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地区坚持实行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这对支援战争、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为全国解放后制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  相似文献   

2.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即:在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的方针 1949年3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勾画了新中国建设的蓝图,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方针,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并从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限制的方针。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不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限制得太死,而是容许它们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党的一些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都阐述了七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改造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原则,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方式,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方式,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后来,通过公私合营进一步推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政策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茅文婷 《党史文苑》2012,(16):18-21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南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村工商业家的心态与政府的政策行为有着紧密联系。随着政策制定、实施和舆论环境的变化,农村工商业家的心态也发生相应变化。1951年前,农村工商业家多有负面情绪,1951年春后心态有所改善。这种心态变化缘起于政府政策行为对农村工商业家社会认同感的深度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对农村工商业群体价值认同程度的差异,使得农村工商业家形成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因素,也影响了后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敌顽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边区经济实力,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敌顽的经济封镇,发展边区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挟持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边区经济实力.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仓林忠 《世纪桥》2008,(12):3-4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长江 《唯实》2009,(4):53-59
苏共在决定采取新经济政策前,曾经对选择什么样的农村发展政策进行过研究。最终苏共选择了以发展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政策。为了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走向社会主义,苏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起到恢复苏联农业经济的作用后,对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这导致了苏联农业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最大量的商品粮。在广泛征求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后,斯大林认为,只有采取能够提供最大量商品粮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最终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新经济政策因此而结束。  相似文献   

11.
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致使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及革命根据地的私营工商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稳定下来。直到遵义会议,特别是瓦窑堡会议,党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私营工商业,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的政策,才为日后制定和形成一整套正确的私营工商业政策打下稳固基础,革命根据地私营工商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才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一、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政策,扶持城乡私人工商业发展东欧各国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对城乡私营工商业一般都是采取了取缔或严加限制的政策。近些年来,随着各国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松动,先后承认和允许在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因此,在工商业中开始注意并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如南斯拉夫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13.
杨青 《党的文献》2005,(1):45-52
中国共产党将城市私营工商业工作提上日程,是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的;党通过制定政策,认真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保护和发展城市私营工商业的路子;党的城市私营工商业政策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理论和构想的初步实践,是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对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态势与新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冬缓 《新视野》2000,(5):21-23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和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结构性转换为全面搞活农村经济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表现为:(1)在破除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同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激发了农民沉淀已久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且,由于这种制度的边界并不完整,回旋的余地也比较大,这又为其进一步演化奠定了基础;(2)所有制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集体经济、国有经济、联营和…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在毛泽东正确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党和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极大地支持了革命战争。这些经济思想包括:处理好战争和经济的关系,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以发展农业为首位,同时发展工商业,也要搞活商品流通;坚持同时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财政收入坚持以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支出坚持节省的原则。反思...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6,(8)
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黑龙江重要讲话为龙江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汤原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统一意志,凝心聚力,加快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汤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一、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迈出农业发展新步伐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和市场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好结构调整工作。优化种植结构向高效作物调。合理调减普通玉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私营工商业调整在新中国经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私营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转折点。本文以陈云及中财委活动为主线,对第二次私营工商业调整的背景及决策过程、调整中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完善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了党和国家在第二次私营工商业调整中的治国理政经验,反映了陈云善于从政治全局妥善把握经济问题,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与从国情出发紧密配合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8.
闫文义  王红蕾 《奋斗》2021,(1):35-38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优先支持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所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工作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黑龙江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2020年粮食产量754.1亿公斤,实现"十七连丰",连续十年领跑全国。如何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地位,在种子和耕地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这既是黑龙江2021年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省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生产类型多样,民俗文化各异,发展农家乐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家乐旅游已初具规模,为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进一步扩张农家乐的市场需求。当前国际国内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也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中国农业政策制定的若干理论的回顾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影响重大农业政策制定的农业基础论、农业规模经济理论、合作经济理论、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农业增长论、政策的阶段论等若干重大理论的演变与创新进行了分析,说明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若干重大理论和认识问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制定适宜的政策奠定了基础,才有今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