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哲学的"原点",这是由哲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尽管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诠释中寻觅出其所共同蕴含着的深层的哲学意味,那就是哲学的本质即"理性",这是一种反思的理性,理性的哲学充分地依赖于语言。所以,没有语言就没有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理性的哲学的"原初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此便奠定了国人的哲学基础,无论审视什么,都不喜欢用眼睛去审视,而是喜欢用"口腔":把受损失称为"吃亏",把争论称为"嚼理",把写文章的叫"喝墨水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有些学者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和谐哲学"的命题,以取代过去的"斗争哲学"。文章认为这样的提法值得商榷。既不能用"和谐哲学"替代"斗争哲学",也不能用"斗争哲学"替代"和谐哲学",正确的应该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  相似文献   

5.
<正>12年前,被誉为台湾"童书皇后"的管家琪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大陆。家族故事与孩子们的返乡经历在管家琪的心中积累、沉淀、发酵,最终创作出两岸首部"小台胞"题材的儿童系列丛书——《追寻》。眼泪掉在儿子脸上上世纪60年代,管家琪在台北出生。学生时期,在每一个阶段入学的时候,学生资料卡"籍贯"这一栏,她填的都是"江苏盐城"。在她32岁之前,每当有人问"你是哪里人"的时候,她都理所当然地回答"我是江苏人",因为她的父亲是盐城人。小时候,同学中有人说"我是浙江人"、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哲学"无我",哲学成了对各种文本的解读、成了概念积木的混搭,不再是源于热爱的批判和关切,不再是苦难生存中的引路阳光,也就不能在对现实的伟大满足中实现自己。因此哲学必然边缘化,个中缘由除了今天的实用社会对哲学的排挤以外,哲学自身的问题不容推卸。我们没有给哲学以时代根基,没有给哲学民族品格,没有给哲学以个性风采,自然也就失去了哲学应有的救赎功能,丢掉了哲学应有的位置。因此,将哲学从教科书背景中解放出来,真正创造中国自己的"有我"哲学,是时代交给哲学家的使命,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应尽的本分。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追求智慧,很多学生在学习哲学之后会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能巩固加深过去所学的知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又会把哲学看得很神秘。所以,如何带领学生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开启智慧、启迪思维就是我们每一位政治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哲理故事,发人深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的哲学思想也不例外,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20-30年代,胡适与张东荪曾就"哲学之将来"展开过论争。胡适的"哲学破产论"夸大乃至神化了科学的作用。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曾屡次提到"消灭哲学"以及哲学的"丧失",其真实涵义都是指哲学向世界、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哲学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有将来而且有辉煌的将来。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6,(10)
正那天,去北京,在单向街书店的西海店,我问正坐在对面埋头读书的许知远同学:"你说,一个人读书会有穷尽的时候吗?"他很快地回答说:"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了。"我知道这个问题很"无耻",不过没有想到他会那么"无耻"地回答。我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的阅读量应该超过1900年之前90%的智者的阅读量了——柏拉图、孔子到底读过几本书?可是,为什么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却无法与先人相比?香港苹果日报总编辑董桥早年在伦敦钻研马克思。后来他说,原来自己认识的不是马克思其人,而是马克思的胡须。  相似文献   

10.
班上有个十分沉默的男生,上课总是低着头,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好像上课与他无关似的。我几次曾想与他面对面的谈心,以深入了解其中的缘由,但我想了想,还是不要贸然与其"正面交锋",还是等待成熟时机悄无声息地了解并鼓励该学生。一次上课,我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说"知道的同学请举手!"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这时我特意看了看那位男生,他把头几乎埋到桌子底下去了,满脸通  相似文献   

11.
<正>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喜欢在公共场所谈论哲学,他自称"业余哲学研究者",以与人谈论哲学为乐,从不以老师自居,任何人想听就听,从不收费。两千多年后,很多当时靠哲学赚钱的所谓智者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苏格拉底的名字却依然如雷贯耳……2009年的岁末,当我偶然走进花卉园,巧遇一群以琴会友的中老年朋友,并得以认识《重庆晨报》3年前报道的《退休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学生的认可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时常琢磨: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学好哲学呢?一、"说"出主人的幸福新课程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哲学课堂是心灵对话的舞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一所小学教室的玻璃黑板,被两个同学打闹时撞破了,教师询问:"谁打碎了玻璃黑板?"明明当时室内有十几个同学,竞无一人如实向老师报告真实情况,全班学生几乎众口一词地佯称"没看见"、"不知道"。老师私下问一位学生:"你明明看见了,为什么不说?"答曰:"我何必得罪那个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原则,此类事在学校中并不乏见。有一个教育科研单位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测试,题目是,如果你一个人在校外看见两个窃贼偷割电线,你怎么办?初一年级120名学生中有18人表示"上前制止",占15%;有26人说要"高声大喊",占21.7%;有25人说"报告派出所",占20.8%;有51人说"悄悄走开",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哲学     
关于哲学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研究纯粹概念的学科"."哲学是逻辑","哲学是哲学史","哲学是哲学问题"等命题或者过于宽泛,没有指明哲学的特性;或者过于模糊,引起严重误会,甚至含有错误.马克思主义把哲学看作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哲学的恰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汪金友 《前进》2014,(4):64-64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有一个下属问他:"您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接着,他解释了自己拒鱼的理由。那些人为什么会给我送鱼?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手中的权力。如果我  相似文献   

16.
邵道生 《传承》2008,(21):44-45
无论是从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说,还是从现实社会的耳濡目染来说,在我们社会中有一定数量的人是很喜欢内耗的,很喜欢"窝里斗"的。我多次去日本,结识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有许多中国学生,不止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学生勤奋、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学习成绩非常出众,但是有一点不好,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团结,喜欢在我面前告状,说对方的坏话,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很少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通常是用"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进行回答或作出解释。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回答和解释一般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内容,围绕"五水共治"主题展开,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树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理念。【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2.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二)能力目标1.批判与反思能力。"反思"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哲学课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抽象  相似文献   

19.
李祯 《传承》2010,(9):80-81
从社会发展理论到发展哲学,发展哲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必须面对一些需要理清的争议与问题。目前,发展哲学的学科定位不明确,发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存在争议,发展哲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统一。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课题,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发展。因此,研究发展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或在大学演讲回答提问时,常有"不知道"之辞出口。例如,有学生问他"物质是否存在正反物质之外的第三种状态"。他坦诚地回答"不知道",并强调"我不知道的托绝对不能说知道"。丁肇中教授作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