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广州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第10个年头。广州并不是我所喜欢的城市——为着它的城市风貌:噪声、污染与杂乱;但广州却是我所热爱的城市——为着它的精神价值:那像海一般的市场包容,那像空气一样的选择自由。在我看来,广州并不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城市,但却是文化最开放的城市。包容比金钱更重要,自由比花儿更美丽。尽管我不断地抱怨它,但它始终接纳着我。认定着我。我对广州的现状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佳 《法制博览》2010,(10):37-37
我曾是广州某网站编辑,生于1986年,我即将选择从大城市广州回到老家萍乡生活。 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就已经抱着要回家的想法。因为广州有的家里都有,家里有的广州不一定有。我喜欢老家,喜欢家里的小吃,喜欢家里的方言。我找男朋友就想找个老家的,因为不想吵架的时候还要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3.
我对广州,这座我生活了近8年的城市,用4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爱恨交加。我由内地来广州,在广州白手起家、发展壮大,娶妻、生女、安家,对广州的感情不能说不深。但这两年我对广州却又极度厌倦:污浊的空气,堵塞的交通,乱窜的摩托,横冲直撞的军车,满街的摊贩,花花绿绿乱贴的广告,被吞食的青山,发黑的江  相似文献   

4.
没到广州之前我早就听说过了,广州的“市花”是木棉花。 木棉又叫“英雄树”,一旦花开就满树通红,煞是好看。前些年我在云南当兵,云南也有这种花,想不到它竟获得广州“市花”殊荣。我私下想:既为“市花”,肯定红透一座城,一团团一簇簇,让人心里好舒服。 我是去年3月来到广州的。“打的”过闹市,沿途见不到一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杉木栏路读者陈志红来信说:去年10月在贵刊上读到北冥撰写的《广州赛马风云再起》,我很兴奋。老实说,居住在广州西关老城区的我,当时要不是接触到这一篇文章,还不知道赛马活动已在广州热起来了呢!当然了,后来我又在电视上见到广州马会向教育基金捐款的镜头。但我总觉得,广州赛马至今与广大市民还是贴得不太紧。同样是为公益事业募集资金,“自选数”社会福利奖券就能做到家喻户晓。我走出家门,随便往哪个方向走都能很快找到一个“自选数”投注站。因此,我想请见多识广的北冥先生(小姐?)继续撰文给我一个答案,请问:广州马何时能冲出马场? 编者说:本刊作者北冥很乐意接受你的点题,下面,就是她多次进出谭村马场之后寻到的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6.
朋友自外省来,我问他对广州的最深印象——心里却先洋洋自得地替他作了回答:他肯定会对广州的繁华和摩登大称其羡的。谁知道,他的答复却令我瞠目结舌:“广州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军医专治梅毒花柳’的广告满街都是,是不是广州性病的人特别多?”唉,这事真叫人沮丧。报上对这个问题抨击过不知多少回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性病专医”招纸却年复一年泛滥于广州街头。到底是广州得性病的人特别多,还是广州集中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众多性病专家?还是这两方面都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7.
来信     
《南风窗》2016,(21)
正1我不是广州人,但我被广州深深吸引。王安忆曾经说上海表面繁华似梦,骨子里是钢筋水泥铸就。我觉得广州不一样。广州思想经济文化呈现包容、开放、前沿的姿态,在广州工作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桃子咩(读第20期《财富全球论坛为何选择广州?》)2传统在我们的思想里,总是陈旧的,一旦进入新的社会环境,原本的传统就变了模样,我们对传统的存在也就有了新的感受和看法。传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同  相似文献   

8.
沾生活在广州的光,我每次到内地,总有朋友奚落我:全中国再没有比你们广东人更薄情的了!他们说,老熟人、老同事,久别重逢,寒暄以后,主人将客人邀至家中,或品茗叙旧,或家宴款待,以尽地主之谊,这本为人之常情。可在广东(主要指广州、深圳),却常情不常。许多内地人来这里,人地生疏,本欲从故人处得到一点照应,但得到的常常仅是。哦,来了!”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寒暄或一个点头之礼。要想受堂入室以至获家宴优待,实属万难。每念及此,言者常常是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颇有意思的是,同属内地来广东之人,有的人(尽管是少数)对广东人情味的体验却与前者迥然相异。一个朋友曾洋洋自得地告诉我:“人们都说你们广  相似文献   

9.
广州好城古越千年饱阅沧桑消劫烬缅怀缔造接前贤山立五羊仙这一阅《望江南》,道出了我们的老市长朱光对广州城的一片眷恋之情。人人都道“广州好”,广州到底“好”在哪里?本栏请来几位“老广州”,翻出了街谈巷议中广为传播的关于这座古老城市的轶闻、典故之类,施以“新角度,新思路”的烹调手法,唯望列位读者尝过这味特色菜后,有一种俚语所说的“翻寻味”的感觉。这样,本栏“识我广州,爱我名城”的目的便达到了。这一期先说说广州城的路和巷。  相似文献   

