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百年来西方行政价值观演变的特征、规律及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西方行政价值观的演变有其内在特征及基本规律。文章认为,从特征上看,近百年来西方行政价值观表现为对效率的一贯重视,表现为"核心—边缘"式的价值结构形态,表现为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错置;从规律上看,近百年来的西方行政价值观是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是一个主体价值的逐步突显过程。行政价值观的多样性与相对统一并存,不同价值观间的包容与调和,价值观由西方中心主义走向国际交流与借鉴,是今后西方行政价值观演变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靖学 《创造》2001,(8):37-38
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实际与特征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称。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信息是行政决策的依据和控制的手段,是提高行政社会效率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和研究行政信息如何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对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信息经济,这种信息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信号为基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承诺及其法律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承诺作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向全社会公开作出的旨在严格依法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环境等方面的一种自觉性允诺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行政行为。实践中行政机关诺而不践现象不时发生,为此明确行政承诺与法律责任之间的联系性实属必要。加强对行政承诺制度的研究,不仅能净化行政执法环境,促进依法行政,树立守信政府,而且会在更大程度上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实践层面,行政价值体系的的改变将会引新的行政改革。本文依据"了解行政价值体系"——"分析历次行政改革情况"——"探索行政价值发展趋势"这一思路来对我国行政价值体系的嬗变及其核心价值的递演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我国行政价值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实践层面,行政价值体系的的改变将会引新的行政改革。本文依据"了解行政价值体系"——"分析历次行政改革情况"——"探索行政价值发展趋势"这一思路来对我国行政价值体系的嬗变及其核心价值的递演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我国行政价值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还处于管理型政府阶段,这导致行政伦理的推行存在很大的障碍。如果转变观念,奉行服务行政的理念,那么行政伦理的建设就会有另一番突破。从服务行政和行政伦理的内涵出发,对行政伦理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揭示了服务行政理念对困境解决的价值指导作用,进而提出服务行政理念对行政伦理建设的突破途径,以期对行政伦理的建设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7.
非强制:"秩序行政"通往"服务行政"的行为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杰 《重庆行政》2010,12(2):45-47
传统行政管理将“秩序行政”、“管制行政”视为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并认定“强制性”为一般行政行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这一似乎天经地义的诠释,现已因无法回应社会的需求而愈发陷入窘境。伴随公民社会的逐步成长,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地采用带有契约、指导、协商、奖励等具有私法性质的非强制性手段来服务公众、管理社会,非强制行政管理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管理创新是行政系统整体性创新 ,是行政系统自身具有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属性 ;行政管理创新的目标、核心与价值取向是实现行政系统的整体飞跃和整体效率 ,促进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 ;实现行政管理创新的条件是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系统的结构、划清行政系统与环境的边界、营造良好的行政系统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效的政府行政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行政效率的高低也成为衡量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如何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相关原理,探寻影响行政效率的原因及提高行政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裴晨 《人民论坛》2012,(35):66-67
在实践中,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公务员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探寻一条适合于促进公务员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新途径,使公务员能更加自主、自觉地贯彻立法精神及正确行使行政裁量权力,对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撤案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机关以权压法,干扰法院正常的审理工作;行政相对人因不懂法而不知诉,或因行政机关施压或基于传统思想而不敢诉、不愿诉。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活动得不到法律的有效监督,从局部看损害的是特定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从整体上看将阻碍我国的法治进程,因此,必须建立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曾广录 《求索》2011,(2):156-158
行政管理腐败程度和效率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该行政体系中制约力程度的大小。当前行政管理中许多腐败行为和低效率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由现行监督制约机制乏力导致的。建立独立性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解决现行监督制约乏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形成有效制约力的关键和保障。我们应把独立性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放在与行政管理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强对这一机制的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独立性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 ,是邓小平在长期从事领导和行政管理实践中 ,不断探索行政管理问题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是指导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但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为指导 ,继续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卢佩玲 《前进》2000,(11):46-47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关系的第一要素。解决任何行政法问题,都要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是双方的,传统行政法注重行政主体的研究,对另一行政法主体的一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比较少。对行政法主体的研究侧重于一方,会导致法律关系主体要素的失衡。所以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就至关重要了。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一方属于非常重要的范畴。它在行政关系中以不行使国家权力为其主要特征。首先,行政相对人是…  相似文献   

15.
行政管理是国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职能的变迁,行政管理必然会朝着现代化的轨道发展。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既是对传统管理的总结与发展,又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管理方式的扬弃,是一种发展了的新的管理模式。那么,行政管理现代化从何入手?这当中又有哪些问题需要突破?从理论上廓清这些问题,对于加速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无重大的价值。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6.
行政准法律行为是行政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当行政准法律行为一经作出后,会有怎样的行政准法律具体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其法律效力如何体现?这些都会对行政相对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玲莉 《长江论坛》2007,(6):77-79,86
行政机关享有撤销自身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权力,其积极意义在于能纠正错误的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如果撤销制度设置不合理,就会侵犯受益人的信赖利益,对政府的诚信度和法律秩序的安定性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对行政机关的这种撤销权力进行有效控制:行政机关对有瑕疵的行政行为原则上可以撤销。至于是否实际撤销,行政机关应在对原行政行为的性质、种类、相对人和公共利益考虑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并遵循若干规则作出合法正当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高效”是我国行政管理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要做到行政高效,只有源于不断的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机制创新。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一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取向,二是政府组织的扁平化取向。而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则应围绕着“权力”、“官僚”与“程序”这三个“实体”来展开。  相似文献   

19.
决策与执行的分合限度:行政三分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圳市政府的行政改革实验“行政三分制”即将实行 ,这一新的组织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的部门行政体制的背景下出台的 ,它对于改革部门行政的专权、利益部门化的严重问题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从这一模式的理论假设和理性基础角度对它的未来命运进行思考就可以发现这一模式仍然是理性行政的调适 ,存在新的分离主义和专权倾向 ,难以适应越来越多元化和自主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行政效率的理解过于片面和笼统,从而导致旨在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也欠明确和针对性。本文拟以政府的双重管理角色——自身管理与社会管理出发,将行政效率分为内外两个层次,以此来明晰行政效率研究的思路。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行政效率内涵定位的历史研究,反思了建国初期至当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行政效率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