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东海路、西海路、郑和路、奥列霍夫路、世昌路……独特的道路名称将一所学校的使命与担当彰显得淋漓璃尽致……64年前,陈赓大将以军事家和教育家的胸襟气魄,建成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哈军工因强国兴军的使命而诞生,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国防科技人才,为国防科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度被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  相似文献   

2.
<正>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位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凝聚了那个时代所有关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梦想。150多位将军、39位"两院"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纪念馆坐落在哈军工院区原址(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内),包括世昌路东侧、文庙街北侧的原哈军工212号楼(原哈军工导弹工程系食堂)和26号楼(原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实验室),建筑面积合计4764平方米。哈军工纪念馆以哈军工历史为基础,以重点任务、重大事件、重要成果为主线,以弘扬哈军工文化为主体,以历史陈列和主题展览为主要形式,通过展示  相似文献   

4.
"哈军工"是设在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简称.为了保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军工"对外叫"103部队".从1953年开始,共办学13年,有毕业生1万余名.1966年4月被撤销了军队建制.  相似文献   

5.
<正>何时借取霹雳手?倒挽银汉正乾坤!久战沙场不失趣,晚年矢志创军工。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设在哈尔滨,简称“哈军工”。这是一所倾全国之力而建的大学,既是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全球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及诸多兵种、数十个技术类学科专业集成的综合性军事院校。从1953年建校至1966年更名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实际存在了13年时间。在新中国早期经济建设年代,  相似文献   

6.
正电子计算机和核能、航天技术是20世纪人类的重要发明。巨型计算机和"两弹一星"一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如果说中国的原子弹、导弹、飞船惊天动地的巨响和所向披靡的冲击波给中国人民反对一切敌人的入侵增加了底气的话,那么,1958年9月8日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在哈军工(设在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的诞生,如同初生婴儿在产房里的两声啼哭,对未来的影响丝毫  相似文献   

7.
正1977年7月23日,刚刚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就在北京接见了专程来请示汇报的长沙工程学院(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通称"哈军工"。1970年3月军事工程学院撤销后,学院主体部分由哈尔滨迁往长沙,更名长沙工程学院。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知,长沙工程学院改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0月1日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负责人,并同他们进行了重要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5)
正军事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创建于冰城哈尔滨,也就是享誉中外的"哈军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建设强大国防,毛泽东亲自决策创建"哈军工"。毛泽东创办"哈军工"的重大决策、作出的重要指示和题写的训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是我国高等军事教育的宝贵财富,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亲自决策创建军事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9.
1977年7月23日,刚刚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就在北京接见了专程来请示汇报的长沙工程学院(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通称"哈军工"。1970年3月军事工程学院撤销后,学院主体部分由哈尔滨迁往长沙,更名长沙工程学院。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知,长沙工程学院改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0月1日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这么一颗灿烂的明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而被人们称为哈军工)。她从1953年创建到1966年改制共办学13年。毕业的学员虽说只有1.1万名,但却出现了许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座博物馆,一段不朽传奇!走进哈尔滨工程大学,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念馆(简称哈军工纪念馆)。回望传奇,哈军工诞生在炮火中。纪念馆内一组抗美援朝的照片和一幅名为《运筹》的油画,揭示了这段历史。1952年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顽  相似文献   

12.
王虹铈 《党史纵横》2003,(10):34-34
五十年代初,陈赓离开了硝烟战场,开始负责筹建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的革命生涯,充满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朗朗书声的校园里,陈赓院长与赵唯刚的一段佳话,同样具有几分传奇色彩。哈军工初建时的五个系主任,有三位是苏联回国的。其中赵唯刚因赴苏前后的一段历史有待证明,中共党籍的党龄计算问题尚未落实。赵唯刚是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第一任主任,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7年夏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代初赴苏联工作和学习,后来回到延安。在这期间,他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放眼世界的战略家,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军队建设方面,他特别注意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这是军队强大、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然而,“文革”十年动乱,中国的教育体制非但没有改好,反倒变得更糟糕了。1975年1月,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下决心抓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然而,要从整个教育系统开始并非那么容易,于是他想从他熟悉的军队院校、从他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72程学院(简称“军工学院”,因校址设在哈尔滨,故又称“哈军工”)开始。他指示国防科委,抓紧处理“哈军工”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九十多岁了,往事已如模糊的烟云,但有一些记忆却在那烟云中闪光。 1952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俗简称为哈军工)创建之初,我被调入该校任教。我们的院长兼政委就是赫赫有名的陈赓。 陈赓将军是1952年夏从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岗位上被召回国,受命筹建我军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最高学府的。在一无校舍,二无教员,三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9月7日,初秋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又称“哈军工”),一轮朝阳缓缓升起,校园内橙黄的白桦叶伴着热情的红枫,共同扮靓了学校的清晨。船舶工程学院的“80后”教授孙龙泉感到,今天校园内的军号声格外嘹亮,让他心中充满期待——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哈军工纪念馆后,来到了孙龙泉工作的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并与他亲切交流。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50年来,虽然历经变更,但是学校始终秉承“哈军工”治学理念,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2001年9月,海军与学校签订依托培养军队干部协议,承担起为军队培养后备军官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封面简介     
<正>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曾有这么一位将军,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参与指挥过一系列重要战役和战斗;在战后,他笔耕不辍,鞠躬尽瘁,全力参与军事科研、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条例、改进司令部参谋工作等方面。他就是"独臂"上将彭绍辉。"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吗?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陈赓是一位个性鲜明、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周恩来曾说,他最喜欢两个知识分子战将,一个是彭雪枫,另一个便是陈赓。陈赓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统一战线和对外军事斗争工作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0.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历史的重要学术著作。这部著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运用大量的历史档案材料,全面地、系统地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1950年6月祖国大陆基本解放为止的长达23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斗争的壮丽画卷,总结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这部著作的问世,是我国史学园地近年来的重要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