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太平天国虽然曾通过一些激烈的方式来极力排斥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而标榜其所尊崇的拜上帝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事实上,太平天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从太平天国对待儒、道、佛三教的态度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太平天国对佛、道二教的排斥,从酝酿起义到革命失败,都是极其猛烈的。洪秀全认为,崇尚虚无的“怪人佛老之徒”、“自中魔计,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三足鼎立。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儒、道、佛在苗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是深刻的。它们是怎样传入到苗族地区的?它们给苗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将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家马伯庸写了一个小段子讽刺唐骏学历造假事件: “唐僧临去西天,太宗设宴饯行。席间一小吏忽厉声叫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你这和尚明明是金山寺受戒的江流儿,却说是白马寺出身!唐僧道:贫僧诚心向佛,能诵真经一万五千百四十卷。小吏道:你是金山寺受戒。唐僧道:贫僧修持甚谨,人皆称颂。小吏道:你是金山寺受戒。唐僧勃然变色,指小吏道:你这妖怪!”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朋友小丽愁眉苦脸地说:“我打算2010年结婚,你说世博会可能影响我的婚礼吗?”搁在非当事人身上,肯定会说,你一个小小的婚礼,世博会可是世界文明的盛会,这能相比吗,就算影响,也大不了酒店难订点,路上人多点。这可是上海,是中国的大事,什么不要为它让道?!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信息化、都市化的当今时代.心理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和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心理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公超  付少平 《前沿》2013,(2):117-119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国人对宗教并不十分热情.这主要是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对于儒家文化是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的,学者们存在很多争论.实用主义是解决这些争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从儒家文化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宗法性传统宗教,与佛、道两教的关系入手,分析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教领域中的影响,认为我们无论认为儒家文化是否是宗教,儒家文化在宗教领域内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刘艳  孙维才 《求索》2007,(3):178-180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创作理论起过深刻影响。在唐朝,三家思想并用,但是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现象、审美认识、审美现象影响最深的或许就是道,道教徒为了弘扬道教、扩展其影响与势力,常以文学艺术形式渲染、增加宗教的感染力,为此,中国文学中蕴藏着浓厚的道教思想。由于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自然道教思想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经文中,有句紧要的话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乃文明之本。自古以来,透过礼乐的修行,透过佛、道之修为,中国人的一生,向来,就是一生之修行。有此修行的自觉,才有所谓的中国文明;有此修行的自觉,中国文明才能历千劫、经百难,却始终文明不坏,始终保持着光明喜气。百年来,  相似文献   

9.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一位值得关注的女词人,其词作甚丰,思想丰富。吕碧城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这使其词作折射出明显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0.
白雉山 《世纪行》2012,(9):21-22
“佛道余生信有缘,名山访遍又名川。只因尘俗劫难了,苦作诗囚怕作仙!”这是我早年戏赠归元寺昙畿法师的诗句。余生何幸,虽未皈依佛、道两教,然心向往之。除应邀为各地庙、观写了些诗联作品外,还与两教不少著名方丈多有交往。如佛教的本焕、昌明、隆印、隆醒、等大和尚,昙畿、豁光等法师,道教的谢宗信、吴诚真等道长,都交往有年,获益良多。这里仅就与吴诚真道长的交往聊作简记。  相似文献   

11.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一位值得关注的女词人,其词作甚丰,思想丰富。吕碧城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这使其词作折射出明显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特别是植根在佛道文化的基础上的。《红楼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也都在佛道这个大框架内。在创作上,《红楼梦》深受六朝志怪与唐人传奇的影响,它实际上就是写的一块石头的传奇,而就全书来说,《红楼梦》也没有跳出某些传奇小说宣扬虚无主义与“万境皆空”的宗教说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佛道。庄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庄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其哲学思想却历久弥新,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献中,《庄子》一书无愧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尽管关于庄子思想的研究文献早已汗牛充栋,但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语境中,如何理解两千多年前庄子的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发展到宋元时期,开创了新学风、新学术、新品格、新精神,成为超越汉唐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学术多元,大师辈出,学派林立,是思想自由、切磋争辩、成果丰硕的时代;另一方面,儒、佛、道三教作为当时的主流思潮,立足本教,从内在融合其他二教的特征甚于既往任何时代,以心性为旨趣的"三教融合"成为儒、佛、道三家的共同追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曹秀华  ;徐望驾 《求索》2008,(2):121-123
佛教至南朝梁武帝时达到鼎盛,时风所及,梁代皇侃《论语义疏》深受影响,解经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大量选择佛语词解经,二是仿照译经文法自造个人特色的语句。这两个特点在中国经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关系●方光华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内涵非常复杂。天人之学中的天,并非完全等同于自然,天人之学也不止是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学说。本文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试作论述。我认为在所述三个问题中,中国古代哲学有儒、道、佛三种理...  相似文献   

17.
“性优劣.惟善人知此善地;生命寿天,皆由自造不由天”,这是南岳大庙注生殿的一幅名联。意思是一个人品行的优劣和生命的长短,不是靠菩萨保佑而是靠自己去把握。南岳衡山,被称为天下福地,以“福、寿”文化并集道、佛、儒于一山而闻名天下,人们络绎不绝来到这里.在祈祷国家风凋雨顺、家人福寿安康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18.
周文革 《求索》2010,(7):123-125
我国早期译者虽都是接触外国文化的第一人,但其阐释并没有就近取譬,而是大都渊源有自,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取诸古典文论和传统哲学。从阐释方法、阐释标准到阐释主体性,儒、道、佛三大主流学派思想无疑给传统阐释学注入了哲学元素。  相似文献   

19.
盘古开天,血为淮渎,根源桐柏。从2006年开始,桐柏县连续3年成功举办大型盘古文化活动,盘古文化品牌初步打响,与淮河之源、英雄桐柏、佛道圣地、中国天然碱都共同成为桐柏县对外宣传的5张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0.
李心记 《前沿》2012,(10):16-17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是探究生命理论的哲学家,其道之根本充分体现了生命本体之道。与孔子的道德理论不同,老子注重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他强调人这一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在其道论之中,他的思想以及人生价值取向是具有独到个性的,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而提出的生命"有""无"之论,使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了几点浅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