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份额在10%以上,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其GDP总量的18%—25%。中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为3577亿元,占GDP的3.1%。我国东部农村农民文化消费只占GDP的2%,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几乎没有农村文化产业。我国城市大学生的文化优势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人力优势。应注意规划和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农村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提升农村消费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而促进和提升农村消费则是启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和重点.现在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消费市场尚未有效启动.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农村消费长期低迷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相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因此,我们要通过改革破除扩大内需的体制性障碍,以解决扩大农村需求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这是我国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增长的优势是存在着广阔的国内市场,潜在的市场需求更为巨大.事实上,国内市场需求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仅以90年代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践为例,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体是;国内消费占60%,投资占30%,出口占10%.这表明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投资和消费来推动.同时,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全国13亿多人口,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潜在的开发效益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其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我国农村市场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开拓农村市场还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市场走向,正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有资料表明,目前农民消费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所增额的比例已下降到36%。在城市排浪式的消费过后,企业产品对农村...  相似文献   

6.
为将我国农村中的巨大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需要增加农村货币供给,为此,本文对我国农村市场开发与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状况、货币供给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庞大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和农村,涌入城市打工生活,其消费行为已成为城镇居民、农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我国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出口下降,扩大内需成为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的共识,就扩大内需的具体途径而言,占全国总人口19.25%的农民工的消费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相当于老龄人口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是位居第三的美国的2.5倍,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另有资料表明,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极为突出,2003年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比例达61.36%。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12亿,而其中农村老年人口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由此可见,农村已先于城市进入老龄社会。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本文探讨了家庭主要照顾者对我国城乡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主要照顾者被分为五类,即配偶、儿子、女儿、儿媳和其他人。配偶和儿子在我国城乡老年人照顾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儿媳在农村老年人主要照顾者中占的比例较高。对各种社区服务有需求的农村老人的比例高于城市老人;城乡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最高。回归结果表明,被配偶和女儿照顾的城市老人对社区服务有需求的可能性较小;被女儿照顾的农村老人对社区服务有需求的可能性较低。这说明被不同照顾者照料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有显著差异;被儿子、儿媳和其他人照料的老年人很可能是今后我国老年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必须把幼儿园和中小学作为重点来抓,扩大体育人口,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只依靠城市的力量已经不够.我国有一亿多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发展农村体育,没有农村体育广泛深入的开展,就不可能使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而农村学校是农村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由于现实购买力和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约束日益增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本文在详细分析农村市场的特点和潜力基础上,提出了启动农村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重庆市3000多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有2400多万,比重高达80%.重庆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5%左右,但其农村的贫困人口却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4%.2000年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80元,市农业增加值增长只有2.3%,而同期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却为15.8%.重庆市农业还相当落后,究其原因在于其农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如重庆市农产品品种结构差,优良品率很低;农业生产设施差,大多数都属单家独户小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虽然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依然超过50%,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总计约6.74亿。这么庞大的人口群体,是目前我国乡镇公共管理机构主要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乡镇一级政府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各类公共服务需求和有效管理农村各类公共事务,压力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产业是指专为老年人设计、开发、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产业。随着老龄人口在我国总人口的比重的快速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重视研究与开发老年产业,积极开拓老年人商品与服务市场———“银发市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一、要大力开发老年产业与“银发市场”1、我国老年人群体的购买力巨大。老年人群体的潜在购买力主要取决于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收入大小。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且增长迅速,目前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2亿之多。据预测,今后每年将以3.32%的速度递增。从老年人收入水平来看,虽然就大多数来讲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正在逐步上升,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和特别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稳定,这是“入世”后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业剩余人口转移与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自从我们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需求不振、供需失衡的矛盾仍很突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农民人均收入增势趋缓,新近出台的几项完善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措施主要在城镇范围内实施,受益者人数相对较少,从而使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措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据统计,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现已达近6万亿元。其中,占人口20%的居民拥有的存款数额占储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素的出现,传统的"社区养老"、"养儿防老"等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已难以为继,因此,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位于我国大西南的农村农民农业比重较大的省,农业人口占80%以上,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全省喀斯特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3.8%,土地资源较为贫瘠且气候复杂多样。构建适合贵州农民的远程教育平台,将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 ,开拓农村市场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差异 ,以及农村市场的需求 ,并论述了开拓农村市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全面小康全会提出: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