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迄今为止的所有社会形态,由于宗教极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从而使它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怎样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宗教应该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通过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前进,与社会主义同生存、共发展。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江泽民总书记对做好宗教工作明确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又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创新.做好这项工作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又要对宗教教义做出新的阐释;既要发挥宗教爱国人士的作用,又要加强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唯有此,才能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认识宗教本质、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宗教问题的特殊重要性。考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理论来源,应该放置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实践以及中国宗教学的理论进展三个维度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未来发展,就是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宗教应当而且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好务。为了切实做好宗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重要性;必须正确运用宗教的社会功能,尽力化解宗教的消极作用,努力促使宗教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充分发挥宗教教义教规和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科学的内涵及现实和历史意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宗教自身的历史演变和我国宗教状况所决定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党和政府与宗教界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党和政府的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比较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的异同 ,分析宗教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提出可以从宗教道德入手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宗教正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生动实践,不仅完善、丰富了各个宗教的自身理论、自身历史,也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宗教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也是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宗教作为社会整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存在和发展,必须很好地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需要。当前,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鲜明地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时代精神,引导宗教界自觉主动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1.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须与所处的社会制度相适应,这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2.宗教教义和宗教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能够相适应的内在基础;3.我国宗教信徒与广大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依据;4.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宗教是能够不断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1.
禁忌、戒命(或戒律)以及扬善抑恶、虔诚信仰、洁净不染、施爱、舍己禁欲、诚实不欺等是宗教伦理道德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宗教伦理道德具有形式上的超历史性、具体内容上的社会适应性以及行为方式上的高度自律性的特点;正确认识宗教伦理道德,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是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治家们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大原则、大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切实做好引导工作,不仅需要作理论层面的研究开拓,更需要作实践层面的考察分析。因为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同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即需作认真地实证研究的同题。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全面地认识与说明宗教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认识与说明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如何引导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是历史的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应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仰方面,积极引导宗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而宗教作为一个在信教群众中有着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必须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和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新进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而且可以将宗教纳入视野.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遵循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必须要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对宗教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及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问题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论证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秦汉宗教人文在我国出现或传入以来,外来宗教即开始了与宗主文化即华夏文明的交织交融,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升华,演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境遇,坚守中国气节,展现中国姿态,坚定中国信仰,以祖国和人民为依靠,独立自主,自信自强,成为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主旨要义。推进我国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化之有方,化之有力,化之有效。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发展需要辨析中国化与本土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为中国化的导提供力量支撑,为宗教界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宗教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宗教工作必须有世界眼光。本文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宗教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及宗教工作的对策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属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