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需上级指示行政行为的对外责任主体是下级机关。未经指示所作行政行为并非无效,而由下级机关及其公务员承担责任。上级指示有瑕疵的,一般应由上级机关及其公务员承担责任,但瑕疵明显重大而仍予执行的,上下级机关及其公务员应共同承担责任。下级机关拟作行政行为有瑕疵而上级机关未予纠正的,需依据下级机关对事实负责、上级机关对法律适用负责的原则分担责任。其他需合作行政行为的责任则应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原则分担。  相似文献   

2.
赵雪雁 《人民司法》2012,(18):101-104
上下级行政机关同为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时,上级机关可以将自己收到的信息公开申请交由下级机关负责受理,但并不能据此免除自身的信息公开法定职责。上级机关先前的交办行为,将引起督促核查下级机关及时、完全履责的附随义务。下级机关是否及时、完全履责,是司法审查中法院认定上级机关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的重要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3.
检察信息工作对上级领导机关作出决策和决策的贯彻落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检察信息工作的现状看,尚存在着“多”、“浅”、“同”、“迟”的现象,信息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上级决策需求。如何搞好对上级领导决策的信息服务,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一、依...  相似文献   

4.
议案和请示都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具体文种。此条例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实际上,我国党政、人大、审判、检察、军事机关都各自有自己的公文处理办法(条例),虽然各自的办法中大部分文种相同,但其含义未必都完全一样。如《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议案适用于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提案人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请示适用于请求指示、批准事项。比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请示的规定不难看出,一个针对"上级机关",另一个就没有"上级机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报告与请示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上行公文文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而错用.例如单位需要上级拨款,常写《关于请拨……款的请示报告》.就连干部要求调转,职工请求困难补助等事项,某些主管领导也常说:“你先打个报告吧,我们研究后再定.”总之,在很多人看来,只有“报告”才是一个文种,而“请示”不过是个动词.有的单位领导在审核、签发文书人员或承办部门起草的公文文稿时,还特意在“请示”之后加上“报告”二字,以求“完整、准确”.因此,将请示与报告混用或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的错误,至今还常见到.其实,报告与请示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国务院办公厅1981年2月27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和1987年2月18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都明确规定,报告与请示是两种用途不同的公文.针对某些机关对此注意不够的问题,1993年11月21日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更明确地将报告与请示分为两个不同类别的公文.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及以前发布的暂行条例也都做了类似规定.强调“‘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许多机关(包括一些类机关)好摆阔,是近年来诸多“机关病”中越发严重的一大病症。谓予不信,且听医家细细道来——一谓观其形——体臃而虚肿。凡机关,大多机构庞杂,人浮于事——上级机关设置哪些部门,下级机关必定跟着设置,人员一年比一年多,即便街道、镇政府这样的小机关,也俨然成了大地方的大机关;更有“打肿脸充胖子”之状——原定的编制名额还嫌不够用,便向各方借用,以致实际机关人员大大超编。因为人员庞杂,办公室占了一层又一层,办公楼造了一幢又一幢,反正全由财政出钱,此为一阔。二谓望其舌——舌腻而苔厚。走进机关看看,谁都会…  相似文献   

7.
布告、公告、通告和公报都是公开发布的知照重要信息的公文,在写法上、文体上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从制发机关及公文性质看,“三告”过去都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其中,各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布告、公告,也属于司法公文.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未将布告列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范畴.其具体区别是布告过去多由省、市、县政府机关发布;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公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将其明确定义为“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种类。根据这一性质,我们在使用公告这一文种时一定要慎重。首先,公告属公文,有较强的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使用时不可随心所欲,自行其事。其次,公告属告知性公文,一般上行下达的事项不宜使用公告。第三,公告宣布的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是事关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大事项,一般事项不宜使用公告。第四,公告的使用范围窄,发布公告的一般是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司法机关,至于企事业基层单位、社会…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13条将批准机关确定为复议被申请人,尽管对法律制度和行政实践状况做了最大限度的关照,凸显了应有的理论正当性和实践理性,但毕竟违背了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名义与责任等基本法理,没有考虑批准的性质和复杂内涵对复议被申请人确定的应有影响,且与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相抵触,尤其是它实质上剥夺了相对人对报批并对外署名的下级机关的复议申请权,在“复议必经”的情况下,这也等于剥夺了相对人对报批的下级机关最终行为的诉权.应本着为相对人提供充分救济和复议选择权的原则,尽量将报批机关与批准机关设计为共同被申请人,并对实施条例的三个条款做针对性修改.  相似文献   

