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艳萍 《世纪桥》2008,(9):51-52
改革发展走到今天,更多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要求)。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成败,因此探讨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发展走到今天,更多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要求).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成败,因此探讨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青 《新长征》2008,(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个章节来阐述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解决和改善社会民生问题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弥 《学习月刊》2014,(19):29-31
教育、就业、养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及国民健康、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是中国当前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认识民生问题的现状,把握财政与民生问题的契合点,进而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中国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和权利能否得到落实的问题,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其根本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民主与法制两个方面.为此,一要确立正确的民主观、民权观、民生观,二要"硬化"民主制度.从当前的条件看,近期通过民主能够较好解决的民生问题的重点是医疗卫生和教育,使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较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定.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分析了民生问题在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极其重要性,着力从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政府决策、政府行政、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民生问题加剧的重要原因,然后集中探讨了改善政府治理化解民生难题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建设"公意-责任-服务-法治"型政府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历来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改善的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核心指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枝江市实际来看,加快构建和谐枝江,应该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民生"是时下我国政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涵义最丰富的词汇."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而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特定时期,以及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等民生问题集中突显,民生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否则就不会有国家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断改善和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的基本诉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专门用一个部分论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生计的实际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1979年10月至1983年5月,三明在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从民生问题入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好的做法,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今天所进行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雪琳 《求实》2008,(4):59-6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同时,改善民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应成为政府执政的优先目标,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可能和谐。民生问题连着民心,关系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先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已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更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条能够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集于一体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意境。实现这一理想意境在当前亟须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发展滞后问题、诚信缺失、社会失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生"一词广义上被普遍定义为:"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价值取向,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狭义上指:"一定的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基本条件和状况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条件和受教育条件如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公共卫生、基础性保障住房等等。"民生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与经济是互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出版社2016年12月该书稿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梳理、习近平中国梦思想剖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理论阐述四个方面,建构分析民生问题的理论工具,以此对照中国民生发展现实,审视中国民生发展存在的问题,揭示民生改善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而分别从民生改善的社会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王珉书记做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一连提出了七个"着力",以改善民生问题。王珉书记强调: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普遍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和解决群众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状况。要着力提高就业水平;要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力改善居住条件;要着力促进教育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斗争谋求民生"向"政权保障民生"的顺利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改变民生状况的前提条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发展工商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协调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方针,这些都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