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题九文化体制改革:生机如何焕发正如"改革"是3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在文化领域,"改革"二字同样举足轻重。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哪?  相似文献   

2.
王学泰 《传承》2008,(21):38-40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和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3.
冯佺光 《重庆行政》2013,14(4):87-90
一、处理好政治文化与产业文化彼此"文化自觉"的关系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文化命题"作为主议题。那么,其中的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到底是什么?肯定不单是政治文化。更为深刻和广泛的目标、任务,才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策划人语: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虽然引入中国只有20余年,但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工作是一直存在的。特别是近年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形成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热"。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唐君毅被称为"伟大的中国文化运动者",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特质做了深刻研究,对中西文化做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了多方探讨,其文化研究正是文化自觉。唐君毅的文化研究表明,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自觉激活创新意识,文化自觉赋予责任意识,文化自觉增加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识别文化优缺,文化自觉生成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6.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陈芳 《世纪行》2013,(7):34-35,48
山与山不能相遇,人与人却可相逢。说到"文革",就离不开文化人;说到文化人,就绕不过"五七"干校;说到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人们就会想到向阳湖文化;提到向阳湖文化研究,我们自然就想到了李城外。耕耘与收获李城外,向阳湖文化资源抢救性开发的发起人。自1994年起,他就开始了对向阳湖文化名人的采访与宣传工作。开始时,虽仅他一人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脊梁"。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先决条件,文化交流是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件。新时代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积淀,植根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内蕴不断强化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当前,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铁路总公司在铁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已成为铁路企业确保运输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铁路运输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太原市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统筹改革与发展,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今年2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太原市继去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之后,再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正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孙永平 《政策》2007,(12):40-42
当前,我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重点推进文化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转企改制工作、"三项制度"改革、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文艺院团改革和文化企业上市等六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华山 《理论月刊》2005,(11):119-121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之下,中华文化不仅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他觉"北和"文化互觉"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也方兴未艾.<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正是中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园地中的一支新开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文化观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的根基力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的辅助动力是外来优秀文化,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二为"和"双百"。胡锦涛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活力,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动力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曹冬英  王少泉 《前沿》2013,(9):25-29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及中国行政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进行的研究较少,部分学者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研究,极少有学者关注过"当代中国行政文化与行政改革的相关性"这一问题。实际上,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对中国行政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行政改革开展了30余年的今天,对中国行政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影响力最大的行政文化是集权型和分权型行政文化,这两种行政文化在行政改革进程中相互博弈——主要发生于中国政界和学界内四类持不同行政文化观的群体之中,这种博弈将促使中国的行政改革和行政文化朝着在"适度分权"和"适度集权"之间"摆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文化中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中国"的独特魅力、广泛指涉和博大包容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建设"文化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提高建设"文化中国"的文化自觉,大力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改县(市)管理为乡镇管理、改编制管理为岗位管理、改"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为主要内容的湖北省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表明,目前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所致。若不改革,困难与问题就会更多。改革的思路关键在于要注意切实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养人"与"养事"等关系,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关配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建设"人文名城"。近年来,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建设"人文名城",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摄影之乡等荣誉。运河,是桐乡人民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8.
赞周  学锋  敬民 《乡音》2011,(12):34
采访高邑县政协主席陈金锁时,他刚校勘完一部文史书稿。谈起文化建设,陈金锁激情难抑。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文化要成型,任重而道远。20世纪70、80年代,发源于美日,风靡全球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引入中国。20多年来,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形成了一轮"企业文化热"。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12,(1):54
在最近举行的"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宣布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14项文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项目和推动落实的5项政策措施。广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