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追求;确立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理念;并注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使这些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教学行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理念。课程以生活为基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以生活为主题,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强调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生活逻辑”,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经济生活》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  相似文献   

5.
"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实现生命之树长青,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如何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  相似文献   

6.
改变,是为了更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业己与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见面,并于今年秋季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实验。细读《新课标》的全部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与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相比,《新课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它在框架结构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这种做法彻底摒弃了传统课程过于追求学科知识本位的一贯做法。一、注重“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新课标》关于“构建以生活为…  相似文献   

7.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根据这一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社会热点材料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熟悉的心理状态驱使下,怀着好奇的心理去探究,激发学生从理论上找到依据的兴趣,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经济学常识》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经济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供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学生选修。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选修模块的教学既着眼于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要体现其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  相似文献   

9.
我看新课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终于出台了,这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广大学生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她为思想品德课的发展,创设了非常好的舞台和理念,为促进当代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改变最大的是不再以注重学科知识体系来建构课程,而是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建构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性质定位、目标构建、课程内容的确立和课程实施等方面都作了相当大的调整。使思想品德课更加凸现其针对性、实践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回归生活”———学生的生活逻辑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的研制工作中,课标组形成了几点重要的共识。一个基本共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要努力回归生活,回归品德,并转向公民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构成了这种共识的一个起点。这一思想是由鲁杰老师在参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个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时提出的。回归生活,就要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叙事题材,紧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线索。学生品德的发展不是离开生活的,他们理解品德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生…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一模块。据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文化生活》教材。下面就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呈现方式、评价方式等作一些说明,以利于我们与广大教师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一、《文化生活》编写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一)《文化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生活》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编写的,教材各个部分都渗透着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才是生动的新课程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但长期以来,政治课一直单纯强调"科学世界"或"书本世界",这使得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从而违背了教育回归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倡导高中思想政治"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力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进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精彩片段,探究议题式活动型课堂的可行路径:精选教学素材、呈现生活特质,重组教学过程、构建认知逻辑,强化教学体验、彰显探究价值。通过详实的案例剖析与片段呈现,以期提升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为活动型课堂的常态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重视党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形成与产生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深刻把握《条例》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贯彻执行《条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后人统称为“墨辩”。由于它以“辩”(辩论、论证)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我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所以称为“墨辩逻辑”。墨辩逻辑集中体现了作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逻辑的最高成就,它对其后的整个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趋向、范围、特征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墨辩逻辑的特点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5月印发。本人学习新课程标准并与原《课程标准(修订)》比较,认为具有以下创新性特点。一、新课标对教学内容序列的编排有两大特点。其一,正像本课名称的变化那样,淡化了“政治”的色彩,强化了作为新时代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新课标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为基本理念,以如何做人作为本课内容的核心,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为主线,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主题模块,围绕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我”应该如何认识自…  相似文献   

17.
警察学的逻辑起点是警察学理论体系发展和构建的基础和前提。从逻辑起点的含义谈起,通过分析关于警察学逻辑起点的观点,发现警察学逻辑起点的根本所在,以警察学的研究内容和警察存在的根本目的为着眼点,以治理理论和法治建设为理念,肯定社会治安控制作为警察学的逻辑起点具有科学性,并具有可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深度学习强调理解性学习,是一种关注社会生活现实、尊重学生主体自觉、重视“结构与关联”的高水平认知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通过问题情境、内容整合、迁移应用、学科实践等策略,引导学生强化生活、知识、实践的有机联系。一、紧密结合:知识与生活相联结思政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互动联结是教学的重点。我们要发挥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联动效应和情感效应,促进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家性情论大体经历了由孔子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庸》、《孟子》、《荀子》、《大学》的逻辑发展过程。其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内含着深刻的现代教育学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现代社会诚实人格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基于学生生活逻辑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呈现出生活化的图景,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