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法典》居住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协调了《民法典》中所有权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等制度,解决了《民法典》中所涉的居住问题.《民法典》居住权制度发挥着社会保障、经济促进和伦理价值稳固的重要社会功能.在居住权制度的社会功能中,既包含因居住权的立法目的 和制度设计而具备的直接功能,亦涵盖其与其他制度对接而衍生的间接功能.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传统儒学中包含着转化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为新教伦理替代物的可能性因子,但是中国古代的制度安排显然阻碍了这种转化。而现代制度因素的引进和确立,在客观上割断了儒家文化与传统社会制度的亲和关系,不仅创造了一种排斥儒家文化中的不利因素而与有利因素相亲近的势态,而且也为儒家文化发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创生性转换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现代责任政府体系的多维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现代责任政府的理念突破了传统责任政府观的理论模式,体现了责任制度与伦理意识的高度统一。现代责任政府不是简单的只要求政府“在其位谋其政”,它更强调政府要“用好人民的资源、用出最好的效益”。责任政府的构建要着重从伦理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以伦理为精神支柱、以制度为承载实体、涵盖丰富全面的责任政府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制度伦理本身就是制度与伦理的结合,其内在的特殊性决定了建设一种好的制度伦理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我国历史与现实的客观事实又加剧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因此,公权部门的制度伦理建设仍需找准方向,定好标准,在可行的方式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公权力通常或主要指的是广义上的政府权力。公权力的侵权有两种类型:滥用公权的侵权和公权缺位的侵权。这两者存在着关联性和互动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其一,制度层面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二,提升公民的素质。而公民的素质提升则可在制度合理的基础上促进执掌公权者的政治和伦理素质的提升,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政府转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制度变迁与制度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制度总是以其特有的本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非正式制度对政府转型的约束,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型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维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2):256-256,F0003
公权制度伦理即公权制度伦理化和公权伦理制度化。公权制度伦理的构建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共权力的渊源和本质,有助于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有助于执政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务员群体的廉洁自律。对于廉政建设和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约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构建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关系中,政府间国际制度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始终是一起成长与发展的;两者在同一时期产生,又在同一时期壮大。今天,政府间国际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与挑战,国际非政府组织也被赋予一些新的使命。从表象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而是变得复杂起来。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两者的互动关系却并不复杂,它们实际上一直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政府间国际制度作为正式制度,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方向起着塑造性作用,而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非正式制度,则对政府间国际制度起到了补充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伦理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质,它是一种以礼法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家族本位的政治制度伦理,科举制度和礼法制度是其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封建专制制度就是通过这种伦理的所谓的道德合理性,来证明和维护了超长时间的、稳固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制度选择的道德核心范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政府制度选择必然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的公共选择,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伦理行为。政府制度选择必须遵守以公正为核心道德范畴的伦理准则。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的相关论述都有不同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坚持政府制度选择的核心范畴和首要原则———公正,就必须坚持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正、成本的合理和结果的适当。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职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这既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公务员职业化是一个公务员由非职业化到职业化、由低度职业化到高度职业化演进的动态过程。对公务员职业化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价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的利弊得失背后的“效率”问题一度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站在拥护者的立场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工具对“效率”重新界定,引入了适应性效率的概念。以此为基点,本文展开分析,认为陪审制度是人类“试错纠错”行为体现在司法活动中,用来扩展个体自由,同时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安排,它具有适应性效率。这种效率能否实现又进一步取决于陪审制度的基本功能及其互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政府悖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一种“政府悖论”。中国实施城市化战略需要政府 ,但在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完全转轨的制度环境中 ,存在着诱发政府以计划方式推进城市化而陷入“政府悖论”的风险 ,使中国的城市化成为脱离市场导向的“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潜在的最大风险是可能发生城市化泡沫。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制度可分为强制性制度与非强制性制度。强制性制度是有意识创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虽然强制性制度的建立依赖于政府 ,但更多的是 ,政府仅能编纂原先已经存在的“法律”。试图用强制性制度来取代人类社会所固有的惯例就会出现问题。许多国家试图通过立法来实施一些与原有的社会观念和人们的固有特性不一致的社会变革 ,但往住并不成功。在很多情况下 ,法与经济的力量相比 ,不是变得强大了 ,而是变弱了。人们并不会简单地服从强制性制度的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充分的研究背景,本文在阐述我国预算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约束及约束机制软化的基础上,从预算制度、财政体制、地方政府代理行为及公民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制度软化的原因。认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建立与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财政体制在强化预算约束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预算制度的创新改进与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政府官员考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作为村民参与管理的农村政治制度,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民自治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话语权。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完善特大城市政务公开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特大城市政务公开制度进行了梳理与探讨,认为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有着深厚而且迫切的现实动因,并通过对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推行政务公开的成效与存在问题的阐析,在思想、技术、法律及制度等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期望不仅能弥补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研究中的某些缺失,也能对特大城市政务公开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用事业推行市场化之后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政府官员腐败机会增加,公共物品和服务从一种垄断走向另一种垄断,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是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关系没有理顺,仍然沿用简单的“管与被管”的思路来理解政企关系。要走出困境,必须从政府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来寻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罚款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图书馆不能成为罚款的主体,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的是合同关系,因此,图书馆有关规章制度中的“罚款”的性质是“违约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