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法学杂志》创刊号上,我谈了选举和主仆关系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十分有必要再加以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的不朽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有如下名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一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摧毁了反动政权,争来了民主,已经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全部政治和经济的资本,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区别在于:一、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就是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五四运动以前,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是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而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了自己的战斗威力,使运动迅速取得了胜利。从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一九一七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写成的。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帝国主义空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迅速高涨,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俄国的无产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利用帝国主义战争造成的革命形势,推翻了沙皇政府,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并积极准备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实现一定革命阶段的总任务,同其他革命阶级、革命派别以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产阶级政党其所以要建立统一战线,是由无产阶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指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壮大自已的力  相似文献   

5.
坚持独立自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仅是指导各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相互关系的准则,也是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针之一。我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独立自主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并列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同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二十五年前,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毛主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于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发表了论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政策的纲领性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主席在这篇著作中,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地总结了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特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年来的丰富经验,系统地说明了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必须建立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7.
缑思 《法制与社会》2014,(11):143-144
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建立。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的正式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与资产阶级发生关系的历史。鉴于此,有必要对1921—1923.年这段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对国际资本主义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下简称《驳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的一篇代表作。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儒法斗争围绕着赞成革命还是反对革命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已经堕落为保皇党的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有为,主张“立宪”。他于一九○二年,发表了《致南北美洲诸华商书》(又称“非革命书”),鼓吹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章太炎,则针锋相对,主张实行资产阶级革命。一九○三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刊登了这篇《驳论》,提出:“中国不可立宪,只能革命”,无情揭露了康有为保皇党的丑恶嘴脸,有力地鞭挞了勾  相似文献   

9.
于宁 《中国律师》2011,(9):17-17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160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教训。无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政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始终如一地保持共产主义信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推动社会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推动社会发展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活力,证明了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围绕"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这一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手段,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污蔑和攻击,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提出了对待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的1894年,他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决心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次年,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孙中山的这些政治活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它的革命活动的开始,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向前发展的中心力量。但长期以来,一些研究义和团运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新一代爱国主义者。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爱国思想中的优秀部分,又增添了资产阶级要求的新内容,倡言新国家观念、平权观念与竞争观念等,并提出学习西方的救国方案。囿于他自身的局限,严复的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又在旧民主革命失败中迷失了。历史证明,只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袖,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而奔走呼吁,艰苦斗争。晚年,他在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主等基本问题上都有新的认识,从此孙中山先生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进入了崭新阶段。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他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陈淑珍撰文《孙中山法治思想述论》,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祖卢卡奇的成名力作,而其中“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理论则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理论关节点,虽然它们在学术界都引发过不少争论。关于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的问题,卢卡奇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角上,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深入分析了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的根源、形式、实质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于解决这些二律背反的历史作用,极力弘扬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巨大能动性。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由于其社会基础以及主体和客体在他身上的非同一的局限性而注定无所成就,只有无产阶级既作为全部意识主体,又作为全部创新主体,这样,主体与客体才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同一的整体,才最终为解决古典哲学中所有的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进而克服无产阶级被其异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王超  廖燕娜 《法制与社会》2010,(13):296-296
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当党在正确地处理工人阶级在人民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工农联盟问题,特别是对不同的资产阶级集团实行联合或斗争的问题时,党和革命就得到迅速发展,而在错误地对待这些问题时,党和革命就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6.
自从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首次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一批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这篇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至1848年短短一年的时间,整篇文章气势滂沱,充满了革命的气息。本文在此试就该文的内容作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8.
整整八十年前的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使帝国主义扶植的清政府终于在人民革命怒涛的冲击下土崩瓦解,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辛亥革命的产物——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仅存了三个月,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容抹杀的,特别是它的法制建设,谱写了中国近代法制史上的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提供了丰富深刻的经验教训。(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的清王朝国势衰微,江河日下。面临新的形势,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把武装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提上议事日程,内外交困的清末统治者为了适应帝国主义侵华政策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91,(8)
朱执信是辛亥时期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留下的论著有60余万字,其中不乏对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20世纪初,以康、梁为代表的一批人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阵地,大肆鼓吹君主立宪,诋毁革命,在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即以《民报》为阵地,同《新民从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朱执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首创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五权宪法思想是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核心和精华,他为之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