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衍生产品的保值性、收益性、全球性等特点充分满足了21世纪人们对金融投资高回报、高收益的追求。但是金融衍生市场繁华背后存在着巨大的监管漏洞,巴林银行破产、中航油巨额亏损等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都说明了在这个市场上,风险管理控制没有跟上其经济发展的步伐,这必然阻碍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立足点,结合一些国际案例的教训,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从法律监管为切入点解析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可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法律风险识别与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新生事物,金融衍生工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风险,必须对其加强监管。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有效监管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很不成熟,尚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制,当务之急是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来加强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探讨了在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面临的若干法律问题,并对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立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金额为全球GDP总量近10倍的庞大市场,发展场外交易是大势所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也是高收益、高风险的"双刃剑",如何对其交易制度予以合理谨慎的法律规制,最大限度地减缓交易风险是研究的重点。由于中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处于最初级阶段,缺少完整系统的法律规制,交易制度在法律效力上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结合《物权法》、《破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阐述金融衍生产品的内涵出发,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事件的回顾,总结我国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面临的障碍,以崭新的思维提出对我国现行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格局进行重构的设想和配套立法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衍生产品已经开始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律制度的制订和理论研究也开始为各国所重视.一个有效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其作用的发挥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等行为则是对自由竞争规则的破坏.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各种法律责任制度中,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就是通过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弥补,从而使得失衡的市场分配机制重新恢复到公平状态.笔者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和英国为范本,对其侵权民事责任制度进行分析与比较,尝试提出几种主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侵权的表现形式、民事责任承担的构成要件,以及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ICAPM模型和GARCH-动态COPULA函数,研究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我国股市的风险定价特点及与国际股市之间融合度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两次危机在国内股市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国内股市的资产超额收益率同时受全球市场风险溢价、国内市场风险溢价及货币风险溢价的显著影响,样本期内国内股市与国际股市为部分整合关系,且整合程度呈不同阶段特点,欧债危机期间全球风险溢价对国内资产收益率影响最大;(2) COPULA尾部相关系数表明,危机发生后市场间联动性增强,融合度提高,但相比欧债危机,次贷危机对市场间联动及国内市场的风险冲击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反思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实质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不匹配,金融监管缺位导致高杠杆创新性金融衍生产品失控,最终引发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风险;在后次贷危机时期,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西方经济体都纷纷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积极开展金融监管体系重建改革,这必然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顺应全球金融监管制度变革趋势,推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协同,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9.
运行良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主要标志。针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充分发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功能的同时 ,又有效地防范相关风险 ,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缺失等原因,使该行业的发展逐渐背离了P2P网络借贷最初的形态,衍生出很多各不相同的经营模式。随着其法律关系的日趋复杂,法律风险也在不断累积,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在风险控制的思路下,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适当的监管。建议从合理界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实行分类监管;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信用认证体系;加强中间账户的监管;实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禁止平台提供融资性担保;加强行业自律和内控机制等方面对其法律风险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