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这标志着党的农村发展战略的质的飞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而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在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心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加快中心镇建设,增强中心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各具特色的中心镇,逐步改…  相似文献   

2.
朱立丽 《学理论》2012,(7):66-68
城乡统筹发展是要把城市和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制度体系,协调发展,使农民与市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乡统筹是作为农业大市的哈尔滨市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举措。然而,目前哈市农民在经济收入、教育状况、生存现状等方面均与市民具有较大差距,农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三类产业之末。针对上述状况,提出了提高哈市农民综合素质、政府政策倾向化、政治行为倾农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对策,以期加快哈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进而使哈市广大的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是加快农村过剩人口向县城及县以下城镇转移 ,逐步解决人与耕地严重失衡的矛盾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化 ,就是化农民为市民 ,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二产业、三产业 ,化传统农业的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为现代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深刻认识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消极影响 ,突破体制性障碍。实行“大中小并举 ,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方针。运用市场机制 ,动员民间力量投资小城镇建设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探索适应市场机制的土地流动方式 ,使小城镇建设充满活力 ,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思想之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国前后至“大跃进”开始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城市领导乡村,城乡互助,统筹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建国初期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这条道路就是城市发展工业,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城市为农村提供消费品,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化手段。农村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市化是近现代世界 史上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突出特征和根本标志。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比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世界60亿人口中,有将近一半居住在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现代化进而我国的“三农”(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农村城市化这一战略任务的尽快完成。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来说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一个极特殊和极重要的关键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我们党曾三次成功地实施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当前却正面临着如何把农村变为城市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到来 ,我国已经到了通过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最终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层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农村空壳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产业发展盲目化、农村娱乐庸俗化等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解决“五化”问题。如加强新时期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农民现代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导,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农业税的废除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惠农举措,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取消农业税前的税费尾欠成为当前农村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妥善处理农村税费尾欠,对于化解乡村债务、均衡农民税费负担、构建和谐农村,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急遽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推进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快建设,数智化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的必然发展趋势。农民生活方式在智能化、信息化潮流下改变了狭隘性、封闭性、保守性与僵化性等特征,整体上渐次向现代文明跃升。其中,农民活动图式朝向“智慧”转变、农民生活节律趋向“自由”转变、农民生活秩序通向“德性”转变。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两面性,农民生活方式“智”变中存在部分农民生活样态变形、生活节律混乱、生活秩序失范等降“智”风险。为此,要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生活理念、数字接入等方面入手,为农民生活方式“智”变增添动力、提供遵循、指引方向和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城乡统一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对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农业强国有重大指导价值,农业合理化、农地规模化、农户合作化、农村工业化、农民主体化、农政公共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不能“化”掉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然而,有些地方在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却显得有点冷落。农村城市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应动摇,城市化不能“化”掉农业。绚烂画面背后的隐忧 农村城市化,这是一幅诱人的蓝图。我国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对它梦寐以求。 在改革开放17年后的今天,放眼南粤大地,在昔日的桑基田园上,一座座新城镇在崛起;散落在各地的许多古老城镇,旧貌换新颜。在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浪潮尤为迅猛。几年之间,小镇追逐大城,以广州为中心,以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为主体的城市群已呈雏形,创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农民收入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而是越来越多地和农民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一定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改变只在农业内部找出路的思维定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农民收入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联系,把农民收入问题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步伐相联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计时华  吴晓平 《团结》2004,(4):28-3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体现了执政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效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1元,比上年增长9.…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主要缺陷在于,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如何缓解中国特有的挤压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对农民市民化的风险和压力,使农民市民化之路更为顺畅,是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成都市金牛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结合起来,探索走出一条由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集体经济作支撑的有序化、保障型的农民市民化路径,集体经济的存续和壮大对促进城郊农民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学凡 《理论探索》2008,1(3):45-47
列宁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生产力的不发达是城乡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民的贫困、农村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城市化的发展和阶级观念的强化、工农联盟的发展,都受到城乡差别的影响.至于消灭城乡差别的有效路径,列宁则从开展社会革命、消灭阶级、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着手分析解决.探索列宁的城乡差别思想,对我们当前缩小城乡差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从全局出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推进农村改革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必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民人权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2,(8):18-19
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结合本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抓“三增”,促“三化”,实现跨越发展的思路。即:围绕把武清建设成为“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之一”的目标,坚持以经济增效益、群众增收入、财政增实力为工作基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为此,我们努力在7项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本文提出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农村网络城市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网络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在于“Schultz-Popkin小农理性命题”和制度变迁理论,实践基础在于农村网络城市化可以增加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加强社区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求知》2012,(7):31-33
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天津以"三改一化"(即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