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息烽县位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与遵义、金沙、修文、开阳4县毗邻,面积103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今县境在元代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五年(1372)改隶四川行省。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布政司。崇祯三年(1630)改扎佐长官司置敷勇卫,又置四守御千户所;以青山长官司改置者日于襄;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长官司地置者日诘戎。后因土著彝族首领安位献地投降使当地社会的战乱平息, 崇祯帝下诏更诘戎为息烽,故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罢敷勇卫所属于襄、息烽、修文,濯灵4所,改置修文县,属贵阳府。民国3年(1914)7月,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 属黔中道。民国9年(1920)裁道,直隶于省。民国24年(1935) 后,先后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署、第二绥靖区、第三绥靖区。解放后划归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2.
正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他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家从军。辛亥革命后,历任中央陆军第4师连、营、团、旅长等职。1929年后,任冯玉祥部第13军参赞。"九一八事变"后,到山东韩复榘的第3路军任少将参议,先后担任沂水县、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  相似文献   

3.
普定县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偏西,属安顺市管辖。 普定建县较晚,但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普定属牂牁夜郎辖地,秦代为像郡,汉代为夜郎县,唐贞观四年(650),设始安县。宋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瓯脱地。元至正十一年(1351),置习安州,属普定路所辖,同年,建普定县,为普定路附郭县,治今安顺杨武。普定二字来历、含义尚无史料可考。明洪武十四年(1381)筑普定北城,即今普定县城。崇祯三年(1630),在今普定县城所在地置定南守御千户所,属镇西卫。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普定卫为普定县,裁定南所入普定县。民国3年(1914),普定县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36):20-21
朝廷颁旨赐名。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代开始置吏,蜀汉设汉兴县,东晋南北朝设南兴县,唐设附唐县,宋属宋杞国,元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明代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始隶贵州,嘉庆二年(1797年),朝廷颁旨改南笼府为兴义府,次年裁普安州判,置兴义县治,属兴义府,民国时期属兴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解放,先后属兴仁和兴义地区,1990年建市。  相似文献   

5.
正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彝族是六枝特区境内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箐口乡的社勒村、上下麻翁村、中寨乡的大小补王村等地。六枝特区原有七个彝族民族乡,2015年并乡后有落别、牛场、中寨、梭戛四个民族乡,现有彝族人口64692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34%,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0%。(一)客观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6.
1938年11月19日,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随新任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到达皖东北地区,在书记江上青带领下,他们遵照中共安徽省工委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宣传动员群众共同抗日的指示精神,以所属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为骨干,吸收爱国进步青年,组  相似文献   

7.
1938年6月和9月,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的徐向前两次会见了抗日民族英雄、国民党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从而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设市最早的城市。 秦以前,贵阳属夜郎、且兰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通西南夷置牂牁郡,为郡地。从两晋末年起直到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贵阳地区成为几个豪姓与历代王朝统治者反复争夺之地。贵阳郡在历代反复争夺中形成发展起来,成为黔中政治、军事重镇。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贵阳地置晋乐县。牂牁郡析为牂州和矩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晋乐县地置矩州。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置贵州经略安  相似文献   

9.
正一、六盘水市彝族服饰类型六盘水市彝族服饰类型属乌蒙山型,主要以女性服饰为代表,男性传统服饰为长衫、右衽长袍或对襟小褂,下着宽脚长裤或灯笼裤,出外皆披羊毛披毡(擦尔瓦),部分地区男士头部包黑色丝帕,也有扎英雄髻的。乌蒙山型服饰流行于云南省昭通市的镇雄、彝良、威信等县以及贵州省毕节市、六盘水市,四川叙永和广西隆林等彝族聚居地区,因为支系和居  相似文献   

10.
<正>清镇市作为贵阳市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唯一的县级(市、区)试点单位,2007年启动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38年6月和9月,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的徐向前两次会见了抗日民族英雄,国民党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由于徐向前的高瞻远瞩和坦诚真挚,使范筑先深感敬佩,并和徐向前开始了友好的团结合作。 一见如故 范筑先出生在鲁西北馆陶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期为生活所迫,弃农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先锋队》2013,(15):6-7
1019人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在其网站上公布的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显示,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29个省(区、市)的54个地区开展了例行督察,52个地区违规出让土地,约谈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的负责人1019人。分别向29个省(区、市)以及3个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32份例行督察意见书,通报了督察发现的问题,督促54个地区在规定时间内整改查处。129.32公里"公车私用"长期是公车管理中的难点。前不久,广  相似文献   

