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2 5亿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 ,20年间减少了2亿多人。同一时期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却有增无减 ,处于市场化转型之中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也在大幅度增加。在这一背景下 ,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能够在反贫困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成就。90年代初期 ,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 %左右 ,占第三世界国家中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10 %左右 ,因此中国缓解贫困的行动不仅事关中国人民的整体福利 ,也关系到全球范围内反贫困行动的成败。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回顾中国反贫困行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和教训 ,提出2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 ,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世界银行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对中国的扶贫战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中国是亚洲以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在世界贫困人口规模居高不下,贫困状况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之下,为帮助最落后的、最贫困的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努力要成功得多。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的扶贫战略又得到了与会国际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贺尔康在致辞时说:“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已经将其绝对贫困的人数,从1978年时的27000万(2.7亿)减少到了1985年的9,700万,也就是说,从将近占总人口三分之一之数,下降到十分之一之数”。据中国政府估计,目前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降低到大约只有8000万。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消除贫困政策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解决8000万人温饱的任务仍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6,(22)
在1994年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中国政府承诺要用本世纪最后的7年时间,解决农村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积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贫困运动。据最新统计,目前中国贫困人口数字已下降到不足7000万。去年末以来,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这个承诺,到2000年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中国在面临世纪之交的短暂5年中,如何实施更为有效的反贫困战略呢?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建议借鉴城市“低保”运作的成功经验,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贫困救助常态化、规范化,彻底解决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此举花钱不多、制度可行,能使绝对贫困人口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既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密切干群关系,又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5.
吴敏 《瞭望》1999,(39)
中国消灭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是世界奇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价中国扶贫取得“全面成功”全国超过95%的农村人口解决了温饱,其中大多数人过上了富裕文明新生活20年来贫困人口由2.5亿降至4200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降至4.6%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之前三十年,中国人民为温饱而奋斗,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城镇居民总体水平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  相似文献   

6.
陕西扶贫开发形势及任务郭鹏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历史时期。陕西和全国一样,扶贫开发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5年,这是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阶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副...  相似文献   

7.
城市反贫困——一个重大的经济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人口增长,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矛盾。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呈增长的态势,既有普遍性,更具有特殊性。其深层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原因是:社会支持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层中群体利益的急剧分化;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以及人口与就业的矛盾。加快治理,要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制度创新,消减城市贫困,促进社会的公正与民主,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治理相对贫困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其前提是准确识别相对贫困群体和精准测量相对贫困程度。相对收入贫困、多维贫困、增长性贫困和主观贫困是海外学界研究相对贫困的经典视角。相对收入视角将个人或家庭收入与国民收入中位数的特定比例相比较,以此确定相对贫困人群及其分布。这种方法简单灵活但维度单一。多维贫困视角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相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其核心步骤是多维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各指标阈值的确定。增长性贫困视角来源对增长与减贫关系的反思,这类研究主张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培育贫困人口能力有机结合。主观贫困视角承袭了贫困心理学的研究传统,注重相对贫困群体的自我感知和阶层定位,但因其充满主观色彩而遭受诟病。鉴于中国贫困治理议程已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向治理相对贫困,对海外相对贫困识别方式展开谱系梳理与前沿追踪,能够为学界探讨中国相对贫困治理问题、精准测量和识别相对贫困人口、绘制中国相对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  相似文献   

10.
语录     
《求知》202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1.
到村到户是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面积贫困人口普遍受益,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从1986年开始政府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扶持政策,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等措施,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一大批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到1993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减少到8000万,贫困人口的分布同前一阶段相比也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这个时候单靠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靠某项制度的改革来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不可能的,靠区域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21,(3):4-10
正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贫困标准上调与扶贫开发思路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扶贫开发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是:农村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日益严峻;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成本迅速增加,发展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等;为应对这些挑战,2008年底国家上调了贫困标准。农村贫困标准的上调要求扶贫开发思路实现重大转变:从扶贫出发点看,不仅要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赋予他们公平的发展机会;从扶贫任务看,首要任务已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转向实现脱贫致富等。贫困标准上调后,扶贫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做到应扶尽扶、科学分类;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扶贫格局等。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05,(6):60-61
《中国产经新闻》2005年9月12日发表航天的文章说,以人均年净收入人民币625元为绝对贫困标准,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按人均年净收入865元人民币为贫困标准,全国的贫困人口就增加到9000万人。而按国际通行生活费每天低于1美元的统计标准,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人。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也是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历史时期,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7年的5000万人,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消灭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国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农村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必须通过动员社会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扶贫道路,促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后农村扶贫要解决什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从1986年以来开展 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 扶贫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筹集、动员和分配了巨额资金从事扶贫活动,特别是1993年向世人做出了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宣言,这著名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速推进了全国反贫困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界舆论叹奇。今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有必要对7年来乃至推及1986年的15年来农村扶贫战略和政策进行思考和分析,它将有助于开启21世纪的扶贫征程。高举开发性扶贫大旗是中国扶贫战略的选择 中国农村扶贫…  相似文献   

19.
农村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要立足长远,而且要在解决贫困人口生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贫困治理效应常态化。要通过消除贫困生成的制度因素、培育贫困治理的内生动能、构建复合多元的贫困治理体系、优化扶贫治理机制等举措,从根本上治理贫困,防止脱贫后的返贫及贫困再生等问题,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0.
1840年以来历史没有给中国提供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独立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可能性,导致1949年以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是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之一.1978年以后市场经济在中国实现了巨大发展与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的建设成就为1978年以后的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没有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这是市场经济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定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注重把握市场经济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定性,切不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