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多元文化碰撞的"交汇"与"契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功能上实现"再造、复制"向"文化孕育、文化涵养"转向,以彰显思想政治工作助推"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本质。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涵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选择,进而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本性、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贺 《党的建设》2008,(2):39-39
在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权益"、"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这些新名词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4,(4)
"中国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文化属性,因而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功能。具体而言,其文化特征突出地体现在精神象征性、实践主题性和文化自觉性三个方面;其文化功能则主要体现在价值导向、话语建构、精神凝聚和文化传承四个领域。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化功能的实现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必须充分发挥"追梦者"的积极性,即从目标定位、路径选择、机制创新等方面展开探索,从而推动"中国梦"文化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泉州市在文化上下功夫,在改革上求创新,在落实上求突破,着力打造"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美丽泉州、幸福泉州、文化泉州建设。一、打造闽南文化品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台盟、台联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泉州既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小虎  李武装 《探索》2014,(1):109-115
在哲学意义上,文化乃标志"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对象化活动中介之"三位一体"的合理性内蕴,并最终确证人类在"真善美圣"诸方面的"顶层设计"或"终极观照"的哲学范畴。由此在更本根、本心和"贴近时代"意义上,文化哲学的努力所指,当是研究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及其历史发展、不断完善的内在机理,以求获得"人性的锻造和刷新"鹄的。追究文化哲学的源流,我们一定不能仅限于形式性地泛观博览,而是必须深入到中西文化哲学史的不同演进脉络当中。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路径,需要在不断契合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际遇,持续阐释、守护、优化从而再造中国新"文化理性"的时代要义中去寻找,去发声。  相似文献   

12.
侯宗华 《探索》2006,(1):126-129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相融合的时代图景中,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站在全局战略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高度来看待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文化生产力的挖掘、利用和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灭绝的文明体,这种文化生成、文明传承在"观念世界"或文化全球视界塑造的世界奇迹性成为一种文化"诠释场",倡导"文化自信"首要切入这个"根魂"所在。地理环境在文化内质衍生与发展变迁过程中呈现重要的"内化外塑"作用,中国地理结构具有保守性特质,并赋予投射到文化独立性的自洽内质。中华文明则是一种建立在农耕自足基础上的"内向型文化",属于静态文化。其表征祖先崇拜的宗族礼序、乡贤文化与乡村自治文明接轨,推移外放为差序格局并建构为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其社会抗风险能力强、韧性好,塑构了农业社会超稳结构模式。中华文化政教分离的"文化建构"模式规避了大规模宗教战争的发生,确保政权在"文化合法性"的道统政统中对接循环。史学是民族意识的源泉,中国是"历史的民族",汉字具有超强的历史记忆功能和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历史文化涵养民族道德品质,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迈向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和政治伦理的集中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政治价值观突出地体现在"严、廉、实、信、爱"等五个方面,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厚植这些党内政治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严"文化方面,致力于铁一般的纪律文化、严管干部的吏治文化;"廉"文化方面,以身作则践行艰苦朴素文化,带头管好身边人,以良好家风匡正党风政风社风;"实"文化方面,提倡讲实话、做实事、倡实风;"信"文化方面,注重信仰文化的培育,强调注重自信文化的养成;"爱"文化方面,强调共产党员要有"爱他人"的奉献精神,还要有"爱自己"的觉悟修养。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的"世界性"这一表述或命题中,它为自己加冕了一件"科学"的然而是神秘的华丽袈裟,这就是资本的逻辑和话语体系。文化的"世界性"的论题是民族文化在现时代的焦虑,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存在方式、生活样法和样式。文化的"世界性"的前提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需在交往中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论断为挖掘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提出要"深化对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西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只是一个设想和倡议,其主旨不仅是发展与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更是为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要落实这个倡导,就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作支撑,也就是要"从文化开始"。由此,在承认文化共通的前提下,如何把握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和"多"的关系,并从自己切身的文化关怀出发,在这个被种族、宗教、语言、文化分裂及至破坏的世界上,面对人类共同的问题和困境,不但负起对自己的命运,而且也负起对全人类命运的道德责任,这成为"一带一路"持续有效发展的全部的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并以此来提升中国文化自信,进而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传递中国文化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影响、构建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特色文化力量。从习近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带一路"的相关系列论述出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发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地位,在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影响力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以更好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促进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与各国文化、各国文明的交流碰撞、融汇合作,推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服务世界各国的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和服务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罗旭 《学习月刊》2013,(14):86-87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团体意识、精神动力、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一二所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以"自强不息、创新超越"为精神,以"动力事业、精彩人生"为宗旨,以"迅速行动、严谨细致"为工作作风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七一二所根据"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创业的目标,在青岛海  相似文献   

20.
"小康"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小康"的衡量不再凭借以往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经济稳步前行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为"文化小康"建设创造了机遇。同时,在"文化小康"建设过程中,存在贫困文化等落后文化的消极影响,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等难题,给"文化小康"建设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把握机遇,破解难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抓住经济建设重点,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把社会效益放首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