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个全面"的提出既坚持了改革的政策,也实践着系统的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概括了"四个全面"系统改革的科学性,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系统逻辑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四个全面"的系统改革逻辑,描述这一逻辑的理论称为系统改革论。"四个全面"与系统改革论是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场域、发展动力、实践逻辑、主体力量、发展规律等五个方面,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机制,回答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础、推进动力、复杂进程、实践主体、目标指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强大的动力机制推进其每一个"全面"的逻辑演进,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有以"目标与举措"和"动力与保障"相结合的层次逻辑;以唯物辩证法为导向的科学思维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开放思维相结合的思维逻辑;以破解时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路向的价值旨归。其逻辑结构显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全面、系统、辩证、开放的哲学风格,其价值旨归预示着人民新期待的满足和社会新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用"四个全面"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来引领各项工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治国理政思路、治国理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的提出,明确了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总纲,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更具思想理论支撑与战略全局意义。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依循,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立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总抓手,在突出"全面"上做文章,解决好法治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问题,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支撑。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率先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一定的历史责任。广东经济实力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然而长期粗放型发展形成的问题以及国际市场的风云多变,对广东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本文对广东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SWOT分析,并依此对广东在新形势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的总体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矛盾辩证法的新思维,是实践的理性反思与发展,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内在彰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皈依。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直面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着眼于解决新时期人民性方面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又有有力的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并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当前发展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四者之间的关系都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辩证统一的;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必须不断强化辩证思维能力和法治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的逻辑结构及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又是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四个全面"既体现出"目标—途径"二分内在逻辑结构,又体现出"目标—途径—调控"三分内在结构。"四个全面"坚守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立场,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并及时把实践经验理论化、制度化,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准确把握这一主题;应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全面落实其主题,确立起"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实现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目标,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协调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逻辑必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结晶。其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发展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题的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谋划的新布局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解决我国当前改革发展问题的战略安排和部署。这一战略布局是基于对新常态的国情予以科学判断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立足经济新常态、改革新常态、社会新常态和治理新常态四个层面,分析这一战略布局蕴含的国情把握,并延伸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其对"十三五"规划形成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4.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全面确立宪法、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至高无上权威,全面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让法治文化、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全面融入国家治理和公民生活的全过程。全面依法治国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四个全面"宏观战略的"精准落地",创造性地推动其精神实质的贯彻落实与具体实践需聚焦县域发展实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需要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向何处去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布局,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提炼、凝练表达和显著标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深化了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及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引领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把握,也是中国共产党将"自在整体"上升为"自为整体"、将人民希望变成生活现实的"整体实践"。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基本要求,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在理论层级中的顶层地位,也要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陆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其整合,形成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并且明确强调,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而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本文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过程、逻辑关系及重大意义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统一战线要顺应形势发展,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就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推进政党协商的深入开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着中华民族迈出新的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以当代中国的时代条件为背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措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