外乎强调制度自主化转型,它有意忽略了这三种制度形式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的根基,因而,制度选择正义似乎可以在先验的逻辑推理中成为可能。历史唯物主义所批评的正是这种应然逻辑,因为制度选择的可能性只能存在于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它不能超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的灵魂人物苏格拉底与希伯来民族的圣典<圣经·新约>中的耶稣是西方文学中最为光辉的两个理想形象.旨在探寻原型批评理论视野下两者形象深层次上的共同点,从而找到植根于各自民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苏格拉底与耶稣形象之间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6.
相比表扬,多数人是听不进批评意见的。其实对于批评,除了常人的一般感受外,还可以有更为理性的解读。批评是一种期望。因为寄予期望,所以要求也高。通常情况是,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期望越高,所受的批评也就越多。批评是一种关注。单位主管、先进典型、业务骨干,由于他们责任重  相似文献   

17.
徐陶 《理论探讨》2020,(2):82-87
西方学者对于儒家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之研究肇始于费正清的中国学研究,他所提出的"革命学说"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对于传统文化是一场彻底抛弃与革命,但是这种观点受到墨子刻等西方学者的批评。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思想及中国具体语境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且提出了儒马关系的"契合论""相融论""暗含论"等观点。西方视角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不过我们更需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现实语境和思想语境,进行富有创造力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活动,从而不断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亵渎与按语     
《瞭望》34期刊登了吴颖同志的《写在何樊论争之后》。作者一面批评别人有“代经典作家立言”的“圣人之徒”的味道,一面却又以经典作家代表的身份慷慨地作出了“不伯批评也不怕亵渎”的承诺;一面批评别的编辑在别人的文章上加按语,一面却又以有权将与其意见相左的文稿“退回”自诩。 经典作家不怕批评,而且欢迎批评,大概有据可查。“不怕亵渎”,不知曾出于那位经典作家之口,因此,我斗胆武断,是《论争之后》作者的“代言”,是作者在宣告对经典作家可以任意加以亵渎,无需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主张通过在基层社区、工作场所和地方政治中广泛、深入地参与,在民主实践中培养政治能力和兴趣,进而为更高层次乃至国家层次的参与做好准备。参与式民主理论适应了当代社会多元发展的现实,成为西方国家民主发展的一条新路径。然而,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并没有大行其道,其主张更是遭到不少批评。究其原因,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将参与作为核心和构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参与现实和人们对参与的真实需要。参与式民主的参与和自治局限于特定的层次和议题,难以扩展到所有的政治领域和公共领域,因而只能是对代议制民主进行修正。尽管西方参与式民主存在诸多理论上的缺陷,但其构想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哲学批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哲学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哲学流派、两部或两部以上的哲学著作之间的批评."哲学批评学"可以定义为"概括和总结哲学批评活动之功能、原则、方法、规律等等的一门科学"."哲学批评学"的总体框架以哲学批评的定性、哲学批评的模式考察、哲学批评的历史考察为"三根支柱".建设"哲学批评学"的必要性,可以从如下方面去看:哲学的本性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哲学领域的学科完善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哲学领域中众多批评材料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