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指导既不同于设立规范的行政立法行为,也不同于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执法行为,它并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行政指导的目的与其他行政行为无异,仍是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行政相对人之所以选择服从指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对行政主体的信任,因此行政指导不应该是一个任意的不受约束的行政行为。但是由于行政指导的特殊性。立法不可能对其内容作具体规定。那么.要规范行政指导行为,最重要的是通过立法规定行政指导行为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王星 《学理论》2012,(14):130-131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对人类有特殊的危害性。确立环境侵权责任,是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一项基本措施,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代行政职能和任务的日益深入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作为国家赔偿核心的行政赔偿范围日益具体和细化,并逐步扩大。我国《国家赔偿法》虽对行政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但赔偿范围仍然较小。对于实践中存在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等行为,《国家赔偿法》皆未有系统明确的规定。从实践中看,行政不作为作为最严重的行政侵权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因此国家赔偿法将行政不作为明确纳入赔偿范围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行政规划的法律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行政手段.行政规划突破了传统的行政行为理论,具有了多重的法律性质。对于行政规划,我国行政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立法实践至今尚未对行政规划作出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是对不同类型的行政规划分别立法予以规定。理清行政规划的性质、分类、有助于有效的规范行政规划行为。  相似文献   

5.
行政指导必须在行政目的、行为依据、行为行政指导的合法要件式方面具备合法要件,必须遵守法定的原则和程序.合法的行政指导,基于信赖保护原则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值得探讨;违法的行政指导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应区别不同情形将其纳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陈力 《学理论》2010,(2):95-96
在我国理论学术界,对专利直接侵权行为的研究较多,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探讨甚少。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其专利法中写入了有关专利间接侵权的规定,而我国专利法并没有关于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明文规定。人们总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民法通则意见第148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为依据来判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和追究间接侵权人的侵权责任的。本文先从专利间接侵权的概念及其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进而比较其与专利直接侵权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专利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和其归责原则,从而达到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准确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论行政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坤世 《行政论坛》2006,2(5):57-60
现实社会中的任何一项规则或制度的确立都有其存在的逻辑前提和理由。作为现代行政法学核心范畴之一的行政法律责任,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权责统一、行政法治以及道德指引等理论。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及问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党 《理论与改革》2006,(2):125-128
行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因其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而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和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当责任与行政侵权责任,惩罚性责任与补偿性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与连带责任,以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与违宪责任等。实施问责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一致;依法问责;过罚相当;惩罚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追究行政机关的责任与追究行政公务人员的责任相结合;直接责任追究与间接责任追究相结合;程序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牛兴林 《学理论》2022,(10):78-81
现行司法实践中通常把未送达行政行为纳入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一般判决行政机关败诉。对未送达行政行为做出实体裁判,无论做出撤销、确认违法还是确认无效判决,均弊大于利。对其如何裁判,不妨换个视角,从行政行为效力入手加以解析。未送达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和第三人没有产生拘束力,对其他国家机关(法院和其他行政机关)也未产生构成要件效力和确认效力,经过360度无死角审视,未送达行政行为并未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当事人不应针对其发起争讼。如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送达行政决定或后续执行行为侵犯其权益,可以发起履职之诉,或将执行行为提交司法予以审查。另外,对于行政机关的继续送达行为,应分类区分处理,对于负担性行政行为不予容忍,而授益性行政行为可以继续送达。  相似文献   

11.
行政潜文化是行政腐败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表现。行政潜文化具有谋利性、隐蔽性和制约性的特征;在行政过程中表现为行政组织氛围的小集团倾向、行政人价值取向的庸俗化趋向和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趋向;究其形成原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资源的有限性及监督制约和惩罚机制不到位造成的;为规避其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民主建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崇尚制度文化,完善制度体系;提高行政资源的可租瓶颈;提升主体文化,缩小寻租群体。  相似文献   

12.
行政指导作为现代民主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行政指导虽然不具有法律形式上的强制力,其行为是基于行政相对人的自愿而为。但从“国家”现象,从事实上的强制力,从我国现行法律之规定来思考,行政主体应当承担行政指导责任。  相似文献   

13.
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制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炜 《行政论坛》2007,(1):51-54
现代行政法中最突出的特征即表现为行政裁量权的广泛运用。从法治是对人性弱点的合理怀疑角度分析,行政程序是控制行政裁量权滥用的最理想工具。作为行政程序的保障,行政主体因违法行为或因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事实出现,则应承受行政责任之归结。从人性合理性角度分析,潜意识对行政公务人员行政心理的分析起有重大作用并进而提出法律信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滥用行政裁量权的休止符。  相似文献   

14.
平等原则,经常作为受不利处分的当事人所引据为请求作成撤销或变更特定处分的理由,简单地说,也就是"别人可,为何我不可?"这就是"不法的平等"问题。相对人能否依据信赖原则在应然与实然之间主张不法的平等,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一般禁止该主张,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和法制化逐步完善之时,也宜加以禁止。  相似文献   

15.
法制政府的行政指导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琪 《行政论坛》2006,(4):51-53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为政府大量使用,是对传统依法行政的一种必要补充,然而有关行政指导的理论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从行政指导与依法行政原则相契合的前提出发,探析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基础、性质和分类三个具有学术争议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为实践运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才符合“依法行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级开发区作为各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栽体,对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的问题,阻碍了开发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立法,在法律上明确开发区管委会的性质和地位,完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建设,以保证开发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改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有企业的改制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 ,具体而言 :第一 ,企业要有名副其实的法人地位 ;第二 ,要统一法制 ,清除法出多门给企业设置的障碍 ;第三 ,权力法定 ,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第四 ,严格公正执法 ,确保企业合法权益 ;第五 ,国企健康发展需要法制作导向。  相似文献   

18.
行政合同的行政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合同是行政行为,其行政性表现在:建立的基础和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享有统治者特权;行政合同以契约不自由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万丹 《行政论坛》2004,(5):59-61
行政合同作为一种弹性、柔和的行政作用方式,已成为西方各国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法治水平的提高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行政合同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作为行政合同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政合同责任制度的确立将有效地明确行政合同双方的责任,促进依法行政在行政合同领域的实现以及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因此,探讨确立行政合同责任制度的必要性、行政合同责任的概念和特征、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行政合同责任的类型、内容和形式,对在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行政合同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畸高已给我国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我国行政成本畸高的根源在于:政府的"帕金森"现象——政府成本的最大化倾向;不计成本、不讲代价,成本意识、观念淡薄;政府职能不清,越位与缺位并存;机构庞大,财政供养人员众多,效率低下,财政负担重;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管理过于分散,科学性、透明度不高;政府治理人治色彩浓于法治色彩;干部人事制度与政绩考核缺陷;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失控,公务员隐性待遇不明;政府行政成本监督体系低效;政府成本会计缺失,政府成本管理缺乏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