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的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是保证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最基本任务。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粮食生产沿革与再上新台阶之途径,在对全国粮食损失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粮食产后系统控制之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我国粮食5000亿kg奋斗目标与产后系统控制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云有关粮食问题的思想理论观点,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这就是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讲究科学发展,讲究实际效果。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陈云有关粮食问题的观点,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今年我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但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依然存在。尽全力增加粮农的收入和充分调动他们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立足国内资源、自力更生和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研究和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本质。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科技兴粮,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扶持生产粮食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彻底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粮食生产和非粮食生产的关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从长期的短缺状态一跃而成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有不少的人乐观地宣称:“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甚至因为出现“卖  相似文献   

5.
"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能否做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避免粮食生产的过大波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一、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解读粮食生产波动我国粮价已连续六年负增长,近期的粮价上涨是因为粮食短缺,还是属于正常的市场调节?众说纷纭。透过造成粮食生产波动的种种因素的表面现象,可以看出:如同"三农"问题的本质是"效率"和"公平"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样,造成粮食生产波动的因素归根到底也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一般是指排除气候影响与人类不可控因素时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用耕地、农田水利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科技发明及其推广运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涉农相关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从而使我国粮食供给实现了由紧缺到供需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粮食生产的约束因素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形势很好。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当前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及经济建设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来看,粮食生产决不可放松,而应当把它放在首要地位: 一、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段秀萍  李岩 《新长征》2011,(11):11-13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显现。虽然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丰收,但粮食生产难以适应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在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占用耕地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保证95%的粮食消费国内自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抓好粮食生产,为社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其他食品;二是要抓好粮食流通,把粮食和其他食品顺畅地从产区供应到销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和流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又反过来促进生产。近年来,我国又出现了粮食丰收而流通不畅的情况,说明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亟待改革和完善。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和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化改革,推行“一主多辅”的粮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12)
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主要是政府推动,不考虑经济成本以及生态环境与资源压力,强调基本自给的粮食数量安全,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一味强调粮食自给不但没能体现出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强调粮食自给除了推高我国粮食生产的边际成本外还给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都将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一种新的经济成本更低、生态上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关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问题─—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邦访谈录本刊记者粮食生产,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粮食生产发展的影响如何?要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应该...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利益激励机制,是国家在物质、精神方面为粮食生产发展造就宽松的利益环境,使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诱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种系统功能。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产量徘徊不前,其问题症结之一就在于粮食生产利益激励机制的弱化。  相似文献   

16.
蔡玉峰 《求实》2001,(9):20-23
粮食生产历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核心问题。在对待粮食生产的问题上 ,我国常常习惯于以传统的粮食观念作指导 ,因而在生产中常常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现象。本文提出将建立在传统经济体制上的狭隘的粮食观念转变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粮食观念上来 ,阐明了现代粮食观念的内涵及其意义 ,提出要以现代粮食观念指导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省的人口或土地面积也相当于世界的中等国家。在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的粮食战略立足于自给,绝不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这是对中国,以至全世界的稳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因此,各省吃饭问题也必须立足于自给。根据我省近十年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情势,应当怎样认识贵州的粮食生产,采取那些措施实现贵州粮食的基本自给呢?本文试作如下分析与策应。 一、贵州粮食生产的现状与目标选择 1、近十年,我省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农业总产值231亿元,比1985年的54.99亿元增长了3.2倍;粮食总产量910万吨,比1985  相似文献   

18.
一、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保持粮食生产政策的稳定,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迅速地从1978年的3亿吨,先后突破4亿吨、5亿吨大关,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的导向和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一是指导思想上重视粮食生产,行政上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力度,如“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使各级政府加大抓粮食生产的力度,对粮食生产的发展从宏观上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二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粮食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相反,政策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会使粮食生产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80年代沿海地区重工轻农,直接引发了粮食生产的萎缩,致使全国粮食生产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9.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1949-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上升到3048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169%,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自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于1996年-199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其中三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粮食供求关系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0.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负责‘米袋子’就是负责本省的粮食供给",深刻阐明了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上几个台阶,并在80年代中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4年,尽管我国农业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达"8892亿斤"。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我国的粮食间题已经过关了。国际公认的标准是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才算过关,而且只将谷物类算作粮食。我国连大豆、薯类都加在一起尚不足40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650公斤的水平。粮食生产形势是严峻的。首先是进入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一直呈低速增长趋势,年递增率只有0.4%;第二,我国"南方十四省、市、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直线下降,1989年占58.3%,1990年到1992年降为55%左右,1993年又跌到52.7%。短短四年下跌五个百分点以上"②;第三,粮食消费量迅速增加,一方面"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600万"③,对粮食需求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工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