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礼”为思想灵魂、以“仪”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文质统一、礼德统一、仁义礼智信统一,是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礼仪文化综合创新、古今礼仪文化创造性转化等途径实现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与公共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 《学习论坛》2008,24(2):66-6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礼教的优秀传统,孕育了丰厚的礼仪文化."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促"和谐".传统的礼仪文化无论是在历史的还是现实的社会中,不仅对于陶冶人心、规范人伦、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和谐、稳定与发展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必须注重"四化":即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课程化、示范化、活动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礼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来有"礼乐之邦""礼仪之邦"的称谓。作为南宋著名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如何看待礼仪文化?《朱子家礼》一书有哪些影响和现实意义?朱熹重整礼学对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可资借鉴的经验?记者就此专访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是礼仪大国,诸多与古代中国发生过外交关系的国家因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竞相仿效中华礼仪。例如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从日本人的生活中依然能看到古代中国礼仪的痕迹。然而,晚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外交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现在: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的影响;其外交礼仪思想吸收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因素;其外交谋略受到了传统谋略思想的启迪;其外交艺术、外交教育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进,但是传承发展中还存在五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困境:一是不加鉴别,缺少"辩证意识";二是认同感削弱,缺少"价值意识";三是认知碎片化,缺少"体系意识";四是忘却本质,缺少"功能意识";五是排斥外来,缺少"融合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强化"辩证意识""价值意识""体系意识""功能意识""融合意识"。准确分析并正确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困境,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以五千年的传统从未中断而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礼”便是世代相沿的主要形态。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汲取与借鉴其有益成分,这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有裨益的。事实上,现实也在呼唤学校加强礼仪文化教育。 现实由昨天而来,回顾本世纪近百年的历史,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现代中国不止一次发生的旨在与传统思想文化“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