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来源、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和政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等内容展开,既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一些研究者往往以后来的流行观念或历史想象来分析新民主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意旨和逻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史的视角,开启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赵海龙  拓宏伟 《党史文苑》2008,(1):68-69,73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的文化问题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就2001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作一简要概括,并力争反应其概貌.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的文化问题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就2001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作一简要概括,并力争反应其概貌。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同志最擅长经济建设和党建工作。建国之初,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整体构思,尤其是关于新 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本文主要在五个方 面对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方略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历程中,延安时期和建国前后是两个异常活跃和闪光的阶段。如果说前者的闪光之点主要在于比较系统地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比较系统地丰富和拓展了延安时期初步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文拟就后者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的文化问题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拟对近十年来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学术研究概况作一考量点评,以期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继续深入提供承前启后的资鉴,为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胡绳同志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的论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考虑建国以后的一些问题,以至今天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也还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发”O我同意这个观点。因此,我认为,在党史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新民主主义理论很有必要。(一)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的伟大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个完满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篇。新民主主义理论已被中国革命实践铁一般地证明:它是关于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9.
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研究》今年第三期刊登了胡绳同志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以下简称《再评价》)一文。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文章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新的而且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文章阐述和分析了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及这个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还阐述和分析了包含这个批判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对研究新中国历史的启示,以及对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文章阐述和分析的问题,是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不大被人注意而又绝不应当忽视的。文章的新,就新…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实践中,经历了长期的艰苦的理论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认真研究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探讨这种文化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党史论文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很少论及,本文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创造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目前思想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学术分野,已经转变成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场斗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国内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理论上不能成立,政治上极为有害.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 ,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实践中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又发生嬗变 ,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这个理论经过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13.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提供了两种基本的思路。学术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争论颇大:有的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背离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的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论者往往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即一方面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另一方面又极力论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而后者的确对前者有重要的改变。因此,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毛泽东在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以此来解决中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对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革命必须衔接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矛盾和冲突。毛泽东对"革命必须衔接理论"的选择,意味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这种结局,无论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还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史的研究中,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向来为研究者所关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论述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和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数量,而对土地革命战争十年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探索却较少论及。以至迄今为止,人们对毛泽东怎样实现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认识到理论体系确立的飞跃,并不很清楚。出现这种状况,客观上是由于毛泽东从大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方法 ,也称比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方法 ,是社会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比较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 ,便形成比较史学方法 ,又称史学比较方法。比较史学方法的运用 ,已有久远的历史。中国古代的杰出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70篇列传中有三分之二为类传 ,即一些相近人物合在一篇传中 ,如《孙子吴起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儒林列传》等 ,这就是“比物连类”的历史比较方法。在西方被称为“史学之父”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 ,也将希腊与波斯帝国进行了比较研究。西方近代和当代的资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首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毛泽东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以及中共七大党章、<共同纲领>等党和国家文献中都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论述.由此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一直是一个概念明确、体系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如同历史上经典理论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背景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起源也有其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其二,中国革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其三,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有益成果的吸收。在专门论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研究成果中,大都关注前两个层面,而对第三个层面的讨论,则较为鲜见。探究新民主主义理论起源,“论战”是不应绕过去的,因为“论战”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在基本理论分析、理论研究方法、最终争论结果等方面,都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党史界把新民主主义理论,只看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笔者认为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代替或等同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严格地说,新民主主义理论应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组成部分.也只有这样,新民主主义理论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那么,新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