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述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集体罢工罢课,上访请愿,冲击机关,堵塞交通,以及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群众性闹事事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是公安机关担负起维护稳定的神圣使命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泸州市公安局1986年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群众性集体上访、请愿、游行和闹事等事件发生,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据统计,益阳市1991年发生的集体上访、闹事等事件比1990年上升了39%,1992年又比1991年增加了76%,93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上升35%。 分析益阳市近几年发生的集体上访、请愿及其它群众性闹事,呈现以下四个特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郊区农村农民聚众上访等群体性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治安秩序和安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和破坏.深入分析影响此类治安事件形成发展的社会因素,探究农民聚众上访的行动选择及其社会效应,对于政府及其公安机关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此类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群众性事件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众性事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新课题。据初步统计,我县1993年共发生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事件50起,比1992年的7起增加7倍多。这些事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的认真工作,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笔者亲自参与了大多数事件的处理,有一些体会和不成熟的想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工作规律,本文试就群众性事件的含义、特点、处置原则和方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重视对群体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陆志强群体治安事件指群体性的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群体性的上访、请愿等等,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往往有意、无意地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危及公共安全。重视对群体治安事件的研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不仅是公安政法部门...  相似文献   

6.
金口河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从区级有关部门和金河镇抽调了20多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治安秩序相对复杂的金河镇铜河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区委、区政府对治理企业污染的态度、决心和措施,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不仅端正了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及时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纠纷,避免了群众集体上访、围堵企业厂门等群众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一定范围的群众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非法罢工、集会、游行、示威、聚众上访、请愿或其他方式,制造矛盾,扩大事态,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影响团结,干扰经济建设的事件。从当前情况看,绝大多数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属人民内部矛盾。近年来,群体性治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治安事件通过非法集会、静坐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罢市、上街游行、集体械斗等形式造成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中,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处置最棘手的问题。群体性治安事件是由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灾害等诸多方面原因引发的,呈数量日趋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不安定因素增多、危害后果严重、过激行为突出、处置难度增大的发展趋势。公安机关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群众,会同有关部门,运用政治、法律、行政、教育、技术等有效手段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本市群众为反映拆迁占地安置、劳资福利、城区管理、经济纠纷、干部违法违纪等方面问题集体上访势头较猛,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日趋激烈,越级上访和到重点地区滋事情况突出。特别是一些集体访人员到中南海、市委、市政府堵门闹事,制造影响,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形成局部地区的交通拥堵和治安秩序混乱,成为影响首都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的经济补偿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妥善处理。由于处理不当,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事件大幅增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体性上访、静坐、罢工等事件不仅难以避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呈增多趋势。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群众性事件的特点、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是公安机关目前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试就十堰市今年一季度发生的16起群众性事件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类型的分类及危害性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处置因此而引发群众性治安事件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增多,已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农村群众性闹事的特点1、暴力性。群众性闹事大多采取围攻、起哄、辱骂、斗殴等形式。一些规模较大的闹事事件,往往以砖块、棍棒为武器,有的甚至动用刀斧、土枪、自制手榴弹、石灰包等进行斗殴。2、季节性。农村群众性闹事,大多发生在春节到清明节这段农闲时间。3、迷惑性。群众性闹事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是为“集体”为“宗族”利益而发生。为集体就是田地、村界之争,为宗族就是坟头纠葛,风俗摩擦。二是少数干部组织发起。个别村的闹事…  相似文献   

14.
非正常上访有其自身的特征、原因,要妥善处理非正常上访问题,基层公安机关就要提高社情民意的掌控能力、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宣传教育的普及能力和维护治安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的17个月时间里,义乌市仅20人以上的赴省、三门峡市和义马市委、市政府、义乌矿务局集体上访就达40多起,集体上访人口达3000余人(次)。这些装体上访不仅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而且严重干扰了各级领导的正常工作和办公秩序,影响了该市形象,对招商引资、扩大改革开放极为不利。本文规就这些集体上访的成因、治理对策作一探讨。一、集体上访的原因据对1995年以来,30起集体上访事件分析,要求解决或达到的目的不外以下四种:(1)对征地、折迁补偿费不满。如义马村道北组居民、马岭一些村组农民多次集体到义马市委、市…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上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增强政治责任感,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属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受灾损失巨大,其中广西自然灾害也相当严重。自然灾害事件易于演变成为哄抢、上访请愿、抗议游行、群体乞讨、暴乱骚乱等类型的社会安全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对灾害处置不当,诸如救援工作迟缓、生活安置疏漏、心理疏导缺失、舆论引导偏向、治安防范失控等。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事件向社会安全事件演变,必须抓好灾后救灾、帮扶、管控、抚慰、舆论引导等薄弱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属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受灾损失巨大,其中广西自然灾害也相当严重。自然灾害事件易于演变成为哄抢、上访请愿、抗议游行、群体乞讨、暴乱骚乱等类型的社会安全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对灾害处置不当,诸如救援工作迟缓、生活安置疏漏、心理疏导缺失、舆论引导偏向、治安防范失控等。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事件向社会安全事件演变,必须抓好灾后救灾、帮扶、管控、抚慰、舆论引导等薄弱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暴恐事件破坏的是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群防群治是一项群众性、互助性自防自治活动,在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所在地区或单位治安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场所反恐防恐公安专门力量非常重要,但群众对暴恐事件的认识、日常的防范和一旦发生暴恐时自身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也十分关键。因此,在暴恐事件中,积极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是调动群众参与反恐防恐迫在眉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特点及表现形式.及时报告、迅速控制局面能将治安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在处置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时要注意处置的薄弱环节,不断发现认识误区,不断总结处置经验,只有注意处理好影响处置工作的各种关系,才能迅速、积极、稳妥、果断地平息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