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国洪 《人民公安》2014,(15):33-33
<正>制服的肩上,从戴着火红的新兵肩章到现在金黄色的一颗星、两颗星……不变的是作为现代军人的使命、边防民警的责任。橄榄绿底色我于2006年冬天入伍,从火车启程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增添了一抹橄榄绿的底色。来部队之前,很多人告诉我,当兵很苦,特别是新兵连。我笑着对他们说:"没事,我可以吃苦。"但其实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有时候会退缩,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22)
正"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跟深山里的一群被麻风烙印的小孩联系起来,20多年来我们走过风雨,迎向阳光,从摇摇欲坠的破教室发展到九年一贯的希望学园,有人说我很勇敢,那是因为我相信爱,爱里没有惧怕。"放弃原本在台湾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于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张平宜自己都没有想到,从走进那个叫作大营盘的小村庄起,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公民导刊》最忠实的读者!从总第13期,也就是2000年第1期开始,我就担任《公民导刊》的特邀审读。我曾担任了好几个报纸、杂志的审读,但都没有对《公民导刊》那么深的感情,很多事情做一段时间就放掉了,唯有这个我放不下。每个月7号左右,我就开始盼着新一期《公民导刊》,拿到过后才会安心。读导刊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从创刊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公民导刊》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手带大。但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房间一直都有书,自小到大,书始终是家庭的一部分。无所谓书房,反正能搁书的位置,不该搁书的地方,都是书。其实书多了,除了吓人,更多的是很让自己烦恼。书到用时方恨多,因为多,真想用就往往找不到。在整理图书方面,我远没有父亲的耐心,他能闭着眼睛说出某书的位置,我永远是随手乱放,刚看过的一本书动辄石沉大海,因为找不到而放弃,早习以为常。平心而论,书橱里的很多藏书不仅无用,而且非常糟糕,坏书永远会比好书多,书满为患早已成为很多家  相似文献   

5.
刘伟 《中国保安》2012,(7):49-50
《中国保安》杂志上刊登的优秀保安员张梅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名大队长,在学习他优秀事迹的同时,我也联想到自己的班队建设。我认为:班队就是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一条感情线把队员牵连在一起,这个集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很多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也会无法实现,因此,除了严格加强制度建设之外,我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以情带队促进凝聚力的原则,坚持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刘纳 《中国减灾》2012,(8X):49-49
<正>说到食物的风险,我们留点儿神,还是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的,这里,我把自己有限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说一点儿如何觅到安全食物的秘密。首先,食物最好是原色的。很多人迷信饮料的营养成分,但有没有自己亲手榨过果汁,并和瓶装饮料或餐馆的饮料比较一下颜色呢?试  相似文献   

7.
我们有一个调研,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参与过集体行动,会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权利等?有意思的是,答案往往不是"有"或"没有",而是对方会很警惕地说,我怎么会干那些事情,我可是良民,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人们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中国曾被视为"刁民"。从"刁民"到"公民参与",是理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说起残疾人就业,怎一个难字了得!从不理解为什么到不再问为什么,从炙热如火到心凉如铁,从饱满的希望到深深的失望乃至最终绝望,是我在求职的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2003年我上大四,上半学期没有结束就着手找工作。刚开始我踌躇满志。我在学校成绩优异,各种荣誉证书厚厚一摞,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很大,但我丝毫没有感到畏惧。我不是未曾涉世、盲目自大的人,我也知道会有许多人对我们残疾人不屑一顾,但我更相信,总会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可以忽略我残缺的外表,给我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我始终没有遇到。为了减少不…  相似文献   

9.
崔鑫 《人民公安》2014,(17):14-15
<正>对于原本一直想要在一线城市谋求一份与IT相关工作的我来说,这一切似乎来得太过突然。在入警前,身边的同学、亲友,包括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14年3月,我和警察这份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7月,我走出大学的校门,与很多毕业生一样踏上求职旅程。同年9月份,我报名参加了太原市公安局录用公务员的考试。从笔试通过到资格复审,再到体测、面试、体检、政审、培训等诸多环节,历经七个月左右的时间,终于,在2014年5月27日,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公安民警。  相似文献   

