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女朋友是一家外企公司的白领,天天在各大洲之间飞来飞去,而我只是一个小警察,天天在各小区之间走来走去。可是,就是那么一天当她被坏人欺负的时候,我力挽狂澜,一下就制服了坏人, 救了美人。于是,把她带回所里做笔录,她惶恐之至,无以回报,决定以身相许,居然成了我的女朋友,在我享受着幸福的同时,我一定要把与女朋友相处的生活心得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驻台期间,我偶遇一名台北士林高商的女学生。当她知道我来自大陆后,首先向我打听哪些途径可以购买华晨宇的正版专辑。据她所言,她是通过《我是歌手》认识并喜欢上了华晨宇。相较于近年来大陆影视剧在台湾掀起"娘娘热"、"宗主热"等短暂狂潮,大陆综艺节目以贴近生活的表现方式,将大陆文化热点和生活状态向台湾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电脑迷趣话约会─—我准备去访问一个新主页。对女友印象─—她的界面看起来很友好。写情书─—编写应用程序求婚─—你愿与我共享一台主机吗?结婚─—我终于同她联网了!吵架─—看来我和她还有些不兼容。妻子怀孕─—她在开发新一代产品。生了一对双胞胎─—哈哈!有了一个备份文件。汽车配件大卡车司机开车经过一个山村时,向一位居民打听:“请问,此地哪里可以找到汽车配件?”“往前走,过了那个急转弯处有个峡谷,那下面多得是。”天堂与地狱话说比尔·盖茨死后,天使带他到了天堂。天堂里宁静祥和,白云朵朵,天使飞来飞去;天使又…  相似文献   

4.
廖秋忠离开我和孩子们已经四年了。四年来我尽量少去想他,因为想起过去的事是很痛苦的。我的女儿也从不在我的面前提起她父亲。有一次我问女儿:“你想爸爸吗?”她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她说我想。我又问她为什么从来也不  相似文献   

5.
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她却比我的亲婆婆还亲。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是军人,没有时间照顾我,妈妈便请了一个湖南籍的保姆带我,并且照顾家里的三餐和家务。保姆当时60岁左右,是一个守寡多年缠过小脚的旧式妇女,她姓王,大人都叫她王婆婆,我则叫她婆婆,这就是婆婆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到福州市政协机关工作前后也有7年了。回首7年来的历程,我很庆幸在我人生中最年青、最有活力与朝气的时候走进政协的大门,并一直生活在她的怀抱里。1998年大学一毕业我就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协机关,并被安排到办公厅秘书处。这对于一个出生于偏僻山村的农家子弟来说,无疑是鱼跃龙门。家人的嘱托、长辈的希望、领导的关怀在我心中凝聚成一股动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那时,初出茅庐的我对机关工作特别是政协工作知之甚少。如何才能尽快进入角  相似文献   

7.
陈先岩 《人民公安》2007,(12):60-60
张纯如年纪比我小,其实用不着我像遥想古人那样地遥想她,但因为她是美国,人住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因为她已离开人世去了另一个世界;更因为她勇敢无畏,所以我必须“遥想”她。  相似文献   

8.
正"我老伴前往天堂之后,我就搬到了这里,感觉自己也像到了天堂一样。"笔者面前的李奶奶气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谈起在长庚养生文化村(以下简称"养生村")的生活,李奶奶笑着连说"满意"。李奶奶今年70岁,在2005年开业的养生村里已生活了10年时间。身为"资深住户",她现在"身兼多职":她是志工,在养生村前台负责接待工作,并帮助一些年龄更大的老人进行简单活动;她是学生,报名参加了养生村组织的绘画、钢琴、电脑等课程;她还是老师,凭借自己的手工编织特  相似文献   

9.
李明媚 《今日广西》2008,(13):41-42
我的品牌秘诀 今年25岁的小离是个高层白领,和许多同龄的女孩子一样,小离也是个喜欢打扮的女孩,不过,她每个月花费在穿着打扮的钱一般不会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因为她买衣服有诀窍。  相似文献   

10.
我是思想宣传工作战线上普通的一员。《当代广西》2004年1月创刊以来,她陪伴着我一起走过了5个春秋。5年来,她成了我工作学习中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不断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11.
花季悲歌     
姜锋 《人民公安》2006,(1):38-41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佘艳, 她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她有一颗透亮的童 心。她是一个孤儿,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八年, 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话是“我来过,我很 乖”。 红叶浸染的小路迤逦伸展,在通往天堂的善 地有个小小的新坟,那里埋葬着一个善良的女 孩,成都无数市民前来送葬,他们满脸忧伤,脚步 沉重,渐次踏灭寒蝉最后的悲鸣……  相似文献   

12.
我的奶奶     
山,一座连一座,构成巨大的山脉,横亘在弥勒县城的西边,我的奶奶就在这里。她,彝族人,跟汉族人讲话,总是一半彝语一半汉语地说。她,身躯高大,但自从知道她是我奶奶的时候,她就有点佝偻,头发也白了不少。爸爸说她这个样子,主要是过去苦伤了。原来,为供我爸爸读书,她总是干完生产队的活,就去砍柴禾,以便背到18公里外的县城卖钱。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她从来没有哪一天按时休息过。别人劝她注意休息,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没关系,先苦后甜嘛,等到我儿子读书成器了,我就可以跟他到城里享福了。”爸爸没辜负奶奶的希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已大学毕…  相似文献   

