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中国参政党将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特别是在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协商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政党的三信也必将在协商民主语境下,通过政党政治协商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呈现。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制度是党在总结国内外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它对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行,需要法治社会的建立,因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中国参政党将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特别是在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协商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政党的“三信”也必将在协商民主语境下,通过政党政治协商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呈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协商政治理论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政治协商理论的形成发展,参政党参政方式的演进过程,提出协商政治视角下发展和完善中国参政党参政方式应从以下路径入手:参政党政治协商职能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化;参政党民主监督职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政治已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生态。在网络政治背景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形式——网络协商民主应运而生。参政党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应顺时而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网络参政意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加强现代组织建设,实现组织沟通信息化;打造网络公共平台,发挥网络协商讨论中的议题引导作用,积极促进网络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党际协商民主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当前推进党际协商民主,有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作用,拓展民众利益表达渠道,促进执政党决策民主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既具有协商民主的普遍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协商主体的独立性、协商内容的全局性、协商形式的多样性、协商过程的有序性、协商结果的共识性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它强调理性交往和参与,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理性地公共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协商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内在的契舍性,是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和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在未来国家治理中.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从单向集中型政治协商转向双向互动型协商民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培育.促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尚忍”价值观与民主政治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具有滞后性特征,因此,某些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民主政治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传统的“尚忍”价值观的流行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而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则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坚决摈弃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具有协商组织架构完善、协商程序严谨、协商机制成熟等优势。井研县政协通过把牢协商推进“方向舵”,拓展联动履职“新平台”,打造协商推进“生力军”,压实协商落地“监督网”,探索协商实践“新经验”积极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与基层协商嵌入。要做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必须坚持“党委主导、政协主推”“政协搭台、群众协商”“优势互补、互融共促”的原则,从“一核引领”把方向、“两维延伸”强支撑、“三方协同”汇合力、“四个衔接”提质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之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协商民主是参政党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为参政党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对发展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关键,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为协商民主提供政治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民主化的宏观策略体现了该国民主化的根本方向与核心原则。中国民主化的宏观策略是一种可管理导向的积极民主化策略,这种策略给中国地方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造成了种种主客观困境,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举办协商活动,社会力量也不能有效地参与。为走出困境,就必须在坚持审慎而务实策略的同时,不断克服怀疑主义,建立和健全保证协商有效性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明确了参政党功能内涵,分析了参政党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参政党功能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开发参政党社会功能和促进参政党政治功能的路径,认为参政党功能开发可以夯实参政党合法性基础,为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理论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协商民主制度的当代政治价值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是协商民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提供政治基础和实践检验,其次是为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再次是为推进当下及今后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路径和借鉴,最后是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党际协商产生协商民主。参政党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和重要参与者,通过参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订、政策执行等政府过程,在协商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和政府过程的主要渠道,包括参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为主要协商形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善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体制机制,需要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党际协商,加强和完善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关的民主协商,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发挥参政党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的作用,建设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深入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考察中国的党际协商民主发现,它既具有协商民主的普遍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协商主体的独立性、协商内容的全局性、协商形式的多样性、协商过程的有序性、协商结果的共识性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协商政治形态,是中国文化传统、政治传统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多元社会是协商政治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产生和演变,既受制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状况,又受制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受制于中国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演变路径,印证了人类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应对环境,从而改变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7.
论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0多年中,西方政治思想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关于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研究。协商民主补充和完善了当代西方民主的三种主要形式:代议民主、多数民主和远程民主;而公民社会的提出则丰富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虽然是两种独立的理论,但都是全球化推动的结果,它们是民主化的两个重要作用力,它们倡导理性、有责任心的公民的积极参与,基于组织化的社团运作。理顺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对转型期中国的政治民主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实现政协职能的重要途径和表现方式,具有激活政协职能、促进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保障政协监督权的实现、为执政党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提供智力支撑等作用。2013年双周协商座谈会重新开启以来,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巩固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扩大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推动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要着力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决策民主化功能,提高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化进程,促进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萌生于中国共产党为求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开展的党派协商合作实践之中。三三制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新兴政权模式。三三制民主政权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政治形态,是对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初步实践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协商政治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商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崭新范式。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具备了协商政治的基本特征,但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政治。从协商政治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应以协商政治发展的要求为参照,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