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太爱相声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现在是文盲半文盲说相声,能出彩儿吗?” 马季有17个弟子,“我收徒弟,首先要人品好,再看是不是这块料,但有时也看走眼。” 马季有一个独生子,叫马东,是湖南卫视《有话好说》的主持人。马季先生常对他说:“别对人说我是你爸爸,有本事你就干,没本事你就下来。”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记者赶到马季先生的家采访。马季自题为“笑人居”的家在奥运村预留地的洼里乡,院落里有两座精致的灰色二层别墅,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宽敞得实在让人羡慕。 随马季先生上到其中一栋别墅的二层,好大的一个书房…  相似文献   

2.
我是外地人,是从大山中来的,也就是城里人所说的“老塔儿”和“土老冒儿”。因为我是“老塔儿”,见到的多是冷面孔,经历的冷遇更不必说。我当了保安消防队临时队长后,每天吃完中午饭都要到收发室去拿《天津日报》和《天津石化报》。日久天长,和收发室的收发员大姐们也就很熟悉了。收发员大姐们对我很客气,每次拿报纸时都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或说一句“吃完了﹖”时间一长,大姐们一看见我向收发室的窗口走去,她们就把分好的报纸拿在手里,微笑着等我。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平常的,但我却由衷地感激。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  相似文献   

3.
来到曼谷,与泰华老报人吴继岳先生一起,去《新中原报》看望新近担任该报总编辑的何韵女士.对着笑迎过来的何韵,吴老先生对我说:"她是泰华报界的第一个女老板."  相似文献   

4.
何兵先生在《人民法院报》理论部主办的《法治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 ,对刘江先生的《人大“个案监督”非常必要》一文提出质疑 ,笔者拜读再三 ,仍似雾里看花 ,不得要领 ,只得就有关问题与何先生商榷并求教于学界同仁。一、是法律要求 ,还是“法律禁止” ?何先生对刘文“正本清源”的第一个理由是 :“宪法不禁止对法院的个案审理工作进行监督 ,不代表按事物的自然法则 ,人大就可以甚至应当对法院的个案审理进行监督。”其依据有二 :其一 ,宪法并未禁止人大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干预 ,但人大不能对军事委员会的具体军事行动进行监督 ;其…  相似文献   

5.
邵华同志3月18日《人民政协报》上《建一座摄影博物馆如何》的文章,读毕怦然心动,本人虽在出版社当了30多年文字编辑,却也和“摄影”有过一线因缘。1964年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中国文联属下的一个小协会“中国摄影学会”工作。地址就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24号。这是京城一条有名的胡同。晚清的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董恂即居于此(钱钟书先生说董恂还是向中国“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解放以后,朱良才上将亦居于此;而24号更加有名,我一报到,就得知,此宅曾是梅兰芳先生旧居(后来屠珍女士告诉我,她公公最辉煌的时期,即在无量大人胡同)。进西口往东行,胡同中间路北,一溜合瓦的南房倒座儿,西边是木板汽车门儿,东边是缩进去的朱漆广梁大门,右侧门礅上方悬挂着毛主席所书“中国摄影学会”红字大匾。二进院落,前后院间有一极大的长方形木板地大厅,据说是梅先生练功演习之所,因为我看到东墙一侧,确实开着两个“上场门儿”“下场门  相似文献   

6.
一把一利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锁匠老了,准备将一身的技艺传给两个徒弟中的一个。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于是,他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分别去打开。结果,大徒弟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问了二徒弟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您别着急,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  相似文献   

8.
搭档     
老赵曾经是一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俗话说:军警一家人,我没有当过兵,但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于是我和老赵很快就聊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老赵也希望有位“老警察”能够多带带他,让自己很快熟悉公安业务,在工作中我俩自然就成了搭档。时近年关,上级安排“反扒”,于是我和老赵就整天泡在街面上。说实话,老赵由于刚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还是缺乏经验。这不,在老赵的眼睛里,一会儿社会治安良好,没有一个扒手;一会儿又感觉只要是形象不佳之人都可能是扒手,说到底,他对扒手的嗅觉和敏感要差一些,侦查与跟踪的技巧还需我…  相似文献   

9.
“高薪养廉说”不应一概否定──兼与胡训珉先生商榷复旦大学闵明在《探索与争鸣》第8期,读到胡训报先生的《高薪养廉非良策》一文,但笔者认为“高薪养廉”有其合理之处。在整饬政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高薪养廉说”不是一个新思路。大约10年前就有人在全国政协会...  相似文献   

10.
首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已落下了帷幕,热闹的古城平遥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忙碌了几天的我,静静地坐在“老平遥酒吧”。古旧的椽梁、原木的桌椅、垂吊的纸灯、老座钟、老收音机、老蜡烛台,在这座屋檐下曾聚集了多少位国内外的摄影大师们?马克·吕布、科林·雅各布森、马丁·弗兰克、朱宪民、陈长芬、林添福……等等,就象一场刚刚散场的精彩影片,在我眼前萦绕,久久难以离去……“老平遥”———张国田“老平遥酒吧”的创意来源于山西本土摄影家张国田先生。国田先生设立此地原本是想给远道而来的影友们在参展、拍摄之余提供一个歇脚儿喝茶…  相似文献   

