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近出版发行的《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一书,收入了1989年12月至200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讲话、文章、书信和批示等共49篇。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鲜明地体现了对当今世界科技潮流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对于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构想、策略、战略和具体措施。这是江泽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是一部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对策的集大成著作。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科技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准确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形成的一整套指导我国现在和将来的科学技术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认为,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揭示了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概括了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并指出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观的重要发展,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威廉·佩顿提出了多视角阐释宗教的研究路径和方法,指出阐释架构在研究宗教中对于取景和构建的关键作用。在关注"宗教"阐释的语境性基础之上既导入宗教外部的批判性眼光,又重视宗教内部的自我阐释;既注重对宗教的社会阐释,又不放弃对宗教的心理阐释;既要关注宗教比较研究,又要注意宗教及宗教研究的多样性问题。多视角的阐释路径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人与人性、神与神性,对于文化和宗教阐释与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俊梅 《工会论坛》2000,(6):108-10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科学才有希望”。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他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代会上说,“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搞物质文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搞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素质。依靠科技需要人去工作和落实,而人又受思想意识支配,因此,全社会都要增强科技意识,倡导科学理性。应当承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科技对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已经日益为人们…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原创精神,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既创造了丰富经验,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涉及经济发展,又涉及政治改革和文化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二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来的,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提供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而且还随着世界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科技思想的形成具有三重渊源:一是当时中国极端落后的面貌,二是马列主义科技思想和近代中国科技现代化理论,三是毛泽东本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对二者的功能进行厘定,把技术工作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科技思想的内在容量.这一思想,是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党校如何开展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建议徐炳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座谈会上提出全党要重视和加强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对党校在这方面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也要求我们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党校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文选》是继《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之后又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教材。《文选》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为我们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文选》展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思想轨迹,为我们全面完整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文献资料。《文选》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观点,为我们党承前启后实施理论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真深入地学习《江泽民文选》,全面准确把握其科学思想体系,贯彻到实践中去,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思想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当前治国大政方针的进一步完善,使人们对于科学和民主的渴望得到建设性的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也因此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传统的观念不再被视为该抛弃的、是倒退的,而是可以被更多的再思考,并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女子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对女性人才的需要 早在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式,针对我国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状况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针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墙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现实,又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面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从生产力理论的高度首先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第二次飞跃是江泽民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及其发展,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当前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庄严宣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尔后又多次论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到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江泽民都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如同一盏光芒四射的指路明灯,照耀着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征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这些重要论述,提高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胜利实施和健康发展。一、江泽民科学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总结国外研究状况并结…  相似文献   

16.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可以说国际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竞争。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科技的发展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取得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 ,尽管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制定政策、做决定、开大会、投资金 ,我国科学技术、包括高新技术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的脱节问题时至今日仍未能很好地解决 ,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在突飞猛进的高科技发展时代,科学新成就和高技术发展表现在5 个方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我国1956 年制定了12 年科学发展规划,并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目前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旨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21 世纪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正确论断,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四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新世纪党建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升华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既继承前人 ,又有理论创新 ,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提出知识创新、科学创新、管理创新的思想。去年2月,江泽民同志说:“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去年6月,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也说:“我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这就告诉我们,当今时代要使人们的思想去迅速适应世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