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绶章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9年了。他作为原江苏省副省长,也许未给人们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但他作为兼任原中共淮阴市委书记,却给900万革命老区人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史纵览》2010,(3):16-20
在刘源看来,人民在父亲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说起父亲,他那深深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刘源说:“我父亲曾说过,他光着屁股来到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要作为一个无产者。他做到了。我们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亲属们留下任何资产倍感自豪。他给后世之人留下的是光辉的思想、高尚的品格和不朽的功绩。现在,人民群众怀念他,也正因为此。我想,能继承他的这笔巨大遗产,并发扬光大.正是他老人家唯一寄望予我们的。”“父亲对我们一直是很严的,从小就给我们定了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党课》2014,(7):80-81
徐勉是南北朝时的官员,南朝梁武帝时,曾任宣慰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等要职。他虽然官位显赫,却无心经营产业,所以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他都分送给亲族中穷困贫苦的人家。他的弟子和朋友们曾善意地劝导他,为家人和后代着想,置办点产业。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如果能成才,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那些财产总归还是别人的。”  相似文献   

4.
王高岩 《湘潮》2011,(3):50-50
夏衍是我党文化战线上的重要领导人、著名作家。他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面对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皆能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吴芳吉留下的600多首优秀诗篇,给中国文学留下了难以估价的遗产。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和开拓者,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诗人,被文学界称为“现代诗史上有建树的六位诗词名家”之一,并排名第一位。他是举世皆知、享誉华夏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6.
遗愿传奇     
王康廷 《党课》2012,(12):89-90
34岁的父亲乔丹·费古森,在得知自己患上绝症、生命仅剩数月后。最割舍不下的就是9岁的儿子赛巴斯汀。他想给孩子留下一些人生建言,“帮助他活出快乐而又充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外表斯文清秀,皮肤却有些黝黑,苗族刺绣的马甲是他衣着上的一抹亮色。初见熊明相,他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在我认识的全国中小学书记中,吕向东书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中印象来自于他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深刻认识,来自于他对学校党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开拓创新,来自于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4,(1)
蚊子与长篇大论毛泽东不喜欢长篇大论。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在战士面前讲话总是10到15分钟。而这几分钟总能给他的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天毛泽东去听一位连指导员作报告,他讲了两个钟头。第二天毛泽东问他:"为什么你的脚给蚊子咬得这么厉害?""因为我要给战士...  相似文献   

10.
广东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可谓“独特”,他把贪污目标定在6000万元:“留下2000万元给儿子、2000万元给女儿女婿、2000万元给自己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1.
清代扬州怪杰郑板桥除了给我们留下许多诗、许多文、许多画外,还给我们留下一句四字格言:“难得糊涂”。他说的糊涂并非真糊涂,真糊涂无所谓难得不难得。他说的是假糊涂,是真明白而故装糊涂。这样的糊涂非常难得,许多人许多人都做不到。郑老先生本人恐怕也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与高玉宝同志一起工作了四十余年,在这几十年中,听高玉宝讲过许多让他难忘的故事。其中,他违反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敬酒令”一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2):8-8
陈光保:老干部“裸捐”助学 他是正厅级离休干部,10多年前曾任湛江市政协主席;他是农民,离休后承包了4700亩荒山.辛勤开荒;他更是热心的“助学人士”,多年来,他把开荒种地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或捐助给当地村民。“不会给子女留下一分钱”是他对捐资助学事业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李恩和 《世纪风采》2011,(10):9-11,17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多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他的留法经历已广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五四运动前夕,他还曾白天津东渡日本学习约1年半时间。日本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黄建太 《党史博采》2009,(11):18-19
胡适作为近代以来在文化领域最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他表现最为活跃,也正是他的积极才给后人留下了批判的口实,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胡适有全盘西化之名,却没有全盘西化之实。  相似文献   

16.
烛柱摇红写春秋──记北京建工集团总工程师杨嗣信本刊记者戚本逊记得有本书这样写道:给地球留下痕迹最多的是建筑工人。而杨嗣信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不仅留下得多,而且根深、很深。他在大地与蓝天之间托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辉的广厦,也谱就了一个共产党员无悔的春秋。写...  相似文献   

17.
助人为乐     
王端阳 《奋斗》2012,(3):60-61
说到助人为乐,我就想到雷锋同志。雷锋帮助他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他带病在建筑工地上帮忙用小车推砖;雨中送老大娘回家;把自己用微薄军贴积攒起来的钱主动捐给灾区百姓;给小学生当校外辅导员……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坦荡人生路林泉您走好冯梅他,匆匆走完了人生旅途,带着对美好生活的眷恋,对事业的追求,让活着的人无法接受地离去。虽然他只经历了短暂的39个春秋,但他人生之路是坦荡的、无私的,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他那可贵的品质,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思索和怀念……“损...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2,(11):23-27
瞿秋白罹难已经60多年了,他在就义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最后遗言———《多余的话》。这份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历史文献,将他自己涉身人世、投身革命的经历、感受,毫无保留地直抒出来。瞿秋白将其称之为“最后的谈天的机会”。他要“说一说内心的话,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内心的话”,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历史困惑和话题。但是,只要我们置身于产生《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中,就会对作者的生命苦旅有些真切的体味,就会对《多余的话》的迷疑有一个正确的解。我离开了“自己的家”瞿秋白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官宦…  相似文献   

20.
发现费穆     
张永祎 《唯实》2005,(8):127-128
有一位导演在他所处的时代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反而在沉寂了若千年之后,适逢新世纪春风初拂之时,却愈益“放射出让人目眩心惊的光芒”。他懦雅清秀、风范大气,他用笔淡雅,如诗如画,时过境迁没有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任何尘封的痕迹,在恍若隔世之中他给我们剖造了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他就是活跃于我国三四十年代的早期著名导演——费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