10.
程开甲说:“如果当初我不回国,没有到核试验场区,可能个人会有更大的科学成就;但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幸福——把自己的一切都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调研团队的队长,要承担的责任和要想的事情比我想象中的多很多也难很多。从小小的一个想法,到联系同学、组建团队,构思出项目,最后实践总结,真的没有想到可以走那么远。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在实践中逐步变得明晰起来。开始反省自己错误的想法,逐步形成新的想法,并一点一点地探索下去。这次实践,为我的专业生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知道除了课本上的"汽车"  相似文献   

12.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13.
<正>汉语教会了我很多事情。其中,对我的人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汉语学习给了我一个相信自己的"心"。我再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可能性。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我们全家在美国住了六年。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我是一个只会说:"Thisisapen."的初中生。比我大  相似文献   

14.
一场大雨之后,我站在河的桥上,期待汹涌的洪流,向我,向着无际的戈壁,凶恶地扑来。河床里黑青的石头,他们暗哑的生命,也渴望瞬间的滋润。石头的歌唱和行动都不能少了水,他们静默的生命的弦,在新疆这样的土地上,只有风和水能拨响。在这里,没有风,只有水。我从早晨站到中午,从中午站到黄昏,没有水向我流过来。雪山依然骄傲峭拔,蓝天和白云仍然纯净且高远,身后的车流似乎从亘古喧哗到了今天,对它们来说,永远就是永远。一个人的沧桑只有自己体会,一条河流的沧桑,像她带来的石头一样,裸露在西部强烈的阳光下,也流传在文字中,尽管有很多版本。我不…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72年入伍,1978年5月转业分配到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的。十多年来,一些和自己熟悉的,年龄相仿的,曾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有的提升了,有的“下海”了,也有人曾给自己提供过多次调出的机会,但是我没有走,仍然在后勤工作的岗位上。为什么?因为自己多年在后勤工作实践中与职工们摸抓滚打在一块,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后勤工作很重要”。是的,后勤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为之工作和奋斗的人。很多后勤人在后勤战线上,默默无闻一辈子,不为人知。我处一些老职工,自…  相似文献   

16.
那时候没有“外交官”这个词,那时候如果你爸是熟食店卖肉的,别人会觉得很厉害。我父亲可能拥有的是知识和文化,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和文化不算什么。而且我父亲也羞于拿知识和文化跟我交流。他一生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小时候,觉得我的父亲没有别人的父亲那么强大,那么能给我带来快乐。因为总看见别人的爸爸把孩子举过头顶,哈哈笑着,拿胡子扎他。我从来没有,那时候会觉得失望。再大一些,男孩会到反叛期,会调皮,很多父亲会教训他们的儿子,甚至于暴打。可是那个时候我爸一声不吭,于是我特得意:哈哈,我爸才是真正想要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7.
心理诊所     
《人民公安》2009,(23):60-61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从警12年的刑警.工作一直勤恳努力.最近发现我的情绪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和我有关系.心理会受到很大影响.总是在想会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其他事情发生.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搞得自己很是焦虑.以至于有一点事情我就很难入睡.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能说说你的缺点吗?”是很多求职的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面试问题。之所以许多面试考官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大多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了解你的不足,看是否直接影响到应聘职位的匹配程度;二是想考察你的诚信度,看你是否对自己的不足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三是洞察你的自控能力,看你在碰到紧张不自在的难题时,能否从容不迫地解决。许多大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总是很紧张,惟恐回答不周而影响了自己在面试者心中的形象。岂不知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说自己没有缺点。有些应聘者不敢暴露自己的缺点,就会说“我的缺点就是优点太…  相似文献   

19.
张东木 《春秋》2009,(5):23-28
历史在前进.岁月在飞逝。新中国成立后.我作为一名工商业者,在党的领导、培养和教育下.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深切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永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相似文献   

20.
微博声音     
《台声》2016,(22)
正陈肇隆台湾著名肝脏移植专家大陆各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都是最优秀的。这些年每次来大陆,都感到很大的"惊艳"。大江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也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很多。这些人生经历和结下的深厚友谊,我都非常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