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诋毁英雄、歪曲历史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娱乐化和自由化面具的伪装下,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在网络空间传播,不露形迹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深入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新趋势,采取有效对策,是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课题。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趋势从传播主体上看,由知名人物向普通网民转变。过去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主体大多是拥有话语权、能影响其他人的知名人物。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知名人物垄断话语权的局面被打破,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主体向普通网民转变。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一段时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手段、思想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了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高度警惕其现实危害,针锋相对采取应对之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特征传播手段网络化。自媒体时代,网络是最重要、最高效的传播媒介,网上阅读是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  相似文献   

3.
朱继东 《前线》2020,(1):42-4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有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各种错误思潮得到有效遏制,意识形态领域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强化,极大地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同时也要看到,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并未销声匿迹,而是潜而未息,改头换面地发声亮相,呈现出以纪念的形式攻击,以宣扬的姿态贬抑,以娱乐的手法丑化,以协作的方式借力等新特点,伺机在思想意识领域发挥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历史虚无主义时刻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4.
《红旗文稿》2015,(4):40-41
新世纪以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较量区”的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在史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一是以“创新”之名行解构之实。时下有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否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史学界掀起的“重构中国近代史”思潮,试图抛弃革命史的叙事模式,在历史研究中彻底进行“告别革命”,自然也就抹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主战争的历史作用,民族英雄的崇高历史地位也就遭到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势必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中就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出现了某些新动向,必须密切关注,认真分析,从而有效应对。当前,历史虚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互联网是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传播的交汇处,而且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是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关键领域。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积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来的影响。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重新评价"西北军阀马步芳的噪音甚嚣尘上。在这些噪音中,一个被盖棺定论的人民公敌被一些人一再美化,居然逆袭为"禁绝鸦片,兴办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王炳长 《党课》2014,(17):46-50
教学对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走出思维误区,树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教学形式:讲解+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一是分布地域国际化。历史虚无主义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于国内。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西化分化中国的步伐,与境内一些势力勾结在一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有效工具,在客观上推动了这股思潮分布地域的国际化。二是表现领域文艺化。除继续在史学领域泛滥外,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在大众密切关注的文艺领域呈现。一些文艺作品或抹黑党史,或歪曲中国革命史,或虚无中华民族历史,企图挑拨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鱼水关系,动摇人们的历史观。一  相似文献   

9.
王玉周 《前线》2013,(9):41-4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人民革命斗争,质疑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诋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攻击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其目的是宣扬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主张。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是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历史虚无主义",进而以更加彻底的形式否定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但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试图通过歪曲和捏造史实来混淆视听,干扰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和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建设,进而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切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渠道与平台,历史虚无主义衍生出了新变体,即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一样,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仍是唯心史观,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歪曲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离间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转向趋势。这种转向以娱乐性文化活动为手段,刻意迎合人们的娱乐化需求,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将历史作为娱乐对象,恶搞、戏谑历史,消解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催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搅乱了人们的历史认知。对此应高度警惕,并从娱乐观的纠偏、理想信念的引导、法律规制以及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等方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学习月刊》2014,(16):65-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纲要》课教学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思政课程相比较而言,《纲要》课的特点是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历史课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5.
16.
《湘潮》2020,(1):35-38
<正>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虚无历史颠覆价值观念、颠覆政权和社会基础,是一种攻击的武器和斗争的手段。习近平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开展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必  相似文献   

17.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披着"重新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支持言论自由"的虚假外衣,借助网络传播进行全方位渗透,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削弱民族自信心与政治归属感,危及网络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为此,相关部门应发挥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田坤 《前线》2020,(5):51-54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也有一些老问题改头换面,以新的形式和现象出现,并显露出一些新的行为样态。当前,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诱因尚有余存,基壤尚未根除,必须高度重视和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形态新动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彻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个论断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虚无主义是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一种错误思潮,以娱乐化、非主流化甚至反智化的面目出现,企图动摇中华文化根基,瓦解文化自信,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虚无主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源于西方的虚无主义,并借助资本的盛行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在中国日益蔓延。现实中,历史虚无主义常冠以学术研究之名,极具隐蔽性与迷惑性。但从其理论内在逻辑看来,实则是扭曲马克思主义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政治思潮。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度看,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政治目标、泛起原因以及传播方式等核心问题,能构建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祛除路径,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迷思,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