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两三个月前轰动一时的“下跪事件”,挡不了李阳的路,谁能挡得住一个“疯狂者”的路呢?他照样星夜兼程,带着他的讲学团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包头、成都、武汉、江苏的泗阳、淮安……他又跟媒体扬言:要让成都最好的学生也跪下来。事隔一周,他又在武汉某高校鼓动一女大学生剃光头“明志”。  相似文献   

2.
湖北武汉对瞿秋自的政治人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瞿秋白一生虽然只活了36岁,但是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却与湖北武汉有着三次不同寻常的机缘。这三次与武汉的机缘,使瞿秋白经历了由一个迷茫青年到中共中央领导入、由一般中共中央领导人到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转变。特别是1927年3月,他第三次到武汉时,经历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作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他在武汉吹响了全党向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武装反抗的历史号角,从武汉开启了全党也包括他个人对党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数字扫描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同志两次接受法拉奇果访。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基辛格碰到邓小平时就说:“法拉奇这人把我写得很水好.”她提问很尖刻.在连续儿次被拒绝采访要求后.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走“后门”。法拉奇的父米是当时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的朋友.佩尔蒂尼刚好要访华.她就以此为理由说:“我帮你去造舆论。”佩尔蒂尼同意了.就几次找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说这件事。使馆回报这一情况,小平同志就同意了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宏观上,从中国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教育的发展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高度地估价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提出的实现四化“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三个方面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5.
我父亲对上海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他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到过上海。我知道的这几次,可以说得下来的,恐怕最早是北伐时期,党组织派他到上海受领任务,去苏联学习秘密工作。在苏联学了几个月后.回到上海,赶上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因为他是军人出身,就参加了军事训练。训练工人纠察队。大革命失败后,他又从上海到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中铁大桥局这个被誉为桥梁建设国家队的光荣团队中.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他从学校走进桥梁工地,一干就是26年;他曾经是大桥局最年轻的主管工程师:他是第一位率队在海外建桥的项目经理: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项目曾创造多个世界第一:他正在主持建造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在按部就班中创造着“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7.
这个夏天,41岁的老谭一刻没闲。往返武汉、黄冈两地十余次后,他的女儿终于可以进黄冈最好的小学读书了。但这并非如他所愿。“《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孟母多次迁居。没想到几千年后我重蹈覆辙翻版成了当代‘孟父’。”老谭的话语里有辛酸也有不甘,为让女儿能够到武汉读优质小学,去年春节后他不惜辞去黄冈市公务员工作,只身到武汉打工。兜兜转转一年多,择校梦碎,他只能返回家乡。(8月19日《楚天金报》)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五大,再一次把思想解放的主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从1978年到十五大,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一次又一次冲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一次又一次更新了人们的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一轮,即第三次思想解放的特征作一阐述。第一.在组织领导上,第三次思想解放的组织者则完全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1978年以来的思想解放历程,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同志是解放思想的一贯倡导者和勇敢的先行者。就在“两个凡是”的方针盛行一时,老一辈革命家及觉悟群众的正义…  相似文献   

9.
下谷坪土家族乡,是神农架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距林区政府所在的松柏镇有165公里。3年前.范献龙从武汉来到下谷坪乡中心学校资教,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3年里,他走了4000多公里山路,翻山越岭去家访;他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发起设立“资教生助学奖学基金”.让22名贫困孩子获得资助:他还将户口从武汉市迁到神农架下谷坪乡.他说——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与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从实践上来看,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从理论上来看,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依据;从社会环境来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领导地位来看,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使他对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为他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博士挂职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王琦,是宜都市“引博工程”中觅到的食品专业人才。去年底,他作为武汉工业学院讲师入选首批“百名博士服务团”.派往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挂职一年.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从教育思想的“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的提出,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向全党发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号召,再到他气势恢宏的“南巡”讲话,其中都蕴涵着邓小平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武汉到广州1000多公里的武广高铁线上.世界最先进的国产“和谐号”犹如银蛇一般,疾行于山水桥隧之间。武广高铁的速度向世人宣布,当今中国已步入高铁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做了两次头部手术的宋金春,每到下午头部会疼上好一阵子。但作为团风县方高坪镇土库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仍坚守在岗位上。“我也想多休息下.但你是村支书.老百姓找你办事你就得办。”他还对记者幽默地说,“这个病和当年曹操的病差不多,可是曹操不敢做手术,我比他胆子大.”  相似文献   

15.
黎锦林同志是成宁市通城县隽水镇宝塔村党总支书记。1988年武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所属的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弃政从商.先后担任广州市市场置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上海安而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6年,他响应家乡党委、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在上海工作的优越条件,返乡当“村官”。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到1992年南巡谈话,邓小平共6次比较集中地论述到和平与发展问题,但是,他在用语方面始终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问题”,而不是“主题”。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时代主题,这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江泽民同志1989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都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在以后国际、国内的多次讲话中,他都沿用了“两大主题”的说法,从“两大问题”到“两大主题”。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包含的思想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继续沿用十三大的“主题”的提法,而不是采用邓小平同志的“问题”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研究观点综述梅宪宾近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概念界定有论者认为,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卷中,大约有86次使用了“战略”一词。在使用“发展战略”这个概念时,邓小平多数是与...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一国两制”从提出构想到成功实践,体现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深邃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敢于超越前人的胆识和谋略、战略家的胸怀和洞察力。伟人虽已逝,思想永流传。如今已是花繁果硕的“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胡汉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年,他41岁,参加工作21年,身份是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武汉天兴洲大桥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在他的获奖材料上,有这样一段文字:20年来.在所从事的每个岗位上。胡汉舟都以勤奋的学习精神、开拓的工作态度、创新的理念哲思、优异的工作业绩.不断刷新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其在世界级桥梁天兴洲大桥建设中,他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以追求卓越、崇尚科学、励志跨越的睿智与胆魄。砥柱中流再铸丰碑.致力向世界展示出当代中国一流建桥水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做好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党外干部趴伍,必须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全党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外干部趴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