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在选人用人中的地位作用。相对于才来讲,德更具隐蔽性。在干部的考察上,往往是量才易、辨德难。不少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如何准确地辨德识人,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用人德为先     
在中国历史上,做人就是“修身”,修身就是养“德”。在古汉语中,“德”常与“仁”、“义”、“道”相提并论,也常合称为“仁义道德”。重视仁义道德,是我国自殷周以来历史上的一大传统。在国家治理上强调“为政以德”、“德在刑先”,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修身为本”、“修己以敬”。在德才的关系上,德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德无才,不成其为人才;有才无德不是合格的人才。只有既有德又有才的人,才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但是,德和才相比较,德是先  相似文献   

3.
刘文 《求实》2011,(Z2)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改革以"职"字为抓手,并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中凸显出来.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图谋的形势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能否培养和造就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我院主要面向当地培养人才,在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的教育理念下,研究和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有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7)
<正>德是为政之本,也是为人之本。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影响极大。但近年来,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在干部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现象。有人认为,干部只要能出政绩、敢想敢干就行,至于思想上、作风上、生活上有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带"病"上  相似文献   

5.
正《求是》杂志2019年第2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文章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指明了今后我们党进行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向。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如何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笔者以为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关键要素。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德才标准与传统观念同脉孔子说:"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11,(10):54
答题思路:1.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为标准的用人导向,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进一步提升了"德"的分量,将中国的官德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4):62-62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有佐证。纵观近年来落马的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许宗衡、郑少东等一批高官,都可谓能力不凡,但也都是在德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再一次站到了决定命运的起跑线上。现在,我们正处在跨世纪的历史阶梯上,中国能不能以更加强盛的姿态跨入21世纪,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意气风发,艰苦创业,奋勇前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优秀年轻领导人才。本文就此问题,略述一二。一、充分认识培养造就跨世纪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培养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性大计;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经不起执政和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考验,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其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但根本症结在于忽视了人品修养。可见,在领导干部中加强人品修养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德才兼备,把道德高尚作为人品修养的核心群众中有这样一种形象的说法,缺智的干部是"次品",缺德的干部是"危险品"。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德,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无德更不行。因为就其广义而言,德便是一种才。德好,形象好,  相似文献   

11.
正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强调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选用干部,并且把德放在第一位。他指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德应该是统一的。才,不是空才;德,也不是空德。用五湖四海,是讲从哪个地域、哪个范围选人用人的问题。用德才兼备是讲选人用人的标准,即:选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强调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选用干部,并且把德放在第一位。他指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德应该是统一的。才,不是空才;德,也不是空德。考察一个干部的才和德,主要应看其在完成任务中  相似文献   

12.
朱成林 《江淮》2012,(6):32-33
教学目的: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德和才,是支撑领导干部素质的两大基石。和一般群众相比,领导干部在德和才上应当具备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研究领导干部的德和才,有利于统一对党的干部标准的认识,有利于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才修养,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为此,我们请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成林给大家讲一课。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人才的标准和培养问题,三是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有非常多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才意识。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无论是在觅才选才荐才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面,其标准都是一样的,首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次,人才的选拔标准和培养标准是人才观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践行和运用人才观时所产生的人才导向问题;最后,人才的标准问题和培养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一致、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只要我们不断加快人才战略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就能完成和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领导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历史上看,任何领导人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都离不开有权用人的领导者的识与用。想当年,假如诸葛亮和关羽、长飞、赵云等良臣猛将没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群雄并起、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企业长远经济发展的战略整体的高度,提高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水平。识才是前提、用才是关键、爱才是基础、聚才是保证。无才不能识才,无魄  相似文献   

15.
王兆华 《理论学刊》2005,(7):104-105
把"唯才是举"说成是曹操的用人路线乃是一种相沿成习的讹误.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意在凸显"才"、强调"才",杜绝不重才能的荐举,而不是轻视"德"、贬斥"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曹操用人还是非常重德的.曹操重德表现在他对待度德用人之建议的态度上,表现在他对主管人事之官吏的遴选上,还表现在他反对拉帮结伙、唯唯诺诺上,表现在他对美好德行的倡导和褒扬上.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00,(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最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 ,要有战略眼光 ,要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那种高瞻远瞩的宽阔胸襟 ,切实把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完成好。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 ,要解放思想 ,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 ,不拘一格选人才。任用干部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符合“德”、“才”标准 ,既要看本人的素质 ,又要看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云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主张。陈云认为,干部的德与才应该是统一的,是与党的组织路线、党的干部政策以及党选拔培养干部的具体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为党工作、为革命事业奋斗这样一个前提下,德与才两方面的修养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德才统一,并不是不分主次,而是要在注意德的前提下注重干部的才。陈云"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考察干部首先要了解人,要对干部有全面的估计;使用干部必须量才使用,坚持人事两宜;提拔干部要用人唯贤,不按党票排位置;提拔干部既要坚持台阶论,又要不唯台阶论;培养干部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让干部在岗位上经受锻炼。  相似文献   

18.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有句名言:“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这句话,反映了作为名人德才皆备的辩证统一关系,故而,深得后人的赞赏与认同。德才皆备,德为先,才其次。有德无才,难成事业,实为庸人;有才无德,破坏事业,当属小人。社会生活当中,选拔任用人才,才的问题相对容易认识和解决,而德却需要长期的考察和识别。这里,不想对人才之“才”多言,而就“德”展开一点思考:所谓德,就语义讲,一般泛指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如果从分类出发,可以有政治这意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心理品质等等。以这么多的道德元…  相似文献   

19.
隋岩 《新长征》2012,(10):42-43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那么,作为选人用人的具体实践者,组织部长又应该怎样去修"德"呢?作为一名基层的组织部长,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  相似文献   

20.
曹建初 《理论导报》2012,(11):18-1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我们选择和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对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