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通常因司法实务中一定的思维模式而不被关注,但是法条又不禁止,这不免让研究法学理论的人们产生种种疑问:究竟是一定无效?还是视不同具体情形而定?为何不能确定无效?其背后又是怎样的问题?实际上。研究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明确强制性规范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在各种强制性规范中,我们亦需确定不同类型规范的效力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能简单认为违反了强制性规范的行为即为无效,并试图提出了一种理论,借以将强制性规范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分别判别违反这些规定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
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的第三人欺诈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就这种欺诈而言,法国法认为其不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德国法认为其在对方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存在的情形下即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意大利法则认为其无论对方当事人是否知道其存在均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我国法对此问题的看法在实际上相同于意大利法,但有关立法中的不合理因素应当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合同)被绝对地认定为无效。这会对当事人的利益、交易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有违社会公平、正义、自由等法律理念。如何认定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应从行为的目-的、利益的平衡、行为人等多方面作综合的考量,在具体情况下对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行为人订立借款合同的单个行为并不必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也不会必然导致订立的借款合同无效。对于借款合同效力之认定应当依照民事法规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作出判断。民事缔约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可通过有关民事行为效力规范的转介条款,转介效力性强制规范以辅助民事合同效力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是民法当中的一项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基于比较法的视角,对各国关于这一问题的立法以及相关的理论学说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不应盲目引进各种不同的与现实国情不相吻合的理论,而应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我国既有的立法技术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6.
对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立法和理论分析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认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存在不足。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第134条中的但书规定,将调和的重任交给法官,由法官就个案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的理论和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行为效力在各国的理论和立法实践中包括三种:有效、无效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生效,必须在内容上符合法律要求.但在内容上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并不一定无效,由于私法自治原则及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对内容违法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徐丰兰 《工会论坛》2007,13(3):114-115
法制统一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内涵,而法律渊源的效力冲突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制的统一,从而影响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法律渊源的效力冲突的主要成因在于立法体制、立法观念、立法程序的不完善、不成熟。解决的对策是进一步明确立法权限,加强立法解释,加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未成年人也频繁地参与民事活动日益。我国现行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中没有完善的规定,由此民事纠纷而引发的民事案件日益增多。建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线为7岁,细化规定行为能力范围,增加有关欺诈手段订立合同的条款,赋予追认权。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无效,但某些情况下其私法效法应当受到保护.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理论按照研究进程可以分为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原则与例外、取缔规定与效力规定、取缔规定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工会法人依法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既具有法人共有的民事权利,也具有自己特有的民事权利,即为实现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之特有宗旨所需要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代表权和监督权。但工会法人不应具有从事营利性活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先刑后民”是指当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相竞合或存在内在联系时,应当先进行刑事诉讼再进行民事诉讼的原则。是否应当适用该原则取决于刑事诉讼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可能影响民事诉讼对要件事实的认定,从而影响到民事诉讼对民事责任的确定,但在刑事诉讼可能过分拖延的情况下,则应当排除该原则的适用。适用“先刑后民”原则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问题悬而不决,使民事检察工作长期以来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确定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问题,成为民事检察监督研究的重点问题,这一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立法及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有不少官员被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影响之大被媒体形容为中国掀起"问责风暴"。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完善的思考,问责应当形成常态机制,而不能是运动式的追责效果,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廉政公署"制度,健全公务员行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作品名称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近年来不断发生作品名称纠纷,如何解决此类事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理论上也未达成共识。本文从作品名称纠纷的类型入手,通过对其反映的问题和比较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认为作品名称所具有的内在载誉功能和外在区别功能是保护作品名称的理论基础,作品名称需要保护,但现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著作权法都不能予以全面的保护,应当制定一个专门的“作品名称保护方法”,规定需要保护的作品名称以及具备的条件和方法,为作品名称的权利人提供恰当的、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考察共同诉讼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近代继受共同诉讼制度的原因,认为共同诉讼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衍生类型对于解决现实情形下的多数当事人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民事公诉是世界各国普遍通行的做法,检察官具有提起民事公诉的权力源。在民事公诉中,检察官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处于主当事人地位。民事公诉案件的范围应为“两益”案件。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促进义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促进义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程序调控机制对诉讼主体发挥着引导和规制作用。通过法院妥当适时地行使诉讼指挥权和当事人适时陈述,对当事人的迟延陈述予以排除,防止诉讼迟延,使诉讼活动具有持续的紧张度,达到促进诉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再审检察建议是目前民行检察监督方式的一种革新,利用这种便捷的监督模式,可以极大地缓解民行部门上下级案件分布和人员分配失衡的矛盾,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实现事实上的“同级审,同级抗”,有利于节约诉讼成本,节省司法资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但由于立法上的滞后和缺陷,导致了人民检察院无法全面履行自己的检察监督职责。文章从我国民行检察监督的现状以及在民行检察监督中推行检察建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