13.
罗用龙 《黄埔》2009,(2):30-32
在我还是孩提时,就常听我母亲说,我有一位终身着男装的侠女姑姑名叫罗衡。她1949年随宋美龄去了台湾,因此我没见过她。从她留存给我父母的照片中,我知道她是一位内秀外刚、气质风雅的女性;丰满的身材着笔挺的西装领带,一身男装束,又有了一派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她送给我父亲罗家模的戎装照,  相似文献   

14.
我叫阎民生,我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残联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帮助,感谢残联又为我们残疾人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我和我的爱人都是聋哑人。女儿也是聋哑人,现正在天津理工学院上学。女儿能够上大学就是市残联关心帮助的结果。1999年,我女儿考取了天津理工学院,当时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和她母亲也添了一丝忧虑。她母亲下岗。她弟弟上学,一家4口人全靠我每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我结婚了,我的婚礼很热闹,但那天我是强颜欢笑。我和妻子相识是在前一年的10月,那时,我正在与一个名叫月月的女孩如火如荼地恋爱。月月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性格开朗,热情洋溢,美丽而又时尚。月月没有高贵的出身和高层次的学历,但她的聪慧与坦诚、热情与温柔让我很快就爱上了她。我们在一起同居了5个月。在这5个月中,我的家里再也不像原来那样杂乱无章,每天我下班回到家后都是井井有条,干净而又温暖。她对我也爱得很深,有天晚上,她抱着我说:“我现在感到自己真的很幸福。”说完,居然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心里非常震撼。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6.
我也没有忘记一个孩子——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十五年前的那个下午,我第一次到这园子里来就看见了她,那时她大约三岁,蹲在斋宫西边的小路上捡树上掉落的“小灯笼”.那儿有几棵大梨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尔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小姑娘咿咿呀呀地跟自己说着话,一边捡小灯笼;她的嗓音很好,不是她那个年龄所常有的那般尖细,而是很圆润甚或是厚重,也许是因为那个下午园子里太安静了.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家     
自从那年我的眼前失去了红红的太阳,我就象一只迷途的羔羊,孤独、痛苦和忧伤便汹涌而来,我似乎再也无力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每当我独自凭着记忆摸索着行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每当工作之余,独自面对那漫漫长夜,心底都会有一丝难以倾诉的惆怅和忧伤。有谁能为在风雨之中兼程的我撑起一把温暖的伞?终于有一天,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带着一缕和煦的春风,带着泥土的质朴和芳香,来到了我的身旁,勇敢地挽起了我的臂膀,在家的小河里,共同荡起了生活的双桨。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一个新生命诞生。我突然感到,以前被我咒骂过的生活竟然变得这样美好,这样可爱!然而,生活并不是永不凋谢的鲜花,对于一个月收入不足百元的三口之家,经济拮据的重担就压在了我们的肩上。每天,妻子上街买菜时,总是从菜摊的这头问到那头,为省下几个硬币常常遭到小贩们尖刻的奚落和嘲讽。为此,她常常背着我低声哭泣,然而,在我面前却毫无怨言。她常说:"为了这个小小的家,什么样的苦我都能吃。"  相似文献   

18.
我虽然到了生育的年龄,要不要宝宝,我犹豫不决。要小孩子吧,一怕小孩子被遗传耳聋(本人听力不好),二怕养不起(培养小孩的成本太高)。不要孩子吧,我很寂寞无助,听力不便时很需要他(她)来帮助照顾。我的某一亲戚忠告我,要生孩子要三思而行,万一他(她)被遗传耳聋,他  相似文献   

19.
我来火葬场工作时,只有17岁,一干就是七八年。22岁那年,县城床单厂的一位女工瞧上了我,要跟我恋。她叫孙娟,比我小一岁,模样儿挺俊。我问她:“咱是个火化工,你不嫌弃?”她回答:“我看中你这个人了,你干什么工作,我不在乎。”孙娟姐妹弟兄十几个,她排行十四,人们戏称她“十四小姐”。她的父母都不在了.长兄如父,我那未来的大舅哥是一家之主。对于我俩的婚恋,他们全家人反对,一大堆大嫂子,舌头快得像刀子。这个说:“找个烧死人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那个讲:“烧死人也行,那得大把挣票子,你嫁小朱图什么?…  相似文献   

20.
“钢筋水泥的架构里”感受都市上班每一天 在一个轻松惬意的秋日午后,我和曹婧如约见面了。 我们的谈话竟是从“亚健康”开始的。我将先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亚健康”的报道讲给她:北京人的亚健康率是75.31%,而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白领阶层……曹婧几乎同时告诉我:她认为她属于“亚健康”。我惊讶于她的坦率,她却笑着说:“这没什么,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有亚健康的症状,比如头晕、健忘、失眠、嗜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