13.
神州时事     
商务部清理地方保护性文件 商务部春节后将加大清理各地 区封锁的力度,针对越是基层地方 保护越严重的现状,将工作重心下 移到地(市)、县(市),与监察部、国 务院法制办联合建立打破地方保护的举报制度。对于清理缓 慢、地方保护严重的地区,由监察部进行行政督察,情节严重 的将作相应处理。督查组重点检查了对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下 属商务、财政、交通、国税、地税、质检等部门制定的排斥外 地产品和服务,对本地产品和服务予以特殊保护的各种分割市 场的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的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 1938年,蚌埠、徐州先后沦陷,泗县、灵璧、五河相继失守,皖东北地区的重要城镇大都被日军占领。整个皖东北一片混乱,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1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任命原六安县长盛子瑾为皖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第五游击纵队司令和泗县县长。盛子瑾很清楚,要想在皖东北站稳脚跟,必须有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而要壮大武装力量、掌握皖东北的政权,光凭自己带的一支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共产党、联合进步力量。他在六安就曾  相似文献   

15.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我省西南部,隶今安顺市。 紫云建县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该县历史建置隶属纷繁,唐代在今县境置琰州降昆县,宋置和武州。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和弘州,后改镇宁州,属普定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康佐长官司。正统三年(1438年)以康佐长官司属镇宁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年间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今镇宁县城)。清雍正五年(1727年)废康佐长官司,七年1829年置威远营,八年(1730年)置归化厅。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此归化县与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3,(16):21-21
济火,生卒年不详,彝名妥阿哲,据史书记载为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安氏、芒部陇氏彝族土司之远祖。蜀汉建兴三年(225),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助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9,(3)
岳阳为古巴陵郡,素称“湘北门户”。城垣滨临洞庭,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市辖岳阳、临湘、平江、汨罗、湘阴、华容6个县(市)及城市3区和5个国营农场,属地1.5万平方公里。岳阳市刚解放时属长沙行政专署。1950年改属湘潭行政专署。1964年建岳阳行政专署,1976年恢复岳阳市,1983年升为省辖市。1986年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有人口447万,其中城市人口43.9万。  相似文献   

18.
盘县是六盘水市所辖县区之一,位于市域南部。其地唐时曾置西平州,后更名盘州(北盘江彝语称“濮吐诸衣”,“盘”字读音与“濮”相谐,以“盘”为名当与盘江有关)。唐玄宗天宝以后,南诏反唐,为东爨乌蛮(彝族先民)七部落居之。再后,爨首阿宋“逐诸蛮据其地,号于矢部,世为酋长”。元宪宗七年(1257年),其酋归附,被命为于矢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改普安路总管府。尔后中央朝廷在其地设置的招讨司、宣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月中旬,我解放军第八十七师奉命转入剿匪,师率第二六一团进军永安地区.永安地区原为国民党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永安、大田、三元、明溪、清流、宁化、宁洋及德化8县.当时,除大田、宁化两县县城为我均溪游击队和野战军剿匪部队解放外,其余5县县城和广大乡镇仍为国民党地方军和匪特组织所控制.为先期查明永安地区情况,师长林乃清、政委王义勋令我(当时在师司令部任侦察科长)率师直侦察连和二六一团三连先于师主力进入永安地区查明情况,并相机攻占永安城.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5,(20):56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县至今(一说大业七年〈611年〉置高富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析黔州盈隆县地置都濡县, 属黔州。宋政和七年(1117年),移思州治所务川县于都濡地,始为“务川”县名的最早出现。元至元年间, 因有陨石名“婺星”降于其地而改“务川”为“婺川”。明代先后属思州安抚司、思南宣慰司、遵义府。清和民国沿明制,仍为婺川县。解放后改为务川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