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职务犯罪案件刑事二审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发回重审案件应当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采用“逐一论证”的方式说明发回重审的具体原因。参考美国“无害错误”的判断标准,我国刑事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可以采用“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标准。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改判无罪。  相似文献   

2.
小非 《侨园》2013,(3):60-61
郑州一位保姆偷了雇主的手机,没想到这部手机价值6万多元。2012年6月,法院一审判处保姆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万元。随后,"保姆偷天价手机案"在国内引发诸多争议,郑州市中级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20 12年12月28日,法院重新宣判,以该保姆对所盗手机的价值存在重大认识错误,判其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3000元。对此有法学专家称,该案依法改判符合法律规定,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7)
王志才故意杀人案,由山东省高院再审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规定对其限制减刑。该案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指导性案例,在系统内予以公布。本文将从认罪悔罪如何认定、婚恋民事纠纷及积极赔偿的认定与适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的考量因素、限制减刑的考量及适用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该案进行评析,进而对我国刑法定罪量刑的影响因素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郑挚 《瞭望》1999,(24)
去年4月3日,湖南省湘谭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对戴志成等非法拘禁、寻衅滋事一案作出终审判决,改判主犯戴志成缓刑_判决书下达后,湘潭币民对法院的判决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湘潭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群众的要求,依法召集部分人大代表组成个案评议小组,对此案进行监督。经过几个月的调阅案卷、走访当事人等,代表门发现,此案主审法官受利益驱动,重罪轻判,庇护罪犯,是一起典型的金钱案。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湘潭中院经过认真审查,改判了此案;有关法官受到了严肃处理。许多群众感慨地说:“没想到人大监督这样有效”’这仅仅是湘潭…  相似文献   

5.
刘武俊 《团结》2004,(1):38-40
臭名昭著的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案令舆论哗然乃至激起公愤,这无疑是2003年继孙志刚收容被伤害致死案之后,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又一起重大案件,成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可谓由来已久。可以说,刘涌改判死缓案再  相似文献   

6.
中国网络电话第一案有多重法律价值:非法不等于违法,违法不等于犯罪,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公安机关不依法进行的刑事诉讼行为就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就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法律更应当明确规定发回重审的适用情形,而不应当由二审法院自由裁量,刑事诉讼法对诉讼结构的设计应当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在重新审判“发回”重审死刑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容易产生有罪推定的倾向、依据补强证据再次适用死刑的倾向和漠视侦控行为合法性的倾向,为此重审法院应杜绝片面依据侦控机关提供的不利于被告人的存疑补强证据,对被告人再次适用死刑;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型”发回重审的死刑案件,如果经过重审认定的案件事实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一般也不宜对被告人再次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8.
一起简单的邻里纠纷案件,在改判、撤销、重新立案中来回倒腾了近20次,历时8年,其间辽宁省有8位省级领导进行过19次批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0)
结合念斌案件中无罪判决后再次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条件、发回重审次数以及终审判决效力的法律思考,以该案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双重危险原则的诉讼价值以及引入我国刑事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郭富霞 《求知》2001,(4):34-3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此,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途上,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直面一“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今天,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围绕相关问题,我们采访了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异宾教授。  相似文献   

12.
矛盾:人类认识的永恒──论认识的三维视角和六重矛盾及其根源李怀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类。多少年来,公说婆道,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逃脱不了真理、价值、道德三维视角的制约,真理的崇拜者,从真理的角...  相似文献   

13.
刘志雄 《理论导刊》2001,3(9):11-13
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命题。这关系到对社会主义历史 发展趋势和当代世界现实的科学判断,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心的坚定。如何认识资 本主义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具有同样的必要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密 不可分的,是对社会主义认识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一、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对世界资本主义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迈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手段 和工具。在资本主义市场自我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时,增加了具有社会主义计划因 素的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1929年—1933…  相似文献   

14.
论个体认识发生的双重本质高贵宾个体认识是如何从无到有的?自有哲学之日起,各色认识论专家们便进行着不倦的不同层级的探索,这为我们真正揭示个体认识发生的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对个体主体(主要是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康宝禄 《求知》2000,(12):22-23
在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是农村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我们宜兴埠镇多年的实践,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当好组织部长,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培养哲学思维,掌握辩证方法,坚持学好辩证法,善于用好辩证法,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 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 ,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直接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 ,希望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 ,从思想上、政治上取得科学认识。“四个如何认识”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 ,也是重大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读者深入学习和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的论述 ,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春…  相似文献   

18.
范瑞滨 《学理论》2009,(30):72-74
实践与认识是对立的统一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要想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找到真理,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根本手段,但由于实践本身的变化性,相对性,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对立的双方会进行完全相反的实践,因此如何检验实践却需要一个标准。而只有真理本身是客观的,确定的,实践正确与否要由真理来判断,而真理又是具体的,相对的,指导实践的真理也是相对真理,只有在相对真理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产生新的更多的真理认识,实现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机构改革应该如何推进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机构改革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如何认识和理解十五大提出的机构改革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刊就此约请四位专家、学者所...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之后,行政复议工作同样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认识WTO规则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影响,如何针对WTO规则的要求,进一步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夏议制度的作用,是新形势下需要我们认真深思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