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简称CTID平台)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我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研究的指示要求,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公安部组织建设的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保障支撑项目。2016年以来,CTID平台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应用、安全运维保障、行业标准制定、产业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深化"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放管服"改革和网络可信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撑。经过多年建设与推广应用,CTID平台已成为国内基础身份数据权威完整、网络服务能力稳定快速、行业应用实践广泛深入、认证分级和模式丰富齐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安全合规的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空间身份认证已成为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介绍了基于居民法定身份证件构建的网上、网下身份认证一体化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网络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体系架构,分析了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是网络可信体系的核心,论证了法定身份证件在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网络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体系架构,分析了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是网络可信体系的核心,论证了法定身份证件在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5.
林龙 《警察技术》2020,(3):26-29
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CTID)在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中国新时代,可以成为"人"穿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权威桥梁。阐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今天,安全二维码如何为CTID保驾护航,同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网证二维码打造市域治理创新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警察技术》2021,(1):95-95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共同主办的"2020可信区块链峰会"在京举行。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信通院、中盾安信公司共同编制的《基于可信数字身份的区块链应用服务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网络上"如何证明我是我"尤为重要。因没有统一权威的网络身份认证标准,浙江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遇到诸多难点。公安厅积极破解难题,构建浙江"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并分阶段推广应用,实现了"一次认证、多次复用、全网通办",政府数字化转型及数据共享全面突破,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和数字身份两个领域的融合创新,为解决传统身份认证面临的安全、隐私保护、互操作性甚至价值分配问题带来了崭新的技术途径,是非常有前景也是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现阶段我国在“区块链+数字身份”的应用模式上已展开研究,旨在基于权威网络可信身份,结合区块链技术应用构建“中心化签发、分布式认证”的数字身份分布式认证管理及应用服务体系,为个人及机构提供便捷的数字身份分布式服务,有利于产业生态建设,支撑数字身份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当前每日认证请求达到千万级,累计认证约21亿次,汇聚了身份信息、人像信息、文本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平台按照公安部大数据处理标准,设计平台数据治理总体架构,利用数据接入、处理、组织、服务等大数据处理技术,科学管理海量数据资产,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丰富的各类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1.
网络身份管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网络身份管理工作,持续加强网络身份管理建设。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的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平台建设、技术前沿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我国网络身份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虚拟身份是伴随互联网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权益。杜绝侵犯网络虚拟身份的犯罪行为发生,需注重单位侵犯网络虚拟身份的犯罪事实,注重"情节严重"实践认定标准,细化侵犯网络虚拟身份的犯罪取证方式,从而确保网络虚拟身份能够受到刑法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并对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技术进  相似文献   

14.
椭圆曲线密码可以安全且方便地满足各种信息网络中的用户身份识别、电子信息的真伪鉴别和保密传输等重要的信息安全需求,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文章主要说明椭圆曲线密码体系的数学原理、算法原理,分析椭圆曲线密码体系的优点,阐述数字签名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数字签名的种类和用途,完成了ECC数字签名在网络空间可信身份认证应用中的设计与实现,并开发了软件程序,包括密钥产生、消息摘要、签名与验证等。最后,介绍了数字签名的未来应用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行业资讯     
《警察技术》2019,(6):95-96
<正>可信互联开放生态CTID再度亮相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10月18日至22日,以"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成功举办。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携手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中盾安信再次受邀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围绕"可信互联开放生态"主题,充分展示了CTID可信数字身份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生态。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OIDAA)于2017年11月17日在京启动。多家企业在大会上展示了包括"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终端安全芯片应用等实际场景和示范应用。OIDAA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平安、阿里巴巴、腾讯、联想、浪潮、蚂蚁金服等共同发起成立的,以公民身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社会身份信息犯罪、滥用等现象频发高发,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引入现有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体系,可完善和严密具有实名身份认证要求的身份凭证签发模式,为网络虚拟社会身份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解决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中个人身份认证问题,加强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居民身份证在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锐 《警察技术》2016,(1):12-15
居民身份证在社会活动中比其他法定身份证件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基础,并具备全面支持电子身份认证的技术条件,完全适合应用于网上身份认证。全面阐述了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的政策法律依据、定位和作用、优势和原则以及技术实现,充分证明了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社会身份信息犯罪、滥用等现象频发高发,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引入现有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体系,可完善和严密具有实名身份认证要求的身份凭证签发模式,为网络虚拟社会身份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解决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中个人身份认证问题,加强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ZJBC63-2020-0001甬自然资规规[2020]1号各区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局属各事业单位:《不动产登记可信身份认证应用规则》已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2020年1月2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