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网络社会崛起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为人类社会进步展现历史机遇的同时,带来的网络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网络道德是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在网络社会的体现。在走向数字时代的今天,随着网络化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民道德素质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社会的道德方面。网络社会道德发展的健康与否将是衡量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越来越重要的尺度。网络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探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妙勤 《前沿》2003,(12):144-146
面对网络给公民道德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网络伦理研究 ,提升网民道德人格 ;提高网络技术能力 ,直接控制网络问题 ;加快网络立法步伐 ,依法调控网络行为 ;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有效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4,(8):37-37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致力网络文明建设,引领网络文明风尚,为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正能量场,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作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47-47
为贯彻落实11月5日北京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市领导“建设首都强大网军…壮大网上正面力量:主动适应网上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占领互联网这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培育网络文明力量,加强网络文明传播队伍建设,首都文明办于11月7日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骨干培训。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4000余支网络文明传播队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达到一万余人。此次培训旨在强化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对网上舆论引导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熟悉了解网络传播规律、熟练运用网络传播手段,切实提高网络文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与网络舆论相结合是以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为基础的.公民道德中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致,确保了网络舆论价值方向的正确性;而公民道德中公民的大众化意味着与网络舆论中的大众性、普遍性相一致,能够以此形成良好的道德气场与广大的群众基础.因此,在确保公民道德在网络舆论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舆论在网络中宣传的规律,方能确保网络舆论影响力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7,(10):1-1
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电脑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已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相互沟通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交互式的信息渠道。因此,促进网络文明建设和管理法制化,推动网络文明的健康繁荣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匡广姿 《湖湘论坛》2002,15(2):58-59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正以神奇的速度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道德的发展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引发出一系列的道德负效应,因此,加强“网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当务之急。最近,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促进道德的进步1网上交往对人们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计算机网络有力地打破了“这里”与“那里”的界…  相似文献   

8.
黄宗科 《桂海论丛》2002,18(2):59-61
网络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公民道德建设 ,要有先进阵地意识 ,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块阵地 ,建立一批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队伍 ,充实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的内容 ,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思想的侵蚀 ,推进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谢宜辰  李建华 《求索》2007,(10):67-69
道德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当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质手段发生了变化,同时带来的将是道德关系的变化。与电子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了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与传统道德比较,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或发展趋势,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网络社会的到来,道德他律面临困境,传统社会中那种他律管理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往往作用不大,网络在检验着人们道德意识的强弱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网络需要人们由他律道德上升为自律道德。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1周年,今年的9月20日是第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应该说,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成果丰硕,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的神州大地,争做“好人”蔚然成风,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群星璀璨……当然,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道德冷漠、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时有发生,特别是“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影响十分恶劣。这些现象影响范围虽然有限,但无疑对巩固道德建设成果,推动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社会风气不断改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等道德建设有力举措的实施和人们思想道德觉悟的不断提升,社会的道德风气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孙继红 《人民论坛》2013,(14):44-45
当前我国网络不文明和失范行为频现,引发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甚至纠纷。为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分析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和举措,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当前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升当代青少年道德能力,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急需实现由教育者强制性道德教育向青少年自主性道德学习的转型。现代社会,虚拟网络情境正在成为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第二空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道德信息,培养青少年对道德信息内容的真伪判断能力、锻炼青少年对道德信息评价的辩证思维方法、引导青少年树立文明健康的网络娱乐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区域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素养和城市文明品位不断提高,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逐步形成,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形成了“理论创新、道德宣教、实践评议、文化熏染、综合创建”五大平台助推下的区域性公民道德建设新格局一,以“道德思考”理论研究建设理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给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文明网络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网络社区的人肉搜索行为褒贬不一,特别是来自道德层面的争议颇多。要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网络规范管理制度,特别是网民要提倡道德自律,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黄亮  冯泽明 《长白学刊》2008,(6):145-146
当前的网络社会已不仅局限于因特网,由于信息网络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渗透,一切即使没有使用过因特网的人员也都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直接或间接享受网络社会的文明成果,适应网络社会的运行节奏。网络的发展在以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提供给社会成员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的同时,还赋予其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精神及道德交往、关系、结构等道德实体许多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李晓红 《求索》2008,(5):56-5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而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我们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网络社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伦理是现实社会中的既有伦理还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既有伦理迥异的新的伦理。  相似文献   

18.
徐奇志 《传承》2009,(12):76-77
目前网络道德失范既有网络自身特点的因素,也有网民心理作用的因素,还有监管的问题,是"自律"与"他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网络道德失范,就要倡导网上文明,制定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实施网络信息分级,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不断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培育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典型。其中,宁化县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传统祠堂变成社区道德建设“大课堂”的做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  相似文献   

20.
吴庆文 《群众》2008,(10):88-8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电话、广播、电视之后人类社会又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思维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阶段的中学生,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被误导,从而引发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因此,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