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沙家浜是一块充满传奇的地方,有着新四军英雄们抵抗日伪顽的传奇故事,有着像“阿庆嫂”一样的军民鱼水情。来到沙家浜我不禁想到了京剧《沙家浜》,剧中的主人公郭建光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郭建光的原型是谁?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老领导夏光了。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  相似文献   

2.
为消除小说《沙家浜》对“郭建光”、“阿庆嫂”的诋毁,《刘飞将军与<沙家浜>》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历史面纱。  相似文献   

3.
正开国中将群体中,刘飞不曾威风八面,不曾镇守一方;相反,由于经常带伤挂彩,他不得不多次"光顾"后方医院;抗战时期,他"光顾"了阳澄湖后方医院,重伤之下还领导40多名伤病员坚持斗争,这段艰辛战斗历程成为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原型,而他也为首长和同志们所称道:"他就是《沙家浜》里的郭建光!"  相似文献   

4.
大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对“革命样板戏”《沙宾浜》的剧情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一剧目是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未必人人皆知。在历史上,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刁得一都确有生活原型。“阿庆嫂”不仅掩护过以“郭建光”为首的新四军伤病员,而且还搭救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沙家浜》中的“沙家洪”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常熟市董洪镇。当年,这里远离县城,地处水网地带,土豪劣绅势力薄弱,群众基础较好,被新四军开辟为抗日根据地。“阿庆嫂”的原型名叫陈二妹。受党组织的委派,她与丈夫陈关林(后壮烈牺牲)在董浜镇…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2)
正郭建光是家喻户晓的京剧和影视剧《沙家浜》中的抗日英雄,其原型是湖南省武冈市邓元泰镇天心桥人夏光。夏光,1908年10月出生,2012年1月逝于南京,享年104岁。他早年投身大革命运动,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冈苏区的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中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三支队六团参谋、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员、新四军第十八旅参谋长、新四军苏中一分区参谋长、苏  相似文献   

6.
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与《沙家浜》有关的人和事,散见于报刊上的也不少,但有一个人物未及提及,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红安籍人刘飞。可以说,不是刘飞将军也许就不会有《沙家浜》。他曾在阳澄湖上领导过40多个伤病员,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7.
喜欢京剧的人,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全国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应该不会陌生。其中的儿段经典唱词,至今仍久唱不衰。剧中的人物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刁德一等,更是妇孺皆知。但你不一定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首任军长刘飞,就是剧中人物郭建光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刘守华 《党史博览》2006,(11):41-43
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演了一部现代戏——《芦荡火种》,该戏讲述的是阳澄湖畔沙家浜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机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改编为京剧后,剧名变成《地下联络员》在当时全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占了绝对优势,全国当时  相似文献   

9.
批评与报复     
过来人都还没有忘记“样板戏”《沙家浜》,京剧爱好者还能哼上几句.比如郭建光给沙奶奶提意见的一段:”沙奶奶,我们给您提意见来啦!(唱)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在一起议论您沙妈妈.七嘴八舌不停口(沙奶奶插话:嗬,意见还不少呢)……”都提了哪些意见来着?意见可尖锐得很哪!无非是“一日三餐有鱼虾”之类.对此还上纲上线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那必然会  相似文献   

10.
在阳澄湖芦苇荡中坚持战斗的36个伤病员之中,他职务最高,曾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领导责任。应该说,他也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实际上,他不仅为《沙家浜》物色了第一作者,而且也为《沙家浜》的创作成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然而,后来在关于《沙家浜》的人和事中,他却鲜被提及,您不想问一问其中的原因吗?  相似文献   

11.
董保存 《党建》2019,(2):42-43
正现代京剧《沙家浜》曾经风靡全国,"沙家浜"和"阿庆嫂"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到沙家浜,写下了"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的题词。其实,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十八棵青松"的原型就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十集团军。"沙家浜精  相似文献   

12.
《沙家浜》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样板戏,曾经演遍大江南北,盛极一时。其中阿庆嫂的“智斗”一场精彩绝妙,引人入胜,尤为广大观众扬袂击节。《沙家浜》是由北京京剧团推出的,与当时主持北京市工作的彭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此剧也折射出彭真与江青等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抗争。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1月28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地区举行公审反革命分子胡肇汉大会。胡肇汉就是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里那个人尽皆知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的原型。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并不是糊里糊涂的“草包”,他阴险、狡猾、凶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据不完全统计,胡肇汉曾以各种残酷的手段。杀害我党的军政人员53人、无辜平民156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一段郭建光应沙奶奶之请提意见的唱段,流传甚广.郭建光说:"沙奶奶让我们提意见……沙奶奶,我给您提个意见哪."接着唱道:"……你待同志们亲如一家,精心调理总不差,缝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有鱼虾.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够爬,怎能够上战场把敌杀!"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1月28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地区举行了公审反革命分子胡肇汉大会。胡肇汉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里那个人人皆知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的原型。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并不是糊里糊涂的草包,他阴险、狡猾、凶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据不完全统计,胡肇汉曾以各种残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主席曾经两次观赏湖南电视台的电视节日。第一次是在1971年8月29日晚上,在他下榻的长沙蓉园宾馆,连续五个多小时,收看湖南电视台现场转播花鼓戏《沙家浜》。虽然图象是黑白的,但毛主席十分高兴地对当时湖南省委、省革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说:“谢谢电视台的同志们,谢谢演员同志们!”第二次是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毛主席最后一次南巡回到湖南,在省委接待处九  相似文献   

17.
大凡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漠不关心江青对舞剧《白毛女》无兴趣《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的宜宾地区的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60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18.
看《长征》电视剧在北京一座普通的公寓里,老爸坐在客厅他的专座上正观看DVD《长征》。这几年,《长征》他已经看过几十遍了,其他是《延安颂》、《风雨同舟》,但最爱看的还是《长征》。反复看边看边指点,一见李德就生气,指着他道“坏家伙”“还在乱七八糟地指挥”;看见张国焘就叫“叛徒”,骂蒋介石是“坏  相似文献   

19.
1939年9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从上海近郊折回江阴定山脚下,正欲摆开战场反击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简称“忠救”)磨擦的时候,“江抗” 总指挥部作战参谋兼五路参谋长夏光病倒了.“夏参谋长”,叶飞伸手抚摸着夏光发烫的额头,不无关切地说,“今天,我要你换一个战场,到碧波荡漾的阳澄湖去治病休养.”“那我不是失去了参加与‘忠救’决战的机会?” 夏光的神情有些沮丧.“阳澄湖那边,难道就是没有硝烟、没有枪声的世外桃源?再说,与‘忠救’的决战计划,马上就要取消.” 叶飞解释说.“那又为什么?” 夏光惊诧地问.  相似文献   

20.
难忘鱼水情     
每当听到戏曲《沙家浜》的旋律,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发生在战争年代的那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