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是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何为利益的本质,研究者认识不一,但基本都是围绕需要及其满足来界定。这类定义下的利益可以归结为效用。但效用只能解释诸如马克思、韦伯等认同的利益的动力功能而不能解释孟德斯鸠提出的阻力功能;另外并非所有效用都涉及利益。效用说的缺陷源于对效用获取途径的忽略。以是否付出代价才能获得为界,效用可分为价成效用和自成效用。效用和代价都只是价值构成要素,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利益是通过价值要素的比较、计算,人所获得的价值正差。价值正差形成动力,价值负差形成阻力。这一定义具有观念史、词源语义分析的支持,在经验领域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合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3.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4.
所谓价值,就是相对于“事实”或自然实体而言的、人类主体通过外在(客体)关系和内在(自我)关系而表征的自身本质。或者说,价值就是人类本质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放射自己需要或追求自身完善的目的之实现。根据这样的界说,价值就将以人类本质的历史状况和人类活动以不同深度,表现为不同的三个层次:在基本的经济活动中所表现的经济的价值,在人与自然对象的关系中以及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所表现的效用的价值和统摄上述价值层次和一切价值活动方向与本质的人类的价值。由于价值活动渗透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因此价值又将依据其涉足领域的不同,被规定为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5.
陈立新  王敬宇 《求索》2013,(1):174-175,210
运用语言哲学方法,分析效用和价值的语义,并基于社会转型视野,诠释效用与价值的社会选择意义。效用和价值应转变为学术专名,即效用专指快乐,价值专指事物有用。效用通常以价值为基础。商品二因素应准确表述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非通常认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具有两种来源:劳动和自然物,其中自然物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也不创造价值;价值只能由劳动创造,它使工业社会易于患上经济增长癖或货币增长癖,并损害自然价值和快乐水平。后工业社会基于坚实的物质基础,解决人际可比基数效用困境,不仅追求包括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在内的全面价值总量,而且追求满意的社会快乐水平。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商品即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分析对象①,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为构架,以哲学价值理论为分析方法,论证“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挖掘马、恩关于效用对社会劳动耗费价值起折算作用的思想,提出简单明了的商品价值量等式,即 V=a·L(V代表商品价值、L代表社会劳动耗费价值、a为效用对社会劳动耗费价值的折算系数),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长远发展、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统一提供价值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商品价值是交换关系中由买卖双方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劳动耗费价值对效用价值的关系 ,其中 ,效用对劳动耗费价值起折算作用。商品价值量在最终决定的意义上可用效用对劳动耗费价值的折算系数乘以劳动耗费价值来表示 ,即 V=a· L。这一简明等式有利于在理论与实践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有利于坚持市场经济之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汪军民 《理论月刊》2006,(12):135-138
在古代社会,无论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追求土地合理有效利用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离开了对土地的利用,就失去了土地存在的意义。因此,土地所有权的本质,不在于抽象之“所有,”而在于具体的“利用”。如何发挥物的效用,充分利用物的价值是任何国家权利设置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土地制度的价值标准。在土地利用问题上,罗马法中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与日耳曼法强调以利用为中心的土地制度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管理的政治观念与经济观念 政治观念是目标导向,不计代价. 经济观念是效率导向.效率就是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费用与效用的比较."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是经济学的精髓. 社会管理同样耗费资源,经济学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管理. 不计成本的维稳不可持续.代价高昂的制度必将被取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的发展史。唯物史观就是群众史观,群众是历史本位、本体,是实践主体,相信群众就是尊重历史。政党正义、政党价值的本质是为民效用。群众路线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现代社会的价值保证与时代要求。怎样看待群众就是怎样认识自己,党员干部从群众雪亮的眼睛中发现自我,融入群众才能走好群众路线。当前,群众路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驱动力和根本保障,为托起中国梦定舵扬帆、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观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原则,而是和每个国家的实际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成果以及发展代价等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世界各国可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但不能把价值理想当做价值现实,用普世价值观剥夺发展权利,忽视价值的各种特殊现实形态。一味强调普世价值观的一般性,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霸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2.
权利作为资源,其稀缺性和外部性是产生权利交易的两大原因。各种权利的位阶可设定为以“效用”为规范价值目标的法律体系中之不同的参数,从而将异种权利在一定意义上统一起来。帕累托优化解的可能成为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为权利交易的动力。具体个案分析中应注意权利交易双方主体对各自所拥有权利的不同效用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的发展史。唯物史观必然是群众史观,群众是历史本位、本体,是实践主体,相信群众就是尊重历史。政党正义、政党价值的本质是发挥为民效用。群众路线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现代社会的价值保证与时代要求。怎样看待群众就是怎样认识自己,党员干部从群众雪亮的眼睛中发现自我,融入群众才能走好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4.
以人文型哲学立场研究价值问题,是价值哲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对价值本质进行界定,是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价值是表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及意义,以及对象物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哲学范畴,是人的超越性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是价值的核心和本质,价值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15.
赵润琦  马荣 《人民论坛》2011,(11):186-187
以人文型哲学立场研究价值问题,是价值哲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对价值本质进行界定,是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价值是表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及意义,以及对象物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哲学范畴,是人的超越性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是价值的核心和本质,价值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16.
李健 《桂海论丛》2002,18(1):45-47
企业价值论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思考。它依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从哲学价值论角度揭示企业在本质上是人们在其中从事创造价值活动的一种组织形态 ;企业目标所展现的是一个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价值目标系统 ;企业人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着效用价值和人道价值统一的“价值人” ;企业制度体现着一种内含深刻价值意蕴的制度性价值 ;企业精神则是一种独特的价值意识 ;企业行为必须符合企业价值目标 ,体现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论的建立对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将成为哲学价值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这个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体现,并具体地表现为以发展为目标的价值理想、以发展为方向的价值导向、以发展为基础的价值规范和以发展为尺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代价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代价意识昌家立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是否具备代价意识,是否具备健全的代价意识,直接关系到实践的成败得失。探讨代价意识的一般本质特点以及它在改革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建立在改造客观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  相似文献   

19.
原成成 《人民论坛》2014,(3):222-224
当代德性伦理学家认为效用主义将行为对错作为伦理学的核心议题,无法恰当界定德性在道德判断中的地位.为了使结果的效用最大化,效用主义可能将德性工具化,以致于无法使行为者的人格特质与行为价值保持一致性.以穆勒的效用主义为例,虽然穆勒尝试提高德性在其理论中的地位,仍无法满足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性伦理学家认为效用主义将行为对错作为伦理学的核心议题,无法恰当界定德性在道德判断中的地位。为了使结果的效用最大化,效用主义可能将德性工具化,以致于无法使行为者的人格特质与行为价值保持一致性。以穆勒的效用主义为例,虽然穆勒尝试提高德性在其理论中的地位,仍无法满足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