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涉外民事诉讼中域外证据的范围和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继 《政法学刊》2004,21(2):51-53
域外证据是涉外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形式,对域外证据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是由于域外证据的存在, 涉外商事审判中的证据问题呈现出与非涉外商事审判中证据问题的些许不同,需要从证据的范围和法律适用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关于证据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证据效力的研究裴苍龄证据效力是指证据在证明中所起的和可能起到的作用。证据效力的研究主要涉及证据力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证据力和与之有关的问题是证据法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期能4丈到抛砖引玉之效。一证据的自然效力和法律...  相似文献   

3.
证据的真实性: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教师:“证明标准问题也不比证明责任问题简单。由于证明标准问题是与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就从证据的审查判断谈起。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第二,审查判断证据的证明性;第三,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咱们首先谈下下审查判断证据在的真实性问题。”学生:“老师,您说的证据的真实性和有人讲的证据的可靠性是什么关系呢?”教师:“其实讲的是同一个问题,所谓审查判断实性,就是要查明具体证据所反映或者所证明的案否属实,也就是要查明这个证据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证据的采纳与采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证据在证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存在司法系统对科学证据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有忽视对科学证据的证据能力的评估及错误应用科学证据的问题。对科学证据的审查判断必须把握科学证据的采纳标准及采信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证据能力的附属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贻飞 《当代法学》2014,(3):151-160
证据法规范的主要是证据能力问题,且在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关系问题上,证据能力优先。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能力却存在严重的附属化倾向,即证据能力附属于单个证据的证明力、附属于法官对案件所有证据的把握、附属于法官对案件的有罪认定,且证据能力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力问题。证据能力的附属化使得警察、检察机关的非法取证行为难以遏制、法官难以排除非法证据,导致刑事诉讼中某些重要的价值选择归于无效,同时还严重削弱了证据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董皞 《法学研究》1993,(1):51-57
证据问题是诉讼的基本问题之一,行政诉讼证据由于行政诉讼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自身的特点,但人们在研究和探讨行政诉讼证据问题时,似乎有被告负举证责任倾向,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证据问题作些展开性研究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一、行政诉讼证据特点与行政诉讼证据运用特点之区别行政诉讼证据特点是指由具体行政行为决定的,在行政诉讼中表现出来的,反映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的证据属性。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表现为:(1)证明对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董健 《科技与法律》2008,(6):85-88,93
计算机犯罪中的证据可以看作是传统证据内容与电子化表现形式的统一。在计算机犯罪证据取证过程中存在着关键证据获取、合理取证、证据综合提取、证据保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电子证据取证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8.
问题之一 重视直接证据,忽视问接证据。一是对于只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一个侧面或一个情节的间接证据,重视不够,经常出现遗漏间接证据。二是对有直接证据证实犯罪事实,不取间接证据或获取的间接证据问相互矛盾。 问题之二 重视原始证据,忽视再生证据。这主要体  相似文献   

9.
较之西方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集中于法庭审理阶段而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具有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性理论问题、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中起到何种作用、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排除非法证据的模式有哪些以及如何在诉讼中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证据的效力怎样等基本理论问题都需要学界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在这些理论问题研究基础上构建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程序的相关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倩  李亚飞 《法制与社会》2012,(21):297-298
证据作为刑事案件质量的基础,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的核心.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证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既包括证据形式合法性问题,亦存在涉及年龄、鉴定结论等实体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五种证据适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加强未检工作中的证据证明力.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对什么是证据,对证据有些什么要求,都是作了明确规定的。但学术界对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问题认识不一。有的同志认为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属性(有称三要素),即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相关性和证据的合法性或法律性。这三者是密切相联,缺一不可的。我认为证据只须具备客观性和相关性,不存在合法性的问题。合法性不是证据本身原有的属性。认为证据必须要具有合法性,这是把它与合法的证据,合法采集证据混为一谈了。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一)什么是合法的证据合法的证据这一概念前未有人强调提出过,但我认为在证据问题上有必要强调提出合法的证据这个概念。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为合法的证据;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为不合法的证据。那么,符  相似文献   

12.
论证据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家弘 《法学杂志》2007,28(1):28-33
证据的基本范畴是一个亟需研究和梳理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证据功能与证据价值、证据属性与证据特征、证据能力与证据效力、证据形式与证据内容等范畴的含义和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孙志伟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3):239+241
2010年5月30日,“两高三部”联合制定的两个证据规定,即《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实施.两个证据规定不仅规定了非法证据及其排除规则,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还出现了“瑕疵证据”的概念.瑕疵证据,就是指证据的收集程序具有轻微违法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为了弥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过于严厉的不足而提出的.瑕疵证据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收集程序上存在瑕疵的证据,它既不是完全合法的证据,也不能完全被视为非法证据.瑕疵证据在转化之前证据能力待定,这一点使它区别于必须排除的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基本问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的证据资格问题,就电子证据独立的证据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确认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的基础之上,还对法庭在运用电子证据时应审查判断的内容和决定采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论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娟 《政法学刊》2008,25(6):19-23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有实际意义。关联性被认为是证据的基本属性。对证据的关联性判断是证据判断和运用的首要问题。证据关联性判断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对证据相关性的判断主要内容是其证明性与实质性。  相似文献   

16.
证据制度在反倾销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反倾销程序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证据问题。本文就证据的搜集与提供、证据的提供和证据的采用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并结合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刑事诉讼也不例外,刑事再审更是如此。对于我国现行的刑事再审制度各方多有诟病,其症结在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证据的运用问题,已至于频繁地因证据问题而启动再审。要科学规范明确再审程序中举证主体、举证责任,证据要件,非法证据的排除,新的证据的范围,证据效力确认等问题,从而减  相似文献   

18.
刘凌红 《法制与社会》2010,(23):265-265
证据材料与证据尽管经常易于混淆且常被不加区分地使用,以致于在证据这一概念下包含了证据与证据材料两种情形,使得"证据"一词,有时是指证据,有时又是指的证据材料。而正确地看待证据材料与证据关系的问题,无疑应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论述了证据材料与证据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证明能力的概念,简要地介绍了当今世界上证明材料的证明能力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适用证据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证据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证据适用规则,即在立法中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实践中更没有行之有效的统一模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进行证据立法,明确规定适用证据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程序优先原则,以证据真实作为法定证据标准的原则,证人、鉴定人出庭原则,以及证据开示规则、违法证据排除原则,等等。只有将这些原则以立法形式明确具体地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才能有章可循,依法适用证据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按照诉讼程序,司法实践中适用证据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20.
罗一龙 《政法学刊》2011,28(2):71-75
证据问题不但是诉讼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安执法办案的中心问题。而公安机关是证据的收集者,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公安执法中的适用问题,对推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贯彻实施与完善,遏制公安机关的非法取证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