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教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和谐政教关系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政教关系的含义较为复杂,详细剖析政教关系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是正确理解政教关系的关键。宗教对话是政教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政、教、学"三方的宗教对话对构建和谐政教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教关系,并从政权、政府、政党诸方面把握“政治”的内涵,全面而深刻地思考政教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中国特色的政教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宗教不能干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区分宗教信仰与宗教事务,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引导宗教“讲政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总体来说,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处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文化多元,宗教多样性特点突出,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与东南亚各国文化碰撞融合后,逐渐形成了各国现有的宗教信仰结构。在不同宗教对东南亚各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下,各国政府与各宗教间的互动构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教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政教关系类型,以宗教信仰现状、宗教事务机构、相关政策法规为切入点,探讨各国的宗教事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央政府对蒙古地区政教关系的法律调整始于关外时期,清军入关后其对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地区政教关系的宗教立法更加全面。其宗教立法涉及蒙古地区政治与宗教、俗权与教权、宗教组织与国家、宗教组织与地方政府几对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不仅具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维护国家统一、政教分立制衡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多民族语境下西部地区政教关系法律调整的历史复杂性特征。这些经验是不能从西方较为单一的基督教与法律的关系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通过确立政教分离原则逆转了与教会的关系,开启了政治现代化进程.政教分离的实质是限制教会染指政务.历史表明,基于"神圣-世俗"二元化的政教关系并未完成宗教的去政治化.与此不同,中国的政教关系很早就实现了"以教辅政"的格局.当前,我国宗教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宗教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隐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时期反宗教政策与宗教政策的逆转、政教关系、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复杂交织,使得宗教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到了积劳成疾、推波助澜的作用;宗教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可能更多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可忽视的、诱因性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个人与政府、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和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人们必须依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秩序井然的状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政教关系是和谐的宗教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宗教、民族、国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古代世界历史看,宗教形态的变化与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从近代历史与当代世界看,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宗教冲突相伴随,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代国际冲突、国家局势动荡的主要诱因。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影响世界和国家局势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以来民主宪政的一大成果,政教分离在政治现代化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主流模式.政教分离的原则和实践并非一朝确立和形成,从认识到中世纪高度政教合一体制的弊端,通过政治宣言而废除之,到以宪法条文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制度,逐步推进政治和司法改革,通过司法判决来规定政府与宗教之间的界限,最终实现从制度上保障政教分离,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历程.战后日本的政教分离则是由外来的军事占领国根据外国本身的政教分离原则和实践来强行废除国教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宪政体制.总结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正确而合理地处理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民族是有严格区别的概念;宗教与民族又是互相联系的概念;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密切,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是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宗教问题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作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新境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指针,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为动力,以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为目标,全面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表现为信教学生数逐年增多。选择基督教的人数增长较快。多数有宗教倾向的大学生,不遵从严格的宗教仪式,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宗教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最大的理论创新,是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新境界。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才能实现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宗教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相交织。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宗教关系,要崇尚和而不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以法制化、规范化手段保障宗教关系和谐;加强队伍建设,为和谐宗教关系提供人力和组织保证;贯彻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关系;注重方式方法,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宗教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控制、心理调节、道德规范、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当然这种功能和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密切,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是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宗教问题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作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新境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指针,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为动力,以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为目标,全面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宗教关系是否积极健康事关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社会长治久安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促进政教关系和谐;坚持四个必须,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推进宗教对话,加深交流合作,促进国内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决抵御宗教渗透,保持和促进我国宗教和外国宗教的和谐良好局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厘定宗教教育的概念,分析宗教教育的特点,并试从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方法方面借鉴宗教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密切,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是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宗教界和宗教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作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新境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指针,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为动力,以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为目标,全面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民族这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宗教因素对民族关系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而要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以促进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须从几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地开展民族团结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的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大力培养新一代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