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奉化市长汀村村民状告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行政诉讼中,浙江省人民政府早在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之前,就重新受理了村民关于此项行政行为的复议申请,同时督促奉化市人民政府解决村民们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案中,浙江省政府并没有丝毫地干扰法院的独立审判,而是主动地去检查和检验,自身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程序上是否存在瑕疵。发现问题后,政府也没有遮遮掩掩,而是主动地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10,(5):54-55
赵鹏4月1日在《光明日报》撰文说,法律实施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推行法治的动力。目前的社会现实是:一方面,社会大众依法维权的热情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公权力主体的法治观念和水平有待提高,一部分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还处于被动应付法治要求的状态,尚未形成主动推行法治的客观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荀子·君道》云:“隆礼重法,则国有常。”惟德刑并举,才能有激浊扬清的国之常态。在“法治中国”光耀下,我们将话题导向依法治企。“不点头,不一定没委屈;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不掉泪,不一定没伤痕。”记者在依法治企调研中,听到有员工这样说企业主的“家规”,“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伪善,但不能违法;可以放胆,但不能放纵”。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2006,(6):24-25
残联是残疾人的代表、服务组织,维护残疾人的权益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事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残疾人维权工作同时具有根本性、综合性、救济性、突发性等特点。“十五”期间,在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的领导下,经全国残联系统维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维权工作机制基本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的人生追求。2.知识与技能:了解诚信的含义、掌握诚信的基本要求。3.过程与方法:理解诚信与做人的关系,培养诚实守信的实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以落实劳动教育为背景,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以及建设美好祖国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强调法律作为特殊的规则对于劳动的保护作用。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是让学生从德与法两个维度去感受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劳有所护的重要性,劳动最光荣,劳动也受法律的权威保护。从内心尊崇法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杨萍 《新疆人大》2009,(12):32-33
为突出法治实践,推动依法治区工作由"虚"变"实",自治区在总结、借鉴过去20年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提出"法律六进"拓展和延伸为"法治六进",即:法治进机关、法治进乡村、法治进社区、法治进学校、法治进企业、法治进单位的"法治"活动。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使自治区的普法宣传教育工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共分两目:一、实践及其特点。介绍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少洪 《传承》2009,(8):122-123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认知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从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内容,围绕"五水共治"主题展开,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树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理念。【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2.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二)能力目标1.批判与反思能力。"反思"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哲学课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抽象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的一大突出亮点就是活动设计栏目的增加,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把教学内容活动化的理念。如何认识、处理和使用这些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我们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以《政治生活》为例,谈一谈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对教材中活动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中应牢牢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有效地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一、基于需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思想品德教学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北京市高中实施新课程以来,为了提高我区研讨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以一例到底教学方式的研究为主线,并尝试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融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大工作》2012,(5):59-60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82岁高龄的江平教授,被称为是中国民法的教父、法学界的良心。作为时代的智者,江平不但亲身参与了构建中国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立法进程,还始终以呐喊者的姿态,宣扬自由、民主、法治的精神和思想。在全国两会前,围绕中国法治进程与各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江平在北京南四环的公寓中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仅有制度是不够的,民众的法治观念与政府有关。要实现真正的法治,重要的是有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本框题内容就是从学习方面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在学生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5,(3):32-33
近年来我们在全省实施“依法维权工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全面构建“五大网络”,形成了新形势下全省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社会化的大格局。一是建立健全妇女咨询与投诉网络和工作机制,解决妇女“告状难”的问题。为了方便妇女儿童信访投诉咨询,我们在县区以上妇联普遍建立妇女儿童  相似文献   

18.
孙志丹 《今日浙江》2008,(14):47-48
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宪法规定的基本职责,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确立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多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认识问题,对待网络,多进行引导和合理沟通,多看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口诛笔伐、围追堵截。近日,《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2010)》发布,  相似文献   

20.
商湉 《重庆行政》2020,(1):62-6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攻坚下的“依法治村”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从长远来看,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本制度保障。因此,梳理和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问题以及明晰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法治困境成为探索脱贫攻坚下“依法治村”的基本任务。一、脱贫攻坚下“依法治村”的制度价值(一)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需要脱贫攻坚背景下的“依法治村”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