11.
因从1999年坚持每天早上在石家庄长安公园“说新闻”,夏永安老先生拥有了不少“粉丝”。省两会期间,夏老先生仍不忘给众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报纸上有关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我看了。我感到河北这几年有很大转变,我感兴趣的是“沿海”。沿海是“龙头”。抓住“龙头”还得抓“龙尾”,就是张家口和承德,这两个现在发展落后的内陆城市要是富了,我们河北省富了也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1930年时,我虽年近20,但由于一直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思想比较进步,又由于对反动统治的腐朽没落之憎恶、对生灵百姓疾苦之同情,于是追随邓演达先生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活动之中。我在北平加入“第三党”为了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相约集合同志,邓演达先生了解到我的进步活动情况,认为很需要联合像我这样有正义感、有组织能力的人一同开展“第三党”在北方区的政治活动。邓先生深知我和万鸿年的深厚同学情谊,于是他就派万来作发展我的工作。万与我是少年时期在北平宣内法文学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生活劳动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她衰败,56个兄弟贫穷落后;她兴盛,56个兄弟繁荣富强。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主张“五族共和”、“民族平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实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的是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根本不承认有少数民族,称少数民族是“大汉族的宗支”,称回族为“国内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等。那时,北京的回族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陷于贫困,“一穷、二愚、三受  相似文献   

14.
易靖茗 《台声》2014,(8):86-90
在别人眼里,陈民富和白菊是一对幸福的模范夫妻。先生性格内向,但酒酣耳热后会对她说,“老婆,我爱你”;她回云南娘家探亲,返台时,先生来接机一定会带玫瑰花送她;她有时因友人聚会晚回家,先生一定在客厅等她到家——与高雄市新移民社会发展协会理事长湛秀英是老熟人了,7月份她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参加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的亲子夏令营,我央她给我介绍几对两岸婚姻的采访对象,秀英姐首先想到的就是云南新娘白菊。  相似文献   

15.
上海曲艺家协会的老领导吴宗锡先生多次对我说,姚慕双老师是个“好好先生”,人缘非常好,但他决不是个“和稀泥”、“捣浆糊”的人,他话说得不多,却爱憎分明,敢于发表意见,往往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16.
岁末之际,当我在电脑上打出“老读者新读者”这6个字时,有两点感受特别强烈:一是我在以前“编者的话”栏目上发文章,题目大多是4个字,这回是破例,破例总是不容易,但却是必要的;二是这回即要面对老读者,又要面对新读者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感谢老读者——您和我们一起度过了2003年。不说2003年国际形势如何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和国内形势如何高潮迭起、五彩缤纷,单说我们杂志本身。2003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践着“彰显正义、关注民生”的办刊宗旨,坚守着“新视野、新深度、新民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偕高雄四川同乡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舒德忠先生,飞澳洲悉尼市参加我曾资助留学的王劲松先生开业典礼。逗留期间,能有幸与一批海外华人责英相应酬。餐叙闲聊中,有位知名民运人士突然问我对“台独”的看法如何?坐在我右侧的是位报社社长,他先接口替我回答说:“‘杨先生是位坚决反对‘台独’的人士。我一看在座20多人中,有大陆去的,也有台湾去的,里面有没有“台独”分子、谁是“台独”分子?我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加以补充说道:“承社长先生抬爱,把我说成坚决的反独人士,但我要声明,台湾宣布独立,定会引发两岸情势紧张…  相似文献   

18.
陈翰笙是我景仰的学者。去年“七一”,我给编辑部同志讲“我心中真正的共产党人”时,第一个就谈了陈翰老。很早就听党内学人谈到陈翰笙的人品和学问,20世纪80年代我有幸向陈翰老求教时,我是30出头的青年,陈翰笙先生是年近九十岁的长者,陈翰老第一句话是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言语中对青年人是那样的平易、恳切、坦诚。与陈翰老相处,他总是在真诚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给青年人以启示,还经常提供他搜集的资料。陈翰老那时的眼睛因患严重青光眼、白内障,已视物不清(自称“一青二白”),一次在谈论历史人物时,陈翰老摸索着给我写了黄宗羲的一句名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并讲解了黄宗羲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陈翰老的手迹我一直珍藏,铭记。  相似文献   

19.
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可惜都看完了。”寅恪先生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几十年后,他在七十岁左右时对后辈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也与夏先生同感了。  相似文献   

20.
我的保安朋友们,你们可曾知道在60年代时有一部电影叫《哥俩好》吗?电影描写的是陈大虎、陈二虎一对双胞胎同一天参军,被分配到了同一个连队当兵,一个在二班,一个在八班。由于两人性格不同而相貌相同,从而闹出了许多误会来。而且,一个老受表扬,一个老挨批评,但后来都成为了五好战士的故事。现在据我知道,亲哥俩都来当保安的有很多很多,我就能点出好几对来,而双胞胎兄弟都来当保安的却不多见。你瞧,这保安中的“哥俩好”就让我这个大队遇上了。就在今年的春节前夕,公司培训部给我们大队分配来十几名新兵,当时缺兵的班队较多,大队就随便往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