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我一到加拿大和美国,就很想接触主流社会的一些家庭。我想看看他们的家居生活,了解他们的婚姻关系、家庭生活、情趣与爱好。总之,我对他们就像他们对我们一样,一切都感兴趣。可是要接触主流社会的家庭,对像我儿子那样的留学有年的学子也许不是什么难事,而对像我这号英语一窍不通,在这里又仅仅是短期停留的探亲者,没什么特殊情况,想交个主流社会的朋友,只怕难上加难。我期望儿子能助我一臂之力,帮我去接触这么一两个家庭。儿子说你算了吧,你不是已经退休了,出来便好好玩一玩,还写什么文章!儿子不帮忙,我…  相似文献   

2.
肖峰 《新青年》2007,(1):44
我是个上高二的学生。一天我听老师说学校要进行英语演讲比赛,就想报名参加。可好友劝我说“:你看咱们班那么多英语好的同学都没参加,你却去报名,你不怕别人说你逞能和自不量力吗?”听她这么一说,我放弃了报名的想法。另外我想既和女生发展友谊,也和男生正常往来。所以爱和男生  相似文献   

3.
平时陪孩子走路,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此刻许是午后阳光过于猛烈,我有些恹然,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但儿子兴致很高,总试图让我陪他玩起来,他拿出沙包说:妈妈你扔沙包追我,我跑。我笑了:儿子,妈妈可跑不动啊。是啊,在儿子的心里,从小到大,妈妈一直都是那个和他赛跑的人。小时候,我跑到前面,回过头对他说:跑快点儿呀儿子,到妈妈这里来。一转眼,就是他跑得老远回过头嘲笑地望着我说:追我呀妈妈。可是如今他快十岁了,我哪里还追得上。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常常独自去广场上玩上大半天,他们能够跑上整整一天也不觉得累,他和妈妈在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小时     
《新青年》2008,(9)
朱卡斯塔指着报纸上的一段文章对我说:"你应该看看这个,报纸上说一个严于律己的作家,如果一天只花一个小时写作,那么一年下来就能写本小说。你不是总是抱怨没时间写小说吗?我觉得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一天一个小时就够了。"  相似文献   

5.
车祸     
他说:手机里听说,妻子、儿子乘坐的出租车遭二十吨重装卡车轧得像烧饼,脑袋就"嗡"一声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跟我面对面讲述,他也不知道是在叙述事实还是说梦话.他说: 殡仪馆给我儿子整容,花了不少精力整容很成功,几乎恢复原貌,我儿子像睡着了,睡得很甜,粉嘟嘟的脸蛋还有酒窝,忍不住想亲一口.可不敢亲,怕惊扰他.我坐在旁边目不转睛,仍旧怀疑:这是真的吗?真就死了吗?却又分明知道,儿子整个内脏都掏空了,为的是防止尸体加速腐败.半个多月我还不同意火化,主要是不敢签字,提起笔手就发抖,不停地抖.  相似文献   

6.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6,(5)
别以为我不懂儿子3岁,平时住在幼儿园,双休日接回家后,就睡在我和妻中间。上周日的晚上,他对我们说:“我们班孙洁说要嫁给我。”我大吃一惊,忙问“:那你怎么办?”“我当然要跟她结婚啦!”儿子响亮地回答“,爸爸妈妈,咱们赶快买房吧!”“买房干什么呀?”妻问。“我跟她结婚用呗!对了,得给我买个两居室。”“买两居室干什么呀?你们小两口住一居室不就行了吗?”我故意逗他。谁知儿子却说“:别以为我不懂,我们的孩子还得住一间呢!我可不想让孩子跟我一样,睡在你们大人中间。”反义词爸爸“:听说你正在学反义词,那么,我问你‘:好’的反义词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砚文 《新青年》2007,(8):23-24
午夜两点,我躺在床上给子建打电话:"明天是我们认识6个月,他怎么一点表示也没有?"我说的"他"是肖洛,我的男友,一个刚刚步入中年,事业有成的男人。子建大概还没完全清醒,声音里一股子被窝味:"你要他给你什么表示?"我说肖洛没有向我求婚。子建爱搭不理:你不是说他一早就告诉你了他不会再结婚了吗?他如今事业如日中天,有一个正在长大的儿子,一年前又刚刚挣脱婚  相似文献   

8.
姜钦峰 《新青年》2006,(11):6-7
一 父亲当过兵,是个随和的实在人,在一家煤矿工作.闲暇时,同事老爱跟他开玩笑:"你当年那些战友都当了县长、局长,你怎么跑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了?"父亲从不生气,总是那句理直气壮的话:"老子不行儿子行啊,你们等着瞧吧,我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窝囊了大半辈子,全指望儿子翻身了."  相似文献   