10.
任平 《公民与法治》2010,(10):29-29
最近,一个“为上级服务”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我是一位县级市的基层官员,我们的一切,从升辽到工资都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不由得我们不为上级领导服务。得罪了老百姓,他们顶多骂我们几句,得罪了上级领导,我们的前程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花样翻新的“政绩广告”有两个 致命的弱点: 一是价格不菲的广告费用由谁支付,是靠广告机关的公务员集资,凑份子自费去媒体宣传自己呢;还是领导大笔一挥报销了事,显然不会是第一种情况。 二是“政绩广告”广而告之的对象到底是谁。绝大多数普通群众是不会为评议机关作风而自费零买省级党报的,这样一来,花不少钱做广告与其说是笼络民心,不如说是讨好上级,让上级知道咱这个部门的成绩如何骄人,因为上级领导是党报的忠实读者嘛。 其实,刊登“政绩广告”的事主在决定打广告之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结果适得其反,不但使巨额的广告费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2.
案件汇报.是下级向上级首长或机关汇报案件情况的行为。案件汇报分为发案初期阶段阶汇报,侦破进展情况汇报,破案结果汇报、原因教训以及意见建议汇报等。及时、准确汇报案件情况,有利于得到上级的帮助指导,拓宽工作视野、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纠正工作偏差:有利于上级领导提高思考和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焦健 《公民与法治》2013,(13):29-29
在机关工作31年,其间15年从事办刊编辑工作,深刻体会提高写作水平是机关工作的基本功、必修课。机关写作包括公文写作和新闻写作,本文主谈借助《公民与法治》的人大新闻写作。人大新闻写作有与其他新闻写作的共性,即吸人眼球,可读性要强;亦有党报机关刊物特性,即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人大刊物就是以弘扬法治精神,为人大“三会”和人大代表服务为其宗旨的。在此基础上的人大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四性:一是提高思想性。《公民与法治》期刊是人大舆论宣传的“窗口”、阵地、喉舌,作为省人大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14.
刘跃敏 《政法学刊》2012,(4):121-124
公安机关奖惩性公文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写作奖惩性公文,首先要选择文种;其次,嘉奖令、奖惩性决定和嘉奖批评性通报写作上有其共同的规律。法定公文与刑事法律文书写作特点有不同;此外,不管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的询问,还是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事项,亦或是答复下级的请示事项,所使用的文种和行文要求都不同。最后,刑事法律文书写作所揭示的规律,完全可以用来指导治安法律文书的写作,当然,它们两者之间也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5.
某基层单位管理比较松散,上级领导机关检查后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按理作为单位主管应当虚心接受,并将上级的批评如实下传,引导职工进一步查找问题,总结教训,完善措施,及时改进。可这个单位的主管却相反,千方百计向职工隐瞒上级的批评,深怕说了倒自己的面子。 谁都知道,上级提出的批评很宝贵,对单位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为何还要“贪污”上级批评呢?原因在于这些单位主管的自身思想有问题。首先这些领导对上级的批评有抵触,认为上级小题大做,批偏了,批重了,因而当面接受,事后并不想真的改正;其次是私心杂念作怪,…  相似文献   

16.
请示是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答复和批准的公文,是日常使用频繁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文种.其存在的问题是:在内容上:第一,本机关职权范围能够解决而且应该解决的事项,有意请示,矛盾上交;第二,一文多事,多头请示;第三,联合请示,事先又不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又不在文中作出说明;第四,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相似文献   

17.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0,(9):F0002-F0002
引导公文写作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假、大、空”等不良文风,一以贯之地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引领公文写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树立党和国家机关的良好形象。省人大机关的同志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以文风的转变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努力把常委会和机关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意见作为非正式公文,使用由来已久。随着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实施,“意见”作为上行文,取代了原报告中“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功能;作为下行文,正式取代了“指示”的功能。新的<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了新文种“意见”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函.是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略)的一种办公行文方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九条第十一款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其功能主要是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会议纪要"是通用的公文种类,而"审议意见"则是特定的法律文书,"会议纪要"不能替代"审议意见". 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之规定,"纪要"被明确为各级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而《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六条则直接称之为"会议纪要"作为人大机关公文种类,"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