10.
两年半以前,我辞掉家乡的工作来到广州,成为当时广州“流浪记者群体”中的一员。两年半之后的今天,当时叫得出名的许多流浪记者已经被各媒体收编不再流浪。而我,仍坚持着无广州户口无固定住处无(行政)编制兼无名无利的流浪生活,也坚持认同“流浪记者”这一富有苍凉意味的身份。也许,正因为这种流浪的状态和心态,我乐于  相似文献   

11.
带着戈壁大漠的尘土,我这个久居巴丹吉林沙漠的大西北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梦寐以求的南国之行开始了。拥挤的列军上,议论很多,都是关于此行的目的地的,我当然是洗耳恭听了。“广州很象香港,宾馆林立,市面繁华,令你眼花缭乱。”“广州可是高消费,别说是玩,光吃住每月1000元还不够。”“广州人很会享受,舍得花钱,人人身上都珠光宝气。”一位女青年说:“我这羊毛衫,在广州200多块,还是低档货。在广州不打扮得象样点,进商店都无人  相似文献   

12.
大陆乐队在广州的演出,赢得了羊城观众的掌声。为此,我特地走访了组织者保罗先生。‘请问,大陆乐队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是由法国、美国、扎伊尔、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及英文教师组成的。大陆乐队共有八名男队员,他们的年龄都是二十来岁。’大陆乐队的组织者,一九八四年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法国留学生保罗,今年才25岁,他留着浓黑的唇髭,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很精干。‘保罗先生是第一次来广州吗?对广州的印象如何?’‘不,三年前我来过广州。那时我还在台北留学。三年前的广州不行,没法和现在比。象迪斯科音乐在三年前还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今天却这样普遍。广州很有意思,很开放,与中国别的地方不一样,国内各地尚未达到广州的水平。’‘对北方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13.
“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职称,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以目前的广州楼价,有七八成广州市民买不起房,如果广州房价再上升会抑制需求。”  相似文献   

14.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体改研究会总干事童大林非常关心广东的改革工作,几乎每年都要到广东来一次。去年底至今年1月9日,他又走访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其间对广州市的改革工作发表了几点看法。请到广州看市场童大林说:“广州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很成功的一点就是搞活了两个市场,一个是消费品市场,一个是劳务市场。我对广州的市场一直感兴赵,我多次向外国朋友和经济学家介绍说:你们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请亲身到广州看看市场。“广州的消费品市场很繁荣稳  相似文献   

15.
来到澳大利亚后,我第一次工作的学校便是TEFL,我在这里度过了来澳后第一段光怪陆离、甜酸苦辣的生涯。 在TEFL找到工作,主要是因为我在国内时便认识它的校长林先生。那时林先生带着我后来的同事K,正住在广州中国大酒店招揽中国学生。当时我在广州当记者,受朋友之托去采访林先生,同去的还有晚报、电台电视台的几位记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在广州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笔者拜访了筹建“世贸”的一位执行董事、来自台湾的吴强之先生。吴先生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感到的广州速度是什么?”作为一个广州人,当时我竟回答不上来。我只告诉吴先生,在1992年12月中国城市社会生活发展水平评价中,广州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的第三位,次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记者经过广州解放北路梓元岗梅山大厦附近的人行道,见到路边有三三两两或坐或立的男子,用目光打量过往的行人。当记者以同样的目光打量他们时,立即有一个穿黑西装的青年过来搭讪:“喂,要不要货?”我问:“什么货?”他答道:“假币。”我说:“拿货来看。”那人说:“跟我来。”便带记者上了石阶来到梓元岗商贸城门口一  相似文献   

18.
一位外省朋友来广州旅游,头一天的日程安排是到北京路去。据她说,是要买那些漂亮、精美的小卡片。“有位同乡送过一张卡片给我,好看极了!他说:‘是在广州的北京路买的,那里到处都挂得满满的,半天也看不完。这次我到广州,亲戚朋友纷纷托我买这些卡片。”她说。想不到北京路的卡片竟出了名!笔者曾数过,北京路外文书店附近不到三百米的路段就有十二家摆卖这些卡片的摊档,种类之繁多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今年以来,小小卡片飘飘洒洒,忽然遍布广州的大街小巷。记得前几年,住在笔者对屋的一位姑娘,  相似文献   

19.
一个收入颇丰的小摊主,其业余爱好竟是钻‘故纸堆’一个从没到过广州的外省朋友写信向我描绘了他想象中的广州青年的形象:T恤、牛仔裤、一举一动都在跳迪斯科……我笑了,因为这未免太表面化了。近几年来,随着朝南的窗户大开.徐徐吹来略带  相似文献   

20.
父辈的爱情     
去离家两条街的收费所交水电费,回来的时候,看到一幕很生动的场景.一个大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子在街心花园的玉兰花树下,旁若无人的当街拥吻.男孩子顶多20岁的样子,眼神不羁,青春飞扬.女孩子大约不到20岁,豆蔻年华,窈窕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