9.
决一雌雄     
在我惟一的一天工作结束后,我对着一桌巴黎的客人们兴高采烈地宣布说:"我的老板有一只胶皮手!"在法语中,老板这个词是英语中的厨师,所以这句话听起来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个有一只胶皮手的厨师,你一定会想这只手会不会在做饭的时候融化呢?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2006,(11):26
借一个桃子 我在一个小学教书时,曾给学生们出过这样一道题:用1元钱能买两个桃子,用两个桃核能换一个桃子,假如你有1元钱,能吃到几个桃子.由于题太简单,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能吃到3个桃子.就在此时,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能吃到4个桃子."我挺奇怪,就问他,你在哪儿弄的第四个.孩子面不改色地说:"借的."他接着说:"当我吃完3个桃子后剩下一个桃核,这时可以先借一个桃子,吃完后把两个桃核还给卖桃子的人."我听了不由一愣,其他同学也一片唏嘘.从数学的角度,这个学生的答案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把答案放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巧妙做法.巧妙借助外界的力量,会让我们得到一份预想以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贻兰 《新青年》2006,(2):12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相似文献   

12.
鲁南 《新青年》2006,(3):11-13
"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近日,笔者在山东大学王政之教授的家中采访时,隋桂芝老人泣不成声,向笔者讲述了这个发生在大学教授之家的悲欢故事……  相似文献   

13.
曾外婆     
正在我们山东老家,没有儿子的人家被称为"老绝户"。而在我的印象里,没有儿子的母亲才被人称作"老绝户"。这种印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其根据。当然,肯定是通过谁谁的事如实套来,以增加我这种"印象"的说服力。我不用去远处费劲儿地寻找这种"佐证",现成地,只要静下心来的时候,翻看我曾外婆的照片,就能翻出她——一个"老绝户"的故事。所以,我说,"老绝户"一词,是在我翻开我  相似文献   

14.
飘香的生命     
《新青年》2005,(9):29
一次和朋友在街上闲逛,路旁有个垃圾堆,清洁工人已经把垃圾都装上了车,可是车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那个清洁工很着急.朋友忙跑过去,不顾脏乱和难闻的气味,用力地帮他推车.几经努力,车终于启动了.我对朋友说:"你也不嫌脏,那味儿多难闻!"朋友看着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勇气     
电话里的留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留言的人是克尼里斯·阿伯拉罕姆.他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叫我给他打一个电话. 这位年轻人在电话里对我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我对他说:"我当然记得你,克尼里斯."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迈的亿万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害了儿子.一天,他把儿子叫到面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拼搏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来.  相似文献   

17.
爸爸,我爱你     
已是华灯初上时分,老公才携着一身冷气进门。我接过他手里的包,未及说什么,3岁的女儿颠颠儿跑过来“,爸爸,我爱你。”她站在那儿,抱着布娃娃,仰着小脸儿,脆生生地说。老公一下子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我知道,他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晚饭时,宣布戒酒的老公喝了一瓶啤酒。他说“:老婆,谢谢你,你不知道这句话对我多重要。”我故作高深地笑,心里却有些惭愧——我是教过女儿很多东西,比如故事,比如儿歌,可是并没有教过这样一句话,她大概是从哪个动画片里学到的,然后找一个时刻说出来。细想想,有些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通情达理成熟老练的大人真…  相似文献   

18.
五花八门     
《新青年》2007,(8)
一句话噎死人啊! 1.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够毒翻你好几回的!"2.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的一天,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的总机室里,响起清亮的电话铃声,对方是黑龙江省绥滨县的普通妇女李蓝凤,她激动的对话务员说:"我是三个月前曾经在你们医院不孕不育科治病的患者李蓝凤,我要感谢你们,我这个33岁的人终于当上妈妈了!" 话务员马上问道:"是哪个医生给你治疗的?"电话那头的李蓝凤兴奋地喊道:"是赵颖丽大夫!她在吗?""她正在做手术,不能接听电话.""太不巧了,那麻烦你转告她吧!"李蓝风有些失望地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朋友给他的小孩买小食品,同一种小食品一次买一大堆。很经验地说,让他一次吃个够,以后就不再要了。我气得要死,问:你恨你儿子啊?他说,谁说的?我不恨。我大骂:那你这不是缺德吗?你这是祸害你儿子呢,你知不知道?喜欢吃一种食物对生命来说不仅是需要,还是享受,一个人有很多喜爱的食物是他的幸福,对食物留一点馋,有一点心驰神往,不仅是对自己爱惜也是对食物的敬重。那孩子命苦呀!遇到这么个爹,不知道有多少种喜爱的食物被他爹给谋杀了,利用的是一个孩子对某种食物在某个阶段的偏执喜爱。